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气球》被改编成电影的消息,期待了一年多,终于得见。尽管在看到电影前已经对影片有了很多很具体的想象,但是,这一次,万玛才旦导演再一次用电影语言突破了文学文本和以往作品的观感,给出了全新的影像表达。也再一次证明了,万玛才旦的文字和电影可以分开来,享受两次。

这部电影的观感很特别,尽管影片采用的是线性叙事的方式,但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可以一分为二的来看这部电影。所说的一分为二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的对照——文字和影像的对照、世俗化与宗教化的对照、民族符号与电影符号的对照。

文字和影像的对照

要谈这部电影,还是想先从影片的同名原著小说谈起。这部电影改编自万玛才旦所著的短篇小说《气球》。与《撞死了一只羊》来自于两篇短篇小说的整合不同,这部电影完全基于这篇小说而改编。

小说《气球》,简短而诙谐,是《乌金的牙齿》当中收录的故事情节较为完整,很具有电影改编可能性的一篇。小说的基调轻快幽默,里面人物的语言、动作都有强烈的喜剧色彩。

而在影片《气球》中,导演将故事延展到了更深的层次,对人物的困境做了更加深入的探讨。与此同时,通过电影语言的表达,完成了在文学中无法得到的体验,主观感受更加强烈。

影片中有几处明显脱离于原著小说的情节,在电影的表达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尼姑妹妹的身世。在小说中,对于妹妹,只给出了尼姑的身份,更像一个宗教化的符号,提醒读者宗教化的语境。而在影片中,加入了新的角色——妹妹的同学也有可能是出家之前的恋人——对妹妹的身世进行了大篇幅的补充。与导演交流中得知,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用妹妹的身世和姐姐卓嘎进行对照。妹妹是因为逃避世俗的困境而进入宗教,姐姐是因为宗教的影响而进入世俗的困境。

哥哥背上的痣。这部电影中有很多神来之笔,这是其中最神的一个。两个弟弟要看江洋背后的痣——证明江洋是奶奶转世的证据。正在弟弟看时,忽然停电了,画面从昏黄灯光的房间变成一片漆黑,然后转向超现实时刻,弟弟将江洋背后的痣拿了下来仔细观看,并且光着屁股在沙漠上飞跑。一切都如梦幻一般,通过影像让离宗教信仰有很大距离的观众也进入了神性的时刻,真实中带着恍惚,恍惚中宛若真实。

魂魄游离的时刻。影片的超现实时刻除了上面哥哥背上的痣以外,还有多处用来展现人物精神的游离。如第一次停电时刻——达杰去借种羊,喝酒吃肉,喝着喝着,羊的主人醉倒了,这时屋里停电了,窗外电闪雷鸣,一束蓝色的光透过窗子打在达杰的脸上,达杰就此出神,好像看到了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也好像是看到了这个轮回的结束。又如爷爷去世,做了法事出殡之后,地上的倒影映着金黄的天色,湿漉漉的大地记录着也模糊着脚印,仿佛是人道和天道的交口。这样的照映也用在了卓嘎的出离时刻——卓嘎在面对自己命运的选择中,望着盆里的水,水中映着蓝天和她布满愁容的脸庞,脸庞随着水波荡漾模糊,映出了她自己的现在和妹妹出家前的样子,卓嘎的表情困惑着,妹妹的脸溢满笑容。两张脸交替着清晰和模糊,那一刻,好像卓嘎看到了自己的过往,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去路——避世还是面对,何去何从?

