连续一周,每天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挤出时间看电影成为一种焦虑和负担。焦虑来源于在生活的夹缝中看电影似乎成为一种逃避,电影有时候作为精神的暂安所,但有时它又不过是爆米花和可乐的附属品。看一部电影意味着什么呢?我们需要电影,还是只是需要一个被刺激唤醒的超链接?焦虑滚着雪球,在疲倦中挑选观看的电影时,想起那位法国新浪潮里最革命,也最长寿的戈达尔的话:“电影始于格里菲斯,终于阿巴斯。”那就看终结电影的电影吧——去世已半年的阿巴斯于70岁时完成的作品《原样复制》。 

看阿巴斯的电影也意味着在选择一种“甜蜜的负担”。电影一开始,男主人公英国作家詹姆斯·米勒在新书发布会上对听众读者的演讲开篇里说:“艺术不好写,这是毋庸置疑的。没有固定的参考,也没有不变的事实可依据,我决定探索...”。这也像阿巴斯有关电影的的自白,他在电影形式的探索上极尽智慧。我们一面看他拆毁传统叙事电影的外墙,登堂入室,在电影本体层面构筑属于他的丰饶的诗意。另一面这些没有多少叙事的影像,反沉浸体验的电影美学、借助影像阐述的抽象哲学理念有时候也确实让人难堪重负。因为,你需要从生活之墙里爬出来,用他交还回给你的思考能力创造性的参与到电影的耕耘中,于是观看成为一种劳作(甚至是辛劳的)。

《原样复制》中有着大量的对白,你很难不想到同是讲诉一天之中发生的故事的《日出之前》、《日出之后》,还有同样喋喋不休的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曼哈顿》。或者是否还会令你想起伯格曼的《婚姻生活》?比诺什和西梅尔借助咖啡馆的误会(舞会与之谐音)带上假面(伯格曼电影名称),扮演各自身边“缺席”的那位舞伴(我的类比不适合理解剧情,粘贴一段未作比的实际剧情概述:在一个咖啡馆,女老板以为米勒是女人的丈夫,就开始和她围绕米勒讨论起婚姻。于是他们将错就错,米勒开始扮演女人的丈夫,两人约会,去宾馆。),而观众作为“明眼人”参与这一进程中(多奇妙的既参与又远离的身份)。阿巴斯总是在电影形式上带给人无穷的乐趣。所以我们得以一面观看电影的推进,一面抽离出图像外和真实世界保持连接。就像我昨晚一面听电影里的喋喋不休,一面还有余力从耳朵里喂养同屋室友那几进和电影同步开始熬制的电话粥。安德烈巴赞关于“影像-现实”这组关系的精神性认定,在我的观影途中仿佛得已软着陆至形而下的平面。

阿巴斯说,该片的灵感其实来自尼采的哲学观点:“重要的不是事物本身如何,而是你看待事物的方式”。落实到《原样复制》里一样,电影重要的甚至不是男女主角因何而起纷争的艺术观念的差异,或者阿巴斯那标志性的开放式结尾带来的想象空间。重要的是,阿巴斯每每对电影形式探索的竭力追求,培育影响了我们看待电影,以及随之而来看待电影里所呈现的事物的方式。

微信公众号:董肥楽影像观

合法副本Copie conforme(2010)

又名:似是有缘人(港) / 爱情对白(台) / 原样复制 / 原型复制 / 完美仿品 / Certified Copy

上映日期:2010-05-18(戛纳电影节) / 2010-05-19(法国)片长:106分钟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 威廉姆·西梅尔 / 让-克劳德·卡里埃尔 / 阿加特·纳坦松 / 詹纳·贾凯蒂 / 阿德里安·穆尔 / 安杰洛·巴尔巴加洛 / 安德烈亚·劳伦齐 / 菲利波·特罗亚诺 / 曼努埃拉·巴尔西梅利 /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编剧: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Caroline Eliacheff/Massoumeh Lahidji

合法副本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