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这一年对于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意义是我不可描述的,尽管它对中国也有 “不可描述”的意义。区别在于,前者实现了被柏林墙相隔了28年的两德人民的梦,后者则先是给了人们希望,紧接着毁灭它,并叫人们忘记。
尽管未曾经历,我还是能体验的到那种心情。

那一年,东德小伙亚历克斯为了 Media Freedom上街游行,妈妈克里斯蒂娜碰巧撞见儿子被警察抓的场景,突发心肌梗塞昏迷了。
同样是80年代,当时西德也有一个克里斯蒂娜,那是《我,十三岁,妓女,吸毒者》中聪明敏感坚强却吸毒卖身的女孩,只是她永远不会认识《再见列宁》里那个保守而安详的东德妈妈。
大多数已经立足于社会的成年人都采取一种基本上是防守的、逆来顺受的态度:”搞你们的‘反文化’去吧,过你们稀奇古怪的生活去吧,只要你们不干扰我们这个小小的世界就行了。可到头来你们终将明白,要想在我们这个有高度组织并且是无情的社会中生存下去,那你就不得不下乡还俗,重新做个平民!(在中国,平民又叫屁 民)”

克里斯蒂娜不是,她是一位理想主义妈妈。
她一直都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自从丈夫叛逃西德后,克里斯蒂娜就把自己嫁给了党,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
就在她昏迷的8个月期间,德国上下翻天覆地。柏林墙倒塌,女儿辍学做了汉堡店售货员,国界线消失,可口可乐的大广告幅挂在了自家的楼上。
当克里斯蒂娜再次睁开眼的时候,民主德国已经处在了灭亡的边缘。

亚历克斯选择了隐瞒和欺骗。因为他无法想象真相对他母亲会产生多大的打击。
于是他用79m²制造了一个民主德国。
尽管从头至尾我都不赞同亚历克斯的做法,但我依旧敬佩他。出于爱,出于对母亲信仰的尊重,他迫不得已。
天底下有几个儿子能做到如此?

谎言的穿帮意料之中,只是时间问题。
当被直升机吊起飞离的列宁雕像与克里斯蒂娜“挥手告别”,她的理想也就在这一幕极具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场景里破灭。
Good Bye Lenin!
这位妈妈接受了这个事实,异常平静地。
用谎言建筑起的民主德国已不复存在,却成就了两代人之间那份信仰差异无法隔阂的爱。多么伟大。
我不禁要问,所谓的革命运动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正是这样的爱么?

爱一个理想主义妈妈不容易,可我还是想说
被一个理想主义妈妈爱真幸福。

写于2009年初

再见列宁Good Bye Lenin!(2003)

又名:快乐的谎言(港) / 再见,列宁!(台) / 民主德国在79平方米房间里的延续 / Goodbye Lenin!

上映日期:2003-02-09(柏林电影节) / 2003-02-13(德国)片长:121分钟

主演: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Katrin Saß/楚潘·哈玛托娃 Chulpan Khamatova/弗罗里安·卢卡斯 Florian Lukas/亚历山大·贝叶尔 Alexander Beyer

导演:沃尔夫冈·贝克 Wolfgang Becker编剧:贝恩德·里希坦伯格 Bernd Lichtenberg/沃尔夫冈·贝克 Wolfgang Becker

再见列宁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