这几处在小说文本之外的影像,最具有电影性,也是这部电影基于文学但不拘泥于文学的突出体现,同时也彰显了万玛才旦导演在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表达和切换上的游刃有余。

世俗化与宗教化的对照

世俗化与宗教化的对照,甚至可以看作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导演在片中用了大量的形象、事件和意象,用来做世俗化和宗教化的对比,引导观众从世俗化的入口走向宗教化的思考,并在最后实现两者的统一。

套套和气球。套套作为气球的设定,在很多电影中都用过,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其重要程度远远超过一个玩笑。气球是这部电影的题眼,是这部电影的起点也是终点,是成、住、坏、空的两头,是轮回的入口和出口。套套代表的是科学的——显然是非宗教化的——同时也是理性的,与原始冲动相对照,同时也是阻断自然轮回规律的一道闸门。在影片的开始,孩子们拿着套套当做气球来玩,一种东西用成了另一种用途,本来就是荒诞的,喜剧化的。而在这个喜剧化的设定开始后,一个轮回的大门开启了。

冲破这个轮回大门的,是种羊。在故事中,种羊与达杰是一体的,代表着生命繁衍的原始冲动,代表着繁衍即天道的价值观。在这样的原始动力拉动下,轮回的车轮才会永续转动。给羊配种和吃羊肉,就是达杰在天道中完成的最小的轮回。

拿套套当气球玩的不是别人,正是达杰的孩子,也就是说,达杰繁衍后代的结果促进了新生命继续诞生,仿佛是自然在完成它自己的使命而不是为了捉弄谁。这样看来,气球就不是一个玩具,而是一个工具。而恰恰每次在气球完成了使命之后,都不出所料的破碎掉了——一切意义在达成的那一刻便消解了。

怀孕与转世。怀孕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蜕变成为世俗生活的部分,它可以被计划、干预和监控,仿佛人类站在了上帝的位置上。尽管如此,在宗教语境中,无论怀孕是否可控,它都与另一件事紧密相连,那就是轮回。六道轮回的世界观,让天地万物都总会有个归宿,总会有新的起点和路径继续存在。在影片中,原本避孕——意外怀孕——有计划的流产或者选择继续受孕是世俗化的路径,但因为转世这个宗教化概念的存在,使得原本世俗化的链条被严重干预了。

事实上,并不只是因为这次怀孕可能是爷爷的转世,因而被高度重视不容人为干预,在老母羊的命运上同样印证了脱离天道的结果。老母羊因为两年没产崽儿而被卖了给了肉贩,某种程度上,因为老母羊脱离了繁衍的轮回,于是便进入了另一个新的轮回。这样的命运也是卓嘎命运的对照,卓嘎看到老母羊的境况时,仿佛也在受着同样的胁迫。与之不同的是,这种胁迫不是对生命的,而是对宗教化环境中自身身份认同或者说对社会生命的胁迫。

姐姐与妹妹。姐姐与妹妹的命运是世俗化与宗教化的一体两面,两人的命运在世俗化与宗教化当中往复交织,在世俗中逃向宗教,在宗教中想有个世俗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困境好像仓央嘉措的名句——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导演在丰满妹妹这个角色的故事线的同时,加入了一个有趣的设定——改变妹妹命运轨迹的男人写的那本书,就叫《气球》。于是《气球》和气球这个意象,成为了一个新的纽带,试图连接过去和现在,连接世俗与宗教。但是这种连接被姐姐打断,让世俗与宗教各安其位,事实上也在暗示姐姐在看待世俗与宗教上是有界限的,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卓嘎在面对世俗化和宗教化选择这种两难境地当中的煎熬。

现实与超现实。影片中的现实与超现实的过渡和对照是导演的神来之笔,是强化电影性的重要技法。同时对于观众的观感上来说,这种超现实的展现,让观众有一种观看“奇观”的感受,进而从生理到精神,对于宗教化的认知更加的具象,对于理解人物的命运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生活与信仰。世俗化与宗教化的对照,最后一定不可避免的落在生活与信仰的对照中。事实上,影片用了这么多的笔墨,对世俗化与宗教化进行展现,并不是为了强调两者的不可调和,是一对绝对对立的矛盾。反而揭示了,生活和信仰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存在着,不可逃离,也无法抗拒。这两者同时存在、相互依存,有时形成矛盾,有时互为解药。面对这两者,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既需要勇敢的向前走,探索更加广阔的适应空间,又需要相当的智慧来处理好当下的困境。

