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列宁》拍摄于两德统一12年后。在两德统一25年后,我来到原东柏林地区,巴士开出波茨坦广场近一小时,熟悉的四方形建筑和工厂,此刻我的目的地是一个多数外国游客都不会选择的地点:前东德秘密警察总部和史塔西监狱。

秘密警察总部的老式社会主义建筑像极了本科时崇山校区的主彗星楼,里面的陈列品不仅还原了当年秘密警察工作的图景,还专门开辟了展厅,展示了80年代末期前民主德国的自由化运动。摇滚乐,烟酒,性解放。

影片里的主角艾利克斯和那个年代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渴望呼吸自由和民主的空气,对于他们而言,一个制度化的标志更像精神的营养与鸦片,于是他们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对于大多数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东德年轻人而言,从理想的层面来看,他们实在太过幸运:柏林墙的倒下,秘密警察不再,国家的统一。然而政治自由化中所必然伴随的经济自由化和市场竞争化,则为一个弱制度下的民众带去了太多的挑战,稳定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被强力的市场竞争和人才挤压所淘汰,面对生活的压力,自由美好的制度愿景摧毁了许多人最后的心理防线。或许,在艾利克斯的眼中,身为前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模范的母亲,最终会无法承受巨变带来的“失望”。

于是,他选择了隐瞒。

影片的最后,两德正式统一,艾利克斯将母亲的骨灰撒入空中,伴随着庆祝两德统一的烟火。而身边站着的是他母亲过去的挚友们,也是那些曾经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同志。

在一个制度宣传深入日常生活的体制中,没有人可以脱离制度的影响而“自由生活”。然而,体制的压力带来了人们对“自由”理解的偏差。对于许多经历甚至参与了了80年代巨变的东德人而言,如今的生活究竟是令他们感觉更为美好,还是更失望?

这让我想起了《窃听风暴》结尾时,前秘密警察头子反问道作家德莱曼:“我就不明白了,一个没有信仰的制度有什么好写的”?制度的僵硬似乎不应该被比作“信仰”,然而,对于曾经依赖于此生活的人们呢?制度与它的附加品,又何尝不是一种赖以生存的“信仰”?

史塔西倒下了,东部的人们再也不用活在极端恐惧之下。然而,他们心中的“列宁”呢?他恐怕并不与那个罪恶的机器并行吧。

所以,政治是生活吗?其实我们都是活在“主义”中的病人啊。

再见列宁Good Bye Lenin!(2003)

又名:快乐的谎言(港) / 再见,列宁!(台) / 民主德国在79平方米房间里的延续 / Goodbye Lenin!

上映日期:2003-02-09(柏林电影节) / 2003-02-13(德国)片长:121分钟

主演:丹尼尔·布鲁赫 / 卡特琳·萨斯 / 丘尔潘·哈马托娃 / 弗洛里安·卢卡斯 / 亚历山大·拜尔 / 

导演:沃尔夫冈·贝克 / 编剧:贝恩德·里希坦伯格 Bernd Lichtenberg/沃尔夫冈·贝克 Wolfgang Becker

再见列宁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