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片中主角是一个六岁就出国了连汉语都说不明白的三十岁女子,与奶奶并无长期相处的事实依据,主角对奶奶的情感过于夸大且无法令人信服,甚至有刻意的矫饰之嫌,不难看出作者花了较大的心思处处拔高和美化自身,越是这样则越代表掩饰,换言之,导演编造的这种对奶奶的“不切实际的情感”仅仅是她踏上成功之路的一块垫脚石,剧作带有先天的功利性和投机倾向,我无法隐瞒同为创作者的嗅觉,所以这个批判相对严厉,而且很不好听,但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从一些戏剧情境和场景设计,以及影像表达上,能看出来李安、杨德昌这些华语导演对作者的影响,其在影像上另辟蹊径地选择与大多数美国电影不同的相对朴实的美学风格,则一定程度的掩盖了剧作上这种先天的不足。

【2】

总的来讲,这就像是用一个半真参假的故事,去装一堆等待编纂的素材,而这些素材的本身及利用手段也有优劣。其中,相对优良的是主线素材,希望借剧情阐述相比美国式“法律”的冰冷,对中国文化中“别告诉她”的人道主义关怀的认同;不过,虽然“别告诉她”的情况在中国是有,但也不代表中国所有家庭的绝对观念,而且现实的可操作性也比较小,只能说中国人比较容易理解这个家庭的做法,但一定要降低美国人理解成“中国肿瘤医院的病人全都不知道自己是癌症患者,因为这是一种中国式美德”的可能性,在有些方面你千万别低估这个喝消毒水的国家。

其他一些“社会影像”素材,其素材本身也还算基本属实,倒谈不上猎奇和丑化,不必太过敏感。堆砌不堆砌的,在创作者眼里其实都是一堆素材,就看如何能把素材融入的更好。譬如,婚礼上伴随着致词,出现的那几个武狮师傅和服务员的镜头,不少创作者都曾有在某些集体活动中观察过边缘人群和他们处境的时刻,这应该是艺术或文化工作者的“天然属性”,带有一定程度的左翼视角,这种故事现场的“社会一角”融合的适当且巧妙,而且点到即止,不过我希望导演下次拍美国题材时也能展现这种“同情心”,而不是换了天地就避重就轻;什么浴宫之类的拔火罐,也就插了几句台词,明面上是谈论家庭事务,实则是想大致的表达中国人的休闲方式,但这种生活方式在其他地域不具备普遍代表性,应该将素材与剧情联系的更紧密一些,否则就沦为纯粹的“展示”;车窗外千篇一律的新楼盘,人物步行对话时街景中烟雾缭绕的烧烤摊,这些就与人物行为结合的相对自然;有一些则匪夷所思,譬如独然地给一个路过“麻将室”的镜头,这和电影有什么关系,简直毫无道理。

【3】

其次,一些“价值观”素材的利用。譬如,如果你也有过一些参加老家丧事经历的话,在中国式的“假哭”这一点上多少有过相似的思考,你与上一辈对“人的情感表达”持不同看法,但又不能明说,核心亲属所有人都要嚎啕大哭,而不哭将会遭人非议和对情感的质疑,你甚至想过要怎么用这种素材,但作者比你先拍上了。不过值得商榷的是,我们不难猜测这种思考原本来自作者本人,而作者的自传身份与主角有重合性,为了保持主角人物的“莲花弧光”,则将这种观点“嫁祸”给了母亲这个片中看似唯一的“反派”,这是非常矛盾的地方,首先这是一个精彩的观点,但在剧作的逻辑层面却成了“踩”,导致最终给人的“情感反应”变得模糊含混。类似的还有教堂弹钢琴这种“社会契约精神”的对比,以及是否“留美”等,也都是类似的路子,从而营造了一种“真正得罪人的实话”都让“坏人”说了的奇怪氛围,主角总是紧接着反对“坏人”,始终处于“安全”地带,从不踩雷冒犯中国人,这种不踩雷的“迎合”应该来自于作者通晓一些“中国人都喜欢听好话”的心理,但事实上这种所谓的“雷区”只是作者自以为是的片面认知,这种短视来源于作者在功利取舍时的“自我保护”,从而营造出仿佛主角才是那个“深谙‘面子学问’的中国通”的荒诞错觉。其他的情况还有父亲急切的接话道“在美国这是违法的”,这样的台词怎么会出自父亲之口,故事设定中他也是“别告诉她”的一员,显而易见这种台词原本应该出自谁之口,谁又是最坚持要告诉奶奶的人呢?不过,由于父亲与奶奶是母子关系的身份,所以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反派”程度,但仍然不时的会有诸如“我是美国人”等台词出现。

