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汪律师说,我已经记不得我上次哭是什么时候了。今晚看到电视上有《再见列宁》,我一下子就想了起来。

那次也是这个台在放这个电影,我就有一搭没一搭地重看着。这片不愧为我第二喜欢的电影,真是常看常新。当年第一次看的时候,似乎只是为埋葬旧政权而激动。后来再看,就越来越对阿历克斯对民主德国的复杂感情感同身受了。

那次的泪点很奇怪。阿历克斯的西德姐夫说你们东德人就喜欢怨天尤人。阿历克斯说,不,那是为社会进步提合理化建议!我为什么就在这个点上绷不住了呢?事后看看,难道这是因为,我在香港是受了多么大的委屈,作为一个大陆(东德)人?

那时候我还跟又又合租。我努力忍着,怕被她看到。毕竟我在她面前主要展示的还是理性和自负的一面。可还是被她看到了。她说,你哭了?我说,没有。

又又是个奇怪的女孩子。我有时候很讨厌她,有时候又很喜欢。好吧她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实际上,她非常简单。所以我根本不打算跟她解释我为什么哭,在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点上,因为我根本就不相信她能理解这个——阿历克斯对他的国家的感情,或者说,我对我的国家的感情。

前一阵帮一个英国老师翻译她的论文摘要,她请我吃饭。席间她问我,你的童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关心人权议题?我说,我从小接受的就是正统的共产主义教育,我从小就崇拜我姥爷那样的真正的工人阶级,真正的共产党人,实际上,我直到20岁都是共产主义者。我不知道她有没有明白这其中的关系——这固然是一种转变,但更是一种延续。我是想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本来就应当是满怀着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就像我在马克思的文字里能感觉到的那样,他们应当知道“每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的自由的条件”(《共产党宣言》)。虽然我后来变得越来越聪明理性,变右,但我永远也脱不掉心里左派的本性。其结果就是我总是被双方夹在中间,更被自己的矛盾夹在中间,就像亚历克斯的精神分裂一样——他在怀念一个自己亲手埋葬的国家。

我有时候挺羡慕又又的。这个90后,高考完了就来香港读书,在香港度过成长中最重要的年纪,远离祖国的苦难。她不是对这个社会没有关切,她也会热心女权运动什么的,热心到我有点烦。但是,她跟我不同的是,她没有我身上的历史包袱——就像我身边那么多没有祖国的香港青年一样,这些沉重的东西离她似乎很远。我就不行。

我在想,这个包袱是什么?“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同上注),我知道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不应该是民族主义者,真正的个人主义者也不应该是民族主义者。可我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又真的是民族主义者。我在国际足球世界只能做到支持中国队这倒是其次,我是说,我是有“同胞”的意识的,我虽然基本能同情“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苦难,但毫无疑问,同胞的苦难会让我更痛苦得多,正如我的国家的作为会让我更羞耻得多。

在香港,每当一些跟大陆有关的集会场合,我都会一反常态地大声讲普通话,我就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们在这里,为了我们自己的事情。当我在香港或者国外,去关心当地的不公,关心当地人的痛苦,我知道,我在支持他们;而在我的国家,我最终还是会想,这是我不幸生为中国人所应尽的那一份本分,或者说,应得的那一份苦难。而这种“他们”和“我们”的区分,这种“我的国家”的自觉,即使已经被个别香港朋友认为是见外,即使让我既无法成为纯粹的个人主义者也无法成为纯粹的共产主义者,却是我克服不了的,倒霉的剪不断的情感纽带。

倒也不完全是苦难,还有我童年的一切美好。我是听着苏联的红歌东欧的民歌、看着捷克的小鼹鼠长大的——这些美好,让我怎么跟又又和香港的朋友分享呢?幸好我的办公室有波兰的俄罗斯的阿尔巴尼亚的马其顿的同学,我可以试着跟他们聊聊凭票供应的白酒,聊聊《多瑙河之波》和《我亲爱的人》,聊聊童年记忆中的拉达和波罗乃兹(不知道这是什么的自己搜),这些个只有我们(前)共产主义国家的孩子才能明白的东西。嗯,没有必要把这些东西浪漫化,我知道凭票供应其实糟透了,我知道大国营企业其实糟透了,我知道对文艺的控制糟透了,我当然更知道古拉格、斯塔西和文革。但我回忆童年,真是无法回避那些连遗址都找不到了的国营理发店、国营照相馆,当然还有红领巾——不好的回忆跟好的回忆长在一起,我只能一边怀念一遍诅咒,却没有办法把它们分开,或者一齐扔掉。

亚历克斯上街了,被捕了,他算是亲手为埋葬这个政权铲了一锹土。然后,他又亲手让这个国家在自己的家里延续。其实,不管是去热爱它还是去痛恨它,是去批判它甚至是去努力颠覆它、终结它,在劫难逃的是,这个国家——我一直说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仅仅是中国——都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在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都只能如此。它给我打上了或好或坏的烙印,我的生活也没有办法无视它的存在而运转。反过来说,不管我的香港朋友能不能理解,我都只能告诉他们:这个国家,正是我的这些你们未必瞧得起的同胞们建设和承受的,最终也只能由我们来为它体面或不体面地送别。

首发于http://ycool.com/post/u78963q,转载请注明此出处,并保持作品完整(包括这一句)。

再见列宁Good Bye Lenin!(2003)

又名:快乐的谎言(港) / 再见,列宁!(台) / 民主德国在79平方米房间里的延续 / Goodbye Lenin!

上映日期:2003-02-09(柏林电影节) / 2003-02-13(德国)片长:121分钟

主演: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Katrin Saß/楚潘·哈玛托娃 Chulpan Khamatova/弗罗里安·卢卡斯 Florian Lukas/亚历山大·贝叶尔 Alexander Beyer

导演:沃尔夫冈·贝克 Wolfgang Becker编剧:贝恩德·里希坦伯格 Bernd Lichtenberg/沃尔夫冈·贝克 Wolfgang Becker

再见列宁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