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独放”公众号

作者:Damon Smith(Kiarostami 2.0, 2011-03-07)

译者:Pincent

已故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在他现已成为经典的Simulations(《仿像与模拟》[Simulacres et Simulation])一书的序言中,引用了The Book of Ecclesiastes(《传道书》,旧约圣经诗歌智慧书的第四卷)中一句奇怪的现代箴言:“拟像从来就不遮盖真实——相反倒是真实掩盖了‘从来就没有什么真实’这一事实。”当然,这句话是存疑的,然而大量学者在研究论文和学术会议上引用了它,从未质疑其来源的权威性,而完全忽略了思想家恶作剧一般的冷幽默,在某种观念模式中,来源是否捏造几乎不重要,毕竟,模拟自有其真实所在。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的《合法副本》(Certified Copy)——一部既关注感知的哲学也关注爱情、婚姻、美与古物的苦乐参半的浪漫故事——比起将其视为对伪造艺术的一种设计精巧的戏剧性评论,我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介绍它。电影总会制造真实,即使在纪录片中,取景、剪辑、声音和非职业演员具有表演性的自我意识会使我们目睹的一系列“被捕捉到的”真实时刻这一概念复杂化。虚构与纪实之间不透明的界线是这位伊朗导演自1990年的里程碑式作品《特写》(Close-up)以来一直感兴趣的主题,该片重现了一个真实事件:一位迷恋电影的装订工愚弄了一个富有的德黑兰家庭,让他们以为他是著名电影导演莫森·玛克玛尔巴夫(Mohsen Makhmalbaf),并且这部电影找了真实的人来扮演自己。阿巴斯对纪录片形式和电影真相进一步的创造性的再定义影响了之后的《橄榄树下的情人》(Through the Olive Trees)和《随风而逝》(The Wind Will Carry Us)的叙事,前者让剧组工作人员扮演自己,让非职业演员重新扮演起以前作品中的角色(阿巴斯的“村庄三部曲”中前作出现过的演员,在后作中客串演绎了前作中的角色),后者带有讽刺地质疑了电影创作者作为全局的操纵者的身份位置。

在《合法副本》中,阿巴斯选择了两位专业演员——一位英国歌剧明星和一位非常知名的欧洲大陆女演员——并让他们在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场景下表演。在《十》(Ten)里以对话驱动的乘客场景中,影片已经不再强调叙事的流畅性,非虚构的技巧以及将日常生活嵌入进虚构艺术中从而产生洞察力的想法在其中得到了精彩的展现。然而处于核心地位的仍然是导演长期以来对欺骗的伦理问题(例如《特写》中Sabzian的身份盗窃行为)和电影的假象诡计(阿巴斯经常在镜头前以本人的身份露面,如《樱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的尾声)的兴趣,为这部影片的俏皮幽默和难以捉摸的基调提供了动力。故事提要很简单:英国艺术评论家James Miller(威廉·施梅尔[William Shimell]饰)在意大利宣传他的书时遇到了一位古董商(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饰),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他们在风景优美的托斯卡纳乡间漫步(先是开车,然后步行),并开始冒充一对已婚夫妇。

阿巴斯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轻松但充满想象的基调。片中角色James就他新书(书名为《合法副本》)的主题向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很全神贯注的听众发表了很体现学识的演讲,他对“原创性”的概念提出质疑,并就复制品和赝品的艺术价值作出论证,他甚至从生物学的层面入手,如学究一般夸夸其谈道我们自己都不是“真品”,因为我们仅仅是“DNA的复制品”。这些对艺术策展届的调侃和带有挑衅性的想法,为他与比诺什的无名角色(仅被称为“她”)之间活跃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很明显她是他的粉丝,她十几岁留着拖把头的儿子(阿德里安·穆尔[Adrian Moore]饰)在James的演讲结束后高兴地嘲笑她对这位如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美籍犹太人作家)一般的英俊作家的痴想。在她的地下室画廊见面后(“你知道吧,古董可能很危险,”James告诉她),这一对选择开车去兜风,在一个我们习惯于在阿巴斯电影中看到的比较长的汽车场景中,他们讨论了真实性的概念。他提到了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Brillo Box,1964),强调感知在艺术价值品鉴中的作用;她则吐槽了她姐姐Marie对人造珠宝饰物(costume jewelry,又称服饰珠宝,用于配合服装而通常用相对廉价的原料制作的首饰)的喜爱。这部电影充满了像这样特殊而私密的对话,所以当一个老妇人模样的咖啡馆老板将他俩误认为伴侣时,他们就会进入各自的婚姻角色中,仿佛在故意验证前述关于真实性的议题。

