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个名字是在观影结束后的事情了呢。不过这不影响啊,相反,当echo说出,这部片子的初衷,心中是很开心的——有一种得到确证的感觉,嘻嘻,感觉现在自己的电影功力真的在生长哦!呵呵!只是,这里现在真的没法表达得让更多人明白,呵呵。还是独乐乐状态嘻嘻,还是小孩子,嘻嘻!还是太好奇!

影片开始就看到road movies的字样,然后就那样表情看着晗,知道公路片是她最爱了!只是自己还是很惭愧的:《德克萨斯的巴黎》偶们没找到过,《陌路狂花》买了没看,《我心狂野》列,也冒得办法撒,对那个N多人迷死迷活的尼古拉斯·凯奇一点感觉都没有撒!接下来看到wenders的名字,当然只能又一次抓住晗了咯!哈哈!她的最爱啊呵呵!虽然欧们也喜欢他,但绝对只是简单的因为喜欢他的德国背景,就是买了的《柏林苍穹下》也总是找不到时间撒,呵呵,生命太短暂呼呼!

明确的说,自己对这部片子的喜好明显高于第一部!这次倒不是因为欧洲文化背景,而是电影中那种元电影的立场,以及其中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的电影本性的魅力——让我更感性的体会到很多电影的表现特长。包括电影制作过程的很多内容,当然,也让我不自觉的体验了一次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纪录到写实,从表现到呈现这些流派的演进——真的是爱电影且深得电影精髓的大导演本着对电影根深蒂固的爱弄出的东西,就像影片中的导演经历的那一次涅磐一样,我相信,文德斯本人也是经历过这种理想和现实碰撞困顿考验煎熬的,幸福的是,就像让我会心笑出来的片尾展现的一样:他还是回到了电影本身,回到了人本身,肯定了人本身。

知道是葡萄牙,包括后来也知道片名是《里斯本故事》,可是,那种氛围,怎么都让我联想到希腊,因为什么?我想是因为白色的教堂?白色的街道?古旧的心性钥匙?总之,跟概念里面多彩绚烂的葡萄牙是不同滴,当然,嘻嘻,我脑子里的概念也仅仅概念而已,哈哈,想来,大多从足球场上的费戈、门迭塔而来,哈哈!

不能多说了,只说当时观影时就迫不及待的记在手机里的细节吧!

第一次女歌手的独唱,画面处理得如同水粉,而整个乐队的表演方式像极了中世纪的欧洲室内乐,怀旧之情油然而生,当配音师寻着孩子离开时,假声的处理使人明显感觉到了一种攀登感,艺术对终极的挑战?或亦是对自我灵魂提升的不断逼视,总之,很是有感觉,很古典的乐队,旋律也很唯美,却不是另外那些很现代很迷幻的状态,用的乐器也那么民间,长相更是有几分相似于beatles!似幻似真!echo说,这个乐队是真实的,且晗也说,她觉得,她也是听过滴,呵呵!美好的东西真多啊!只是,要能真的明白怎么去欣赏,怎么去增强自己而不是消耗自己,真的需要好久的磨砺!不可以太极端滴!:)

电影展现出配音师的想象力以及拾音的敬业与其中的乐趣,即听到别人不可以听到的,可也许正是这种职业病,那么些个晚上几乎天天他跟蚊子作斗争,包括他腿伤好了之后那段在房内的小磨刀,呵呵,可爱的老孩子哦!这些可爱的赤子心,包括他执拗的驾着那破车独自去到葡萄牙连带企及在路上学习葡萄牙语,这些可爱,其实用他解释的腿伤原因就可以全权代表了——下床时候用错了脚!

让我觉得精彩的对白中不长的几句、让我可以记得的几句(更多的长的,没记住,嘻嘻,但是当时自己听懂了就好了,呵呵,反正偶们是不能做导师滴,现在,只需体会无需转传滴,也许这就是echo老板总是寡言少语的原因吧!嘻嘻,很高兴,偶们也慢慢体会到了闭嘴的充实感快乐!)——

“河流是生命唯一的见证,而非城市!”

“我们想模仿神,于是有了艺术家!”

