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是一个很特别的导演,他不求论证什么,追求的是一种平静的观察、等待和不停顿的发展;他不会用电影类型来框住自己。他说:“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的过程。”

《里斯本的故事》是文德斯1994年的作品,最初想法是为里斯本市政府拍摄一个城市宣传推广的纪录片,后来构思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以表达对意大利电影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致敬的心意。电影里弗里德里希•莫罗(Friedrich Monroe )就有费里尼的影子。
弗里德里希在里斯本拍摄影像,但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怀疑,他写信向音效师菲利普•温特(Phillip Winter)求救。菲利普带着脚伤和声效设备赶来了里斯本却不见其人影,好不容易找到,发现他陷在创作的痛苦里。这个设定呼应费里尼《八部半》里的主人公圭多,一位灵感受困的导演。

里斯本是费尔南多•佩索阿生活的“托盘”,这位“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写作者宣称“即便整个世界被我握在手中,我也会把它统统换成一张返回道拉多雷斯大街的电车票。” “电车沿着一线节节编号的黄色车辙,一节节驶过去了”,“阳光下里斯本变幻无穷的色彩,比任何鲜花更好看”,高楼之间狭窄的街道,温柔、沉默的特茹河,“我听到钟楼或者时钟敲击钟点的声音”,“黄昏降临的融融暮色里,我立于四楼的窗前,眺望无限的远方,等待星星的绽放。”
他说:“看和听,是生活中唯一高尚的事。其他感官则是粗俗和平庸的。” 他经常陷在抽象的思考和“感觉”里。“我对于感觉是如此的着迷。” 他认为除了关于知识的“学问”,理解的“学问”,还有一种关于“感觉”的学问。“我从来没有爱过谁。我最爱之物一直是感觉——在我意识视图里记录下来的场景,被我敏锐双耳所捕捉到的印象,外在世界里的卑微之物凭借香水向我开口,述说往日的故事——就是说,它们向我馈赠现实和情感,比那个遥远下午一块烤房深处的烤面包要强烈得多。”

佩索阿所说的对感觉的爱或许是文德斯构思故事人物的灵感。弗里德里希和菲利普,一个负责影像的“看”,一个负责声音的“听”,让两者编织起里斯本的城市印象。前者留下来的菲林里的场景触及了里斯本城市生活的表层,菲利普则用初次相逢时的状态注意着里斯本街头小巷里的一切事物,通过搜集声音带领观众在感觉中漂流,浸入普通人“充满活气”的生活里。“我不用眼睛,而是用耳朵看东西。” 深巷里妇人的洗衣声,匠人的哨子声和磨刀霍霍,广场鸽子的齐飞降落,喷泉的水流声,上学孩子的一哄而入,地板木的嘎吱声,繁忙码头轮船的靠岸、卸客、驶离的噪音,特茹河大桥上来往车辆的呼啸声,所有这些城市生活的气息能帮助我们获得最充分的感觉,在这些平常不觉的细微之处感觉城市的脉搏和气息。

夜晚菲利普循着声音发现了Madredeus圣母合唱团,简单的原音乐器营造出深邃神秘的葡萄牙风情,还有女主唱Teresa空灵的抒唱,与佩索阿在他的散文“街头歌手”里的描述如出一辙:陌生人的歌唱中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在滋养我内心的梦想,或者在滋养我内心种不能梦想的部分……通过它隐秘的歌词和它动人的旋律,歌声诉说每一颗心中都存在的事情,也是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事情。

文德斯可以用很直接的方式宣传里斯本,但艺术家是要追求美感的,是如佩索阿说的用意识视图里的场景和耳朵听到的印象将观众与他镜头下的城市拉开了距离,这种距离给想象性感觉创造了空间,这种创造性体验弱化一个人与现实的联系,同时又强化一个人对这种联系的分析。以这种方式,人的感觉可以变得深入和宽广。佩索阿说,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真正的景观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因为我们是它们的上帝……


里斯本的故事Lisbon Story(1994)

上映日期:1995-05-12片长:100分钟

主演:吕迪格·福格勒 / 帕特里克·波查 / Vasco Sequeira / 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 / 特蕾莎 / 萨尔圭罗 / 

导演:维姆·文德斯 / 编剧: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里斯本的故事相关影评

云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