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早已是人类文学作品中见怪不怪的一个经典主题了,人类很早就懂得爱,并尝试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去描述它。在佛经中,佛陀曾说人生于世,必经历生老病死诸多磨难,其中就有爱别离;中国的圣哲孔子、孟子都主张以仁爱治国,“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而西方基督教中的耶稣更是以自身肉体之牺牲来偿还人类所犯之原罪,被视为上帝之大爱的体现。在充满着不同民族观念、宗教纷争以及种族歧视的当今世界上,爱算是全人类为数不多的、共同需要和理解的一种文化和心理主题了。是的,不管是什么样的肤色、什么样的阶层、抑或是信奉什么样的宗教,人类都需要爱,一种真实可靠、沉重深厚的爱,它可以是婴儿呱呱落地之时母亲的轻声安慰,可以是情人之间的月下私语,也可以是陌生人之间萍水相逢的相视一笑。总之,人需要爱,如同顺境时的锦上添花,如同逆境时的雪中送炭,而后者之爱尤为人所珍视。《放牛班的春天》想要讲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爱,尽管这种爱是单向的、是令人为之意难平的,但它始终算是一种爱。

在影片中,克莱门特是一位年事已高而又怀才不遇的音乐教师,由于工作原因被调往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任教。刚到学校的一开始,克莱门特便发现了这所学校的一丝不正常的痕迹——他看到双手紧抓着校门栏杆、等待离世的父母前来看望的佩皮奥,又看到另一位学生因为调皮而被罚擦地板。而作为一名刚刚上任的新老师,克莱门特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就是在学生名单上抽出一位关禁闭的幸运儿,面对孩子的哭诉,克莱门特却无能为力——他无法独自对抗校长的蛮横和同事的冷漠。而更糟糕的是,这些遭到欺压的学生也并非一群善茬,他们喜欢戏弄这位新来的秃头老师,在课堂上公然抢夺他的手提包,私自闯入他的卧室,撬开抽屉,偷走他的乐谱......换作任何一个人,哪怕最初对这些淘气鬼还抱有一丝同情与怜悯,到此恐怕都会变得暴躁与抓狂,就像克莱门特周围的同事那样。

然而,如果故事这样写下去,那么也就没什么拍电影的必要了,一部好的电影要求制造矛盾、凸显张力。克莱门特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并没有随波逐流或者换种通俗的说法“黑化”掉。相反,他始终怀有着一颗原谅和宽恕的心。他原谅了搞恶作剧打伤医务室马修大叔的小孩,在校长考察时一个劲儿提醒着近乎痴呆的佩皮奥正确答案,为了不让家长伤心,他谎称被罚禁闭的莫安琦因为拔牙而无法与自己的母亲相见,甚至连近乎恶棍形象的蒙丹,他也能为之施以援手。这样看来,克莱蒙特几乎是以凡人之躯,行基督博爱众生之事业,他高尚得令人惊讶,无私地令人不可相信。他组建的合唱队奏出的天籁之音令这个被暴力、喧嚣和冷漠铸成的围墙包围的学校为之一变,竟然稍稍有了那么一丝人情味,就连凶蛮的校长在某些时刻也露出了善良的一面:他在平常揍学生的办公室中以近乎孩童般的稚气玩儿起了纸飞机,跑进孩子堆里踢起了足球......一切似乎都在好转之中,然而,结果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事实证明,一念之仁始终只是一念之仁。首先是学校的公款被偷,无辜的蒙丹遭受诬陷;紧接着,克莱门特的合唱团被校长取缔,等到有利可图时又乘机邀功请赏,说成是自己的主意;到最后,学校被烧,校长的晋升之梦化作泡影,而克莱蒙特也被扫地出门。赤裸裸的现实昭示着温情脉脉的爱,始终是无法抵挡住现实生活中的恶意与怨恨。

抛开爱恨之争,仅论克莱门特的学生之爱,其实这也是一种并不公平的爱。诚然,克莱门特在尽他最大的努力包容和关爱每一个缺爱的学生,但很明显看出来克莱门特是有所偏爱的。因为自己喜欢音乐,所以他偏爱具有艺术天赋的莫安琦,对他的关心远远超过对其他同班同学。除此之外,莫安琦母亲的个人魅力也使得克莱门特对这位得意弟子青睐有加,在他们二人的帮助下,莫安琦幸运地走出了池塘之底,步入了高等音乐学府,终成一代大家。然而,问题在于,这样凭借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性对待自己的学生,真的公正吗?莫安琦的幸运在于他天赋异禀般的音乐才华,并遇上了自己一生的贵人,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然而,其他学生可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不具备高超的音乐才能,入不了克莱门特的法眼。简而言之,他们的运气太差了。也许可以假设这么种状况,假如克莱门特喜欢的不是音乐,而是算术、天文、绘画之类的,那么这位幸运儿也许就另有其人了,命运女神的花环也许将会为另一位不知名的英雄戴上。这种人为的偏爱在无形中制造出一种价值高低的评判机制,从而导致不平等现象的产生。虽然在影片中,这种状况并没有显现,但不难想象会在莫安琦同伴中间造成一种眼红和嫉妒心理:为什么我得不到独唱的机会?为什么他就能?为什么我没有这样一副天生的好嗓音?为什么这位老师不喜欢我所喜欢的东西?就正如克拉门特虽然心善,却始终入不了莫安琦母亲的法眼——她更喜欢嫁给一个更帅气、更富足的工程师,而非一个爱好音乐的好心人。

也许,最为感慨的还是莫安琦并没有记住这位曾经改变他一生的恩师吧,当长大后的佩皮奥拿着读书时拍的纪念照片前来看望他时,莫安琦竟险些记不清这位同窗好友和恩师来。这不仅让人感慨,那些曾经令自己为之自豪的爱,最后到底有多少人记住呢?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事实上并不如此。倒不如另一位文学浪子所言:“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事”。然而,大概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一面,所以才会努力去追求那些在自己眼中看来闪闪发光的人,这就导致了对他人的爱成为了爱自己的一种前提需求。但这种爱是否能实现,永远也说不准,只是应该很少很少吧。人的一生,终究会被这股无法释怀的爱所牵缠,至死方休。


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2004)

又名:歌声伴我心(港) / 唱诗班男孩 / The Chorus

上映日期:2004-10-16(中国大陆) / 2021(中国大陆重映) / 2004-03-17(法国)片长:97分钟

主演:热拉尔·朱尼奥 Gérard Jugnot/弗朗索瓦·贝莱昂 François Berléand/凯德·麦拉德 Kad Merad/让-保罗·博奈雷 Jean-Paul Bonnaire/玛丽·布奈尔 Marie Bunel/让-巴蒂斯特·莫尼耶 Jean-Baptiste Maunier/马科森斯·珀林 Maxence Perrin/格雷戈里·加迪诺尔 Grégory Gatignol/托马斯·布伦门塔尔 Thomas Blumenthal/西里尔·伯尔尼科特 Cyril Bernicot/西蒙·法戈特 Simon Fargeot/泰奥杜尔·卡雷-卡赛尼 Théodule Carré-Cassaigne/菲利普·杜·詹纳兰德 Philippe du Janerand/埃里克·德斯玛莱茨 Erick Desmarestz/狄迪尔·弗拉蒙 Didier Flamand/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

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Christophe Barratier编剧:乔治·沙普罗 Georges Chaperot/勒·惠勒 René Wheeler/Noël-Noël/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Christophe Barratier/Philippe Lopes-Curval

放牛班的春天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