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翻译自弗雷德里克.米加尔:法国知名电影评论网站主编]
原文链接:https://www.avoir-alire.com/entre-les-murs-la-critique
导演康泰深入巴黎“教育优先地区[1]”的“问题初中”,将其所存在的问题一一展现。很少有电影能像这部影片一般拍得如此写实。堪称经典。
由金棕榈奖评委西恩.潘[2]推荐的电影《墙壁之间》,以其中深入人心的人性面和社会现实面斩获了2008年的金棕榈奖。这样一部宽银屏电影,拍摄地深入到巴黎第二十区的一所真正的初中,里面的小演员们看着好像是本色出演,实际上一个个都是演技大爆发。
影片剧情看似即兴表演,实则都是被编排好的。剧本由主演弗朗索瓦.贝高多自己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作家贝高多也自此成为了演员和剧作家。这部电影真正做到了对某一特定教学环境的深度剖析,影片的独到之处在于能够把权利交给演员们,让他们大胆地去演、去说。通过师生之间的日常拌嘴和课间走廊里学生间的逸闻趣事,导演康泰致力于从学校最不显眼的角落彰显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学生们的喜怒哀乐。
影片没有类似“学校顶梁柱教师”的角色,没有超级英雄、没有令人汗颜的受害者,更没有一群无法无天的疯学生。影片中的学生们和现实中的法国学生没什么两样,他们有时令人喜爱、有时让人反感;他们质疑法国教育体系,觉得他们在老师的眼中只是几张可以替换的档案纸。但其实,他们叛逆的一言一行是为了融合自己生活的小社会(巴黎20区是法国年轻人和中低收入者聚集的区域,外来移民较多),以区分富有的资产阶级社会。他们天生就晓得自己和资产阶级的差异,甚至觉得自己才是这差异产生的始作俑者。
康泰导演捕捉了大家内心所有的孤独。
学生们的孤独,因其情感的宣泄而略显尴尬;家长们的强有力的孤独和教师们有心无力的孤独。除此之外更有整个社群的孤独:不断更新的教学体制、以富人为导向的教育趋势...编剧在此并非为了讽刺当代法国教育,他所想的只是把他的教学方法展示给观众。
经过平实的拍摄手法,影片解释了一个强有力的社会现实,这大大超越了重视调动观众情感作用的商业电影。这一部电影给所有人提供了思考的空间,特别是那些想要洞察一切社会现象的观众。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这样一个以标签和偏见为主要机理的社会中,很多人只听得媒体报道,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和这些问题中学的学生们有过一次交谈。就在2008年,还有很多人觉得这些孩子没有教养,教他们的老师毫不费力地享受高等津贴。我强烈推荐抱有这中想法的人看一看这部电影。

[1]教育优先地区:法国政府1981年全国推行的“教育优先区”,是一项向弱势群体倾斜的教育政策。设立的目的为了克服学业失败,解决法国社会业已存在的不同社区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通过设立“教育优先区”给处于不利社区的学校在教学、师资、政策等方面予以特殊支持,以缩小不同社区教育发展的差距。(来源:中国网)
[2]西恩.潘:美国著名演员、导演兼编剧。

墙壁之间Entre les murs(2008)

又名:课室风云(港) / 我和我的小鬼们(台) / 问题课堂 / 初中课堂 / 围墙以內 / 高中课堂 / The Class

上映日期:2008-09-24(法国)片长:128分钟

主演:François Bégaudeau / Agame Malembo-Emene / Angélica Sancio / Arthur Fogel / 

导演:劳伦·冈泰 / 编剧:François Bégaudeau/罗宾·坎皮略 Robin Campillo/劳伦·冈泰 Laurent Cantet

墙壁之间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