如果说以上都是基于中国角度,那么,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则是这个善良的女生出于对奶奶的爱和对中国人的尊重,“反派”母亲则成了某种捍卫美国精神的“自由斗士”。比方饭桌上涉及的“社会契约精神”、“留美”等话题,则给母亲安排了一堆中国亲戚作为对立面,展现了“拜金”、“崇洋”等自负而又自卑的特质,此时这些中国亲戚则成了某种反派,彰显了母亲的正确性。而女主角则依然故技重施,跳出来成为了那个反思美国缺点的清醒而自谦的人,还维护了双方的体面。

由此,基本可以浮出导演在剧作上设定的一些规则,利用了中美不同的认知偏差,以及包容度上不同的侧重点,以期望达到【在美国人看来,两位中年美籍人士代表美国价值观输出了思考和“美国梦”,主角是善良单纯的并“同情”中国;在中国人看来,那些“坏话”都是“香蕉人”说的,主角站在我们这一边并宣扬了中华美德】的目的,继而实现“两边不得罪”的意愿,而要说的话都是借他人之口,自己则全身而退。因此,我们可以窥见导演在创作上诸多动机不纯引发的潜在矛盾之处。

这种寻乡的题材并不少见,成功的作品大多是反着拍,先表达由于长期分离而对亲人的相对陌生或疏离状态,接着再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停留,进而认识某些人或要处理某些事,通过这种被动“走访”式的经历,去牵引“探索”,而改变主角的认知,展现一个由不了解到深刻理解的过程。你可以拍不文明的东西,坦率的说,这也算某种客观,但透过这些表象,最终你要表达的是在精神内核层面隐藏着最深沉和最崇高的东西,潜台词是“我远方的劈坡和砍雀虽然还有很多缺点,但我发现我深爱他们和这块土地”之类的道理。作者大概摸到了这个边,虽然主线树立了一个类似的明确目标,但实现的过程,逻辑全错了,而且居心过多反显不诚,先开始就把自己捧的太高,内心完美无缺,几百年没见了还毫无来由的我怎么怎么离不开你,这种“亲密”程度会误导观影判断——若如此亲近则必然十分了解,会导致“探索”的夭折或无法执行的风险,其过程变的失去意义。再接着片中一系列的行为都是主动,那么这种不成立的起因就支撑不起动机。而零碎又走马观花式的社会影像对于直面现实的表达也十分有限,浅表的展示并不会起到有助反思的“社会调查式”的作用,与文化土壤的根源探求更相去甚远,过多的堆积反而败露了迫切向人标榜自己是“思考者”的强烈意图,甚至会引来“作者是否带有嘲弄之嫌”的质疑。以上种种,导致多处产生的情感反应变的矛盾或混乱。

当然,也有那种一开始就对久未谋面的至亲含有深厚感情的作品,主角归心似箭,但这样的作品,往往包含一个死亡阴谋,和主角的复仇,不过我想这应该不是作者想表达的东西,虽然她奶奶也练功,但毕竟不叫霍元甲。


别告诉她The Farewell(2019)

又名:别对她说 / 不要告诉她 / 告别婚礼

上映日期:2019-11-22(中国大陆点映) / 2020-01-10(中国大陆) / 2019-01-25(圣丹斯电影节) / 2019-07-12(美国)片长:98分钟

主演:奥卡菲娜 Awkwafina/马志 Tzi Ma/林晓杰 Diana Lin/赵淑珍 Shuzhen Zhao/姜永波 Yongbo Jiang/水原碧衣 Aoi Mizuhara/章静 Jing Zhang/吉尔·佩雷斯-亚伯拉罕 Gil Perez-Abraham/刘敬宇 Jim Liu

导演:王子逸 Lulu Wang编剧:王子逸 Lulu Wang

别告诉她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