关于镜头的真实感,这个困惑着导演的问题其实也就是电影发展百年来不断消长的表现主义和再现主义理论嘛!这种很有形而上意味的东东想想是很能提升境界滴,当然,这种感性教材更让人受用嘻嘻!镜头吸取了城市的生命,花朵般凋零,底片上的呈现让人感到幻灭感,怀疑真实感,让导演感到不安,加上商业时代艺术探索的孤独与寂寥,让导演更加彷徨而摇摆,怀疑应该让现实的生命与影像的记录自然重合不受主观视角的影响,颇有行为主义意味的背离家,进而探索出了这种“背后拍摄”,惊喜的意味放逐了自己的眼睛就同时保存了现实和影像的天真、纯粹pure!这种极端的探索,多么像原来某一阶段的我自己啊!拽着自己头发想要离开地球!呵呵!其实,艺术要提升的是我们的心境,上帝要的也只是我们的心,而不是我们的皮囊和肉身,所以说信仰即得救嘛!哈哈,当然,这些都是需要帮助滴,就像片中导演需要配音师朋友,影像需要声音一样!:)

tell/sale这个转变真的是电影走到百年来遭遇的最大考验!讲述故事还是兜售故事!绝对是每一个有艺术操守的导演无法逃避的漩涡。片中导演丢下那些让配音师感动的画面,躲进破的老爷车中,作为在“后电子垃圾”时代中表明态度不与垃圾为伍的抗议方式。

还是作为朋友的配音师了解他。担心疑虑之后像抓嫌犯一样逮到了玩得过火的导演(想到了女歌手第二次歌唱前对配音师的安慰“不用担心他,他会回来的,只是——”),然后听到他那么一番让他惊诧万分直至从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可以坐会的地方向后仰倒在地——但是,在这么一段的等待和寻找中,他对艺术的理解让他很明确,偏离轨道的是那个走火入魔的导演,这种判断的表达也是很聪明的,与录音的工作表现出来自然而然:录音的效果放出来是让人错愕的快进效果,歇斯底里的神经质一样,这个时候,我有点害怕,担心会是一个悲观而绝望的结果:录音机坏了,那就彻底fail掉了撒,呵呵,可是演员试了试,自己对着录音机说了句介绍,再重放,是正常滴!机器本身没有坏,只是一种偏激!录音师泰然的笑了,他确信可以劝回他迷失方向的朋友,画面转切到逃避到老爷车里的导演,导演从那个正面开门的破旧老爷车走出来的那一刹那真的如斯动人。对啊,也只有对他那样了解,对电影那样挚爱的他的录音师朋友可以那么坚定的帮他走出孤独愤懑的状态,可以一眼了望出,实际上他极端的行为主义,只是孩子气的艺术家、在技术时代走下膜拜神坛的艺术家在发泄愤懑!也只有他知道,让他走出这种困顿的唯一方式就是让他重新燃起对眼睛的信任、对拍摄的热情!其实,这种对电影的坚守,包括对于自己眼睛的信任是始终跟随着他们的,就像床边放着的永远是那些无名小卒的诗是他的英雄一样。因为,这种追求来自于内心而不是外在的!想到另一个小细节,在理发店——

“你来里斯本是观光?”

“不!是工作!”

也包括对于那几个孩子录音师的态度,从最开始的欣慰、到接下来的不以为然、到后来忍无可忍的发怒:那个词是什么来着?需要友人帮助!呵呵!他发怒的吼走他们时候说的是啥词啊,好像不是观光者!工作或者观光,这在电影创作态度上绝对是两种立场撒!

后电子时代,艺术的出路何在,回答是,至少不可能是行为主义那样的闭上自己的眼睛,与垃圾斗气竞争才是真的浪费生命。而保持自身价值操守的方式相信老式摄影机,声音可以把影像从黑洞中拖出来,那句反复的经典诗句是啥子啊?只要有日光的时候,声音就可以发光?不好意思,嘻嘻,偶们记性不太好!help!J

最后说说浅浅的爱情主题,这种方式挺像公路电影哦!古老的钥匙开心门,喜欢送别时候的那个细节,碰到那条挡路的狗,他就正中下怀的顺势滑下去,可爱死了。生命就是不断的出发旅行,还有其中的明信片,都是对于一种传统美丽生活状态的回念。

另外,那个哑巴且神秘的小男孩也似乎是公路电影不可缺少的元素哦!呵呵,有待继续努力积蓄!呵呵,挺好笑的,最后那次在公共汽车上他的神秘出现,我居然会联想到现在的反恐,哈哈!有意思!时代产物!

里斯本的故事Lisbon Story(1994)

上映日期:1995-05-12片长:100分钟

主演:吕迪格·福格勒 / 帕特里克·波查 / Vasco Sequeira / 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 / 特蕾莎 / 萨尔圭罗 / 

导演:维姆·文德斯 / 编剧: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里斯本的故事相关影评

云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