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如何起笔,这确实是一个对我有很大感触的故事。在观影中从叹气,到落泪,到生气,到恶心,整个感官都处于一种很不适的状态。
剧情设计上,确实超乎我的预料了。开头好日子没过上几分钟,爸爸的企业就毫不意外地倒闭了,一瞬间家破人亡,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少爷归于乡村,四处游荡,归于原野,我以为就是一出《王子落难记》,幻想着从大自然汲取了光影美感,最后坚持不懈成为杰出艺术家的故事。然而并不是这样。前半段,从败落、打工、艺术学校学习都是很写实般的,普通的生活构想,色调带着一种平静感和萧索感;而后半段大量布满屏幕的颜色而是一种跳离现实、失真的状态,一种癫狂、一种执迷不悟,那种不归路和奇妙的荒诞感,给观众一种极强的不适和隔绝感,明明前半段好似亲友在讲一个认识的人的人生经历,后半段突然就在读小说了。这种状态的转变,就好像村上春树创作的《东京奇谭集》般,探讨的主体是无数时空中穿梭的巧合发生的经历。对读者而言,在一定范围内,只要不太离奇的巧合我们都能觉得是还有点像“生活中可以发生的故事”,(比如《偶然的旅人》)而北野武讲述故事的方式和那些小说都不一样,他直接让故事中的猴子开口说话了(《品川猴》),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fiction啊。怀着这样强的冲击感,让人有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
还喜欢电影里的一点,是很多镜头和元素都有隐喻的意味,回味起来很有意义。如妈妈把托付给亲人时
北野武太野蛮、太骨感、太直接了,他讲故事的套路和传统日本电影用的镜头啦手法啦完全不一样,太外露太张狂了。人,鲜活的生命在不同场景下以各种各样的姿态接二连三死去,生命宛如一张太薄的纸,就这样轻易地被揉成一团扔在肮脏的角落。
我没见过电影上来5分钟,镜头就由下扫到上,爸爸和艺伎殉情,以一种温和又有尊严的方式,在榻榻米之上体面地上吊去世了。此后死亡的图景更是不断不断地带有触目惊心的冲击感接二连三呈现在眼前,妈妈毫无征兆地跳崖,落地的半张脸鲜红的血迹是真知寿对妈妈最后的印象;之后在那个荒凉的乡村,唯一给他生命带来亮光的傻子画家,又以同样的,鲜血盖满脸颊的方式毫无征兆死在了车前;接下来是艺术学校的同学在开车实验当代艺术的一片欢呼声中流血死去、另一位被酒馆老板骂没有天赋永远无法出人头地的同学啪嗒一下,就从桥上跳了下去;最后被生活、被父母逼到走投无路的女儿,也惨白着一张脸死在了父亲面前,被不是人(「人間じゃない」)的父亲用手帕沾满口红疯狂涂饰了这张脸。一样的血,一样的生命在无味地流失,一样的,毫无价值、留不下任何痕迹的死亡,却带着一种奇怪的、气势如虹的荒诞。
红色是死亡的主体颜色,是这部电影对死亡的理解——这一连串死亡几乎是以一种快速而又有节奏般的步调继而连三地呈现,每一次都那么突如其来毫无征兆,那种一颗被掰断稻草般赤裸而不加掩饰地摆在面前的方式,好像是怀着什么隐喻的关于人生的一首诗一样。最后,真知寿把房间涂成了红色,这红色好像他的一生,是用血染成的一生,以无数死亡记载着每一人生时刻的一生,是一个充满隐喻的颜色。
他在这件四壁刷满红色的房屋里作画。那副「born to die」(我起的名字哈哈哈)让我湿了眼眶……这幅画让我读懂了真知寿的一生吧,这条长长的线上,是多少人曾经鲜活的生命、是多少人选择放弃了生命下的苦衷、是多少次人生的重负和打击——真知寿不会表达自己了。不会用任何一种语言表达自己了,他唯一向这个世界传达感情和想法的途径,就是艺术。也是在此,这一幅画的创作,是完全基于对生死的思考、不为任何人、不追求任何指导下创作出来的,真正的艺术作品吧。如果说画作传递的东西好似一把锁,钥匙就掌握在真知守手里。是一副,只能用自己的人生解读的作品吧。这条长长的线里,蕴含了太多太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艺术不该是以任何形式、技巧、流派、商业价值、名誉所能衡量与评价的东西。这一刻,我想真知寿用生命的代价,拼尽全力完成了自己艺术路上长跑结束、穿越终点的那一幕。我认为这一幕绝非把自己放入茅草燃烧着的小屋、濒临死亡时所创作的向日葵。

阿基里斯与龟アキレスと亀(2008)

又名:画狂师(港) / Akiresu to kame / Achilles and the tortoise

上映日期:2008-09-20(日本)片长:119分钟

主演:北野武 / 樋口可南子 / 麻生久美子 / 圆城寺彩 / 林田麻里 / 伊武雅刀 / 兼子二郎 / 小林太树 / 森下能幸 / 中尾彬 / 仁科贵 / 大森南朋 / Bobby Ologun / 大杉涟 / 寺岛进 / 德永绘里 / 筒井真理子 / 柳忧怜 / 吉冈澪皇 / 大林丈史 / 大竹真 / 

导演:北野武 / 编剧:北野武 Takeshi Kitano

阿基里斯与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