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20年11月某期。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

万玛才旦作品我最喜欢的还是《塔洛》,按他的说法,为写好这个思维简单的人物,他得用黑白影像。《撞死了一头羊》写梦,他把色调做得如梦似幻,否认是监制王家卫的影响。按这个内容决定形式的思路,《气球》的颜色调得鲜艳,有几分假意,却质朴,也是他想做潜意识托付梦境、梦境挣脱不了现实这一内容决定的。

万玛才旦先写小说,再拍电影,可能习惯了上述内容支配语言的文学表达方式,他明白影像也是语言。除了颜色表意,他还总用窥视镜头拍摄女主和女妇科医生之间谈私房话,使小声谈性的亲热而微小的空间,更具秘密感。那些手持摄影晃眼的长镜头,有很强的临场感,紧张感,人物羁绊感。这些场景,的确能使观众共情,关心每个角色的命运,万玛用对了语言。往后,万玛可能依然不会有成熟、固定的影像风格——王家卫、娄烨、毕赣那种你说起他们的名字,脑中就会出现特定的流动画面的视听风格——但他会言之有物地执行他最在意的文学内涵。

简言之,他是概念先行。当避孕套气球和公羊接连出现,男性生殖力与女性承受生殖负担之间的矛盾,这一隐喻跃然于画。我看过金巴演的所有电影,本片对他种羊一般的生命力与荷尔蒙展现得最彻底,捕捉这种感觉,靠得是跟拍他不停劳作的身影,大力控制动物的灵活动作,他唯一静下来的时刻,是跟朋友喝酒吃羊肉的场景,这又是他夜间与妻子运动的前奏。他虔诚信奉上师的话,相信父亲转世轮回到即将出世的孩子身上,又有孩子必须继续上学的朦胧现代意识,他是处于古与今之间的可爱而普通的藏族男人。

女主亦然,她辛劳持家,与丈夫恩爱,离不开从小遵从的宗教,也有“越生越穷”、必须绝育的现代意识。被视为奶奶转世的大儿子也在信仰和现实之间挣扎,他有近乎灵性的理解力。他背上代表转世符号的那颗痣被弟弟们揪下来、后者奔向沙漠蓝天的自由梦境,透露出宗教的荒诞与可疑,及其对自由的禁锢。荒诞源于真实,尼姑与旧情人之间始终没说清的惨痛过往,似映射女主堕胎可能面临的结局,女主想出家的抱怨,也指明尼姑是以宗教为港湾逃避困境,她难忘旧情人写的那本书,是凡心不死,藏族电影写一个思凡的尼姑,大胆又真实。

本片首次细致拍摄藏族养殖羊群、丧葬仪式、市场交易等接地气的生活场景,普通观众会有异质感。这刻画是必须的,不然,我们怎能真切触摸到男主握住老母羊换来的一点钱而无奈走向“新生活”的颓丧心情?他们的愁苦都没解决,飞上高空、终有一落的红气球,或许就是藏民的信仰。


气球(2019)

又名:དབུགས་ལྒང་། / Balloon / 羊飼いと風船

上映日期:2019-08-30(威尼斯电影节)片长:102分钟

主演:索朗旺姆 Sonam Wangmo/金巴 Jinpa/杨秀措 Yangshik Tso

导演:万玛才旦 Pema Tseden编剧:万玛才旦 Pema Tseden

气球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