艺术与生活经常在阿巴斯的电影里相遇,虽然并不经常出现在这种常规的场面调度中。尽管如此,这部电影还是和他其他作品一样暧昧而复杂,甚至他为这对男女的“婚姻计谋”所设计的前奏也是精巧而富有想象力的。比诺什的角色带着她新结识的朋友来到小镇上闲逛(“我想带你看点东西”),他们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那里挂着一副画着希腊缪斯波利姆尼亚(Polymnia)的名画,正如她向James解释的那样,这幅画曾经被认为是原作,但最近被确定为赝品,它被误认为由一位意大利大师所作,而实际上是在几个世纪后完成的,专家们并没有把它扔掉,反而认为它是一个不虚其名的“完美复制品”,James对此很感兴趣。当然关键在于,这个艺术品的故事是阿巴斯自己的创作构想:波利姆尼亚是描绘情欲的诗歌、模仿或仿制艺术的女神,这是一个完美的象征,象征着性张力和隔开他俩的智识分歧,以及他俩所进入的看似无妨实则棘手的境地,正如James曾对比诺什所说的,“一切简单之事都不那么简单。”

尽管这部电影很容易被挑剔,因为其中的谈话会突然离题且偶尔显示出惰性,但这对男女戏剧式的表演给人一种不确定的气氛,这种不确定性在于每个角色的“表演”有多大程度被理解为真实和发自肺腑。有一些细节——比如比诺什在与James共进晚餐前对着卫生间的镜子小心翼翼地涂口红,而他则干巴巴地宣称自己不受家庭事务的羁绊(“他们过他们的生活,我过我的”)——给观众留下了疑问,人们好奇他们各自在其感情实验中究竟投入了多少,甚至疑惑他们最初是如何相识的。奇怪的是,James讲了一件关于在佛罗伦萨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大卫》(David)复制品的个人轶事,这似乎将他俩的过去联系到一起。当James接到一个电话时,她慌了,但阿巴斯将这一点信息所产生的困惑留给了观众,并没有在之后给出解释。

这不是《天堂里的烦恼》(Trouble in Paradise,恩斯特·刘别谦[Ernst Lubitsch] 1932年的作品),但他俩轻松、默契的关系让人想起老式好莱坞喜剧,尤其是在餐厅里的一场怪异的戏剧性争论的戏,影片采用了经典的正反打镜头的拍法,让演员们直接对着镜头的爆发给人以异常笨拙和虚假的感觉。这又是另一个诡计?还是阿巴斯走出舒适区来到欧洲的环境下创作,让演员用英语、意大利语和法语进行对话,从而出现的重大失误?某种意义上这无关紧要,因为这一幕将主流浪漫喜剧的惯例(争吵的一对、变味儿的初次约会)夸张处理到了极致,使其具有一种卡通感,增强了我们对影片感到的不真实和他们所处情境的人为属性:他们是两个假装是已婚夫妇的陌生人。James因为空洞的小资“习俗”(即在服务员上一瓶新开的酒前假装品尝一下)而大发脾气,或者只是为了角色需要而假装不高兴。阿巴斯可能在暗示,表演性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一部分的本质,我们本就戴着各种面具,扮演着我们的各种角色身份。伪装又有什么坏处?

当然,问题不在于他们是否“假戏真做”,而在于他们这出戏对于角色各自以及作为观众的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如果真实的东西与它的复制品没有区别,那么意义在哪里?真相呢?情感呢?这基本上是波利姆尼亚女神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所涉及的核心难题。一位博物馆的负责人会关心挂在她画廊里的艺术品是否真实,但观众可能不会,相反,他们也许愿意以自己的方式观看和欣赏一个“完美的副本”。而骗过眼睛是一回事,愚弄心灵则是另一回事。尽管有一些设计上的不足,在《合法副本》中阿巴斯依然在伪造婚姻的余韵中找寻到了令人心酸的感染力,电影在一个温柔而脆弱的场景中结束,抛弃了智识的比拼,换来了纯粹的情感冲击,在带有拒绝姿态的同时敞开了尽可能多的解读空间。模仿中存有其自身的真实。

原文:http://reverseshot.org/reviews/entry/962/certified_copy


合法副本Copie conforme(2010)

又名:似是有缘人(港) / 爱情对白(台) / 原样复制 / 原型复制 / 完美仿品 / Certified Copy

上映日期:2010-05-18(戛纳电影节) / 2010-05-19(法国)片长:106分钟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 威廉姆·西梅尔 / 让-克劳德·卡里埃尔 / 阿加特·纳坦松 / 詹纳·贾凯蒂 / 阿德里安·穆尔 / 安杰洛·巴尔巴加洛 / 安德烈亚·劳伦齐 / 菲利波·特罗亚诺 / 曼努埃拉·巴尔西梅利 /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编剧: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Caroline Eliacheff/Massoumeh Lahidji

合法副本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