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看这部影片,我想已经是经年之后了。那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仿佛将我拉回到上学时的那间教室里。

从前没发现,重新观看后,总感觉一开头莫昂奇与佩皮诺对话的那段情节有些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头的那段,哈哈哈,不过这都是题外话了。

正片一开场,马修的容貌还是似曾相识的味道,长得有点像《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当然,行动力却是截然相反,只要是有利的,很多事情马修都会立即付诸行动,绝不会因为怕担责而唯唯诺诺。

虽然马修一开始说自己先前的人生遭遇糟透了,然而尽管嘴上悲观,认为自己已经陷入了“池塘之底”,然而他做的事情却是实打实的为学生考虑。

当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不同于校长以及一些学监动不动就将学生关禁闭的做法,很多时候马修都是通过正向的教育,让学生们得到思想上的认知和改变,比如学生勒凯雷克为报复将马克大叔的眼睛弄伤,得知此事后,马修并没有向校长揭发勒凯雷克,因为他知道,一旦告知了校长,校长便会不问缘由强行把学生关小黑屋,而对于这种教育做法,马修是不赞同的,是以马修选择让勒凯雷克去医务室照顾马克大叔,直至马克大叔康复。

在此期间,马修让勒凯雷克直面自己的错误,并让勒凯雷克在与马克大叔相处后意识到,其实马克大叔是个很好的人,并不像表面上的严厉无情。

无疑,马修是一位好的学监,一位好的教育家。

影片中一位学监查贝尔曾说过:“体育和音乐是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关键要素”。而马修作为一位音乐老师,通过自己组建的合唱团让班里一盘散沙的孩子们团结在了一起,因为善于发现问题少年莫昂奇顽劣皮囊下对音乐的极佳天赋,马修用心地对其展开引导。

不可否认,一开始确实是因为莫昂奇母亲的缘故,马修给予了莫昂奇额外的关注,也在得知莫昂奇母亲有了新的男友后,心生冷意,回到学校后对莫昂奇先前泼自己墨水而后又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表示漠视,不再想管教。

然而在那次给伯爵夫人表演时,在马修与莫昂奇的隔空对视中,两人在歌声里相视一笑,马修也终于放下了由莫昂奇母亲而引起的芥蒂,重新选择用爱来面对莫昂奇。在那段情节里,我莫名被两人的情感纠葛所感动。作为一个老师,马修对学生那种纯朴又真挚的情感,让人动容。

以上就是看完影片后的一些小感想,接下来从影片引申,也想在此处探讨一个情节,即影片的前半部分,在马修刚开始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因为马克大叔的意外受伤,校长将所有人集结起来,希望学生们通过举报,揪出凶手。

站在校长的角度,真的,其实我觉得举报这种行为没毛病,做错了事情就应该得到惩罚,自己没胆承认,是怂,也是对道德的漠视,别人举报了,顶多算见义勇为。

然而这时,马修却嘀咕:“这是在煽动大家打小报告”。诚然,马修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闻香识女人》里面男主查理也曾在学校因类似的事情被学校领导架在火上烤,需要男主通过举报好友以捕获真凶。

真的,青春期的孩子说幼稚也幼稚,然而在某些时刻,也是非常讲义气的,小孩子之间的称兄道弟虽然在大人眼里有些儿戏,可在他们的世界观里,举报是小人的行径,是热血的男儿所不耻的事情。站在学生们的角度,让他们把真凶举报,无疑是在出卖自己的兄弟,此外,这个叛徒一旦被学生们找出来,也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即校园暴力的对象。

实在是让人左右为难,我以为,教育的路真的不好走,有些时候,不管哪边都不是万全之所。但不管怎样,很感谢这部影片剖析了当时教育的一些暴力行径,让2004年乃至现在,引人探讨和重视。


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2004)

又名:歌声伴我心(港) / 唱诗班男孩 / The Chorus

上映日期:2004-10-16(中国大陆) / 2021(中国大陆重映) / 2004-03-17(法国)片长:97分钟

主演:让-巴蒂斯特·莫尼耶 / 热拉尔·朱尼奥 / 弗朗索瓦·贝莱昂 / 凯德·麦拉德 / 让-保罗·博奈雷 / 雅克·贝汉 / 玛丽·布奈尔 / 马克桑斯·贝汉 / 格雷戈里·加迪诺尔 / 托马斯·布伦门塔尔 / 西里尔·伯尔尼科特 / 西蒙·法戈特 / 泰奥杜尔·卡雷-卡赛尼 / 菲利普·杜·詹纳兰德 / 埃里克·德斯玛莱茨 / 狄迪尔·弗拉蒙 / Carole Weiss / 

导演:克里斯托夫·巴哈蒂 / 编剧:乔治·沙普罗 Georges Chaperot/勒·惠勒 René Wheeler/Noël-Noël/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Christophe Barratier/Philippe Lopes-Curval

放牛班的春天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