导演在探讨的过程中,给出了思考的出发点,带着反思与观照,提出新的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让影片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民族符号与电影符号的对照

万玛才旦作为藏族导演,其影片创作一直围绕着藏族的生活展开,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与非少数民族导演拍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不同的是,万玛才旦导演影片中的藏族符号不仅不是刻意追求的,反而是并不刻意强调的。一切民族特征的出现都是自然表现——本身就深入骨髓,不自然表现都难——这也就给了导演从容安排电影符号而不是民族符号的空间,使得影片虽然是藏族题材,但具有更强的电影表现力,超越少数民族电影本身。

技术性与艺术性。在处理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上,导演并没有采用通常民族题材影片常用的现实主义影片拍摄方式。事实上,这部电影也不能完全算作是现实主义影片——故事中人物的困境本身并不是具体的冲突带来的,影片也并不指向生活中具体现实问题的探讨。所以导演在拍摄方式上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大量的手持镜头和长镜头的运用,让观众更容易被带入到人物的主观感受中。通过更多的技术手段让表达得以强化。

在对影片表达方式的解读上,导演也强调,形式本身就是内容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对于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来说,表达方式本身就是表达的重要部分。

万玛才旦导演在电影拍摄中非常注意技术的有效应用。所谓有效应用,就是为了强化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而不是炫技本身。在这一点上,《塔洛》的黑白色彩、《撞死了一只羊》的4:3画幅和或鲜亮或阴暗的调色、《气球》中手持镜头和长镜头运用等,都充分彰显着这一特点。这样在技术上的处理,让影片更具电影性的特征而不是让电影在民族题材之下。

民族性与普世性。这部电影的题材是藏族的,具有独特的藏族特点。但因为电影性特征的强化,使得影片探讨的问题,具有跳出藏族电影的可能性。尽管没有宗教的价值观支撑和束缚,那些根深蒂固好像从来都存在着的观念,也可能成为支撑和束缚我们生活的重要力量。也许每个人都会面对to be or not to be 的两难困境,这也让我们和卓嘎可以共情,并在她的遭遇中得到启示。

飞机与气球。结尾红气球的飞升聚拢了所有人的目光,紧扣题眼,呼应开头,形成完整的闭环。同时仿佛也让人意识到,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土地上,受着大地的滋养,同时也被束缚在土地上,困苦着肉身。气球的飞升,让人们意识到,不仅有脚下的土地,原来天上还有这么大的空间,代表着更多生存方式的可能性,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的启迪和指引。

在电影的开头,我非常清晰的注意到一个主观镜头——一架飞机在天上飞过,在蓝天里非常小。这个情节是原著小说里没有的,所以当时格外关注,但并不明白导演的用意。直到结尾,才明白,这架白飞机是用来与红气球对照的符号。事实上,人们也曾被什么东西吸引而抬头看天,但那架飞机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了,跟自己没有发生过任何关系,因此抬头望天也并未想到过什么。

而那个红气球,因为“气球”这个需要,使得人物命运的轨道发生变化,这种影响让所有人感受强烈。这一次仰头观看,是有意而为,是无限的遐想,是新一轮命运的变化。与此同时,气球作为玩具的功能,又一次在刚刚出现时就消解了,转换成为用来启示的符号,这样的设定非常精巧,与全片的整体表达形成一致。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有很精心的设计,很真诚的表达和很好的观感,是万玛才旦导演的又一力作,不枉期待之久,值得细细品味。


气球(2019)

又名:དབུགས་ལྒང་། / Balloon / 羊飼いと風船

上映日期:2019-08-30(威尼斯电影节)片长:102分钟

主演:索朗旺姆 Sonam Wangmo/金巴 Jinpa/杨秀措 Yangshik Tso

导演:万玛才旦 Pema Tseden编剧:万玛才旦 Pema Tseden

气球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