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巴黎》(Paris, Texas) 是德国导演文德斯的作品。这是一部以欧洲人的视角来拍摄美国人的生活的影片。是一部以发掘一个人过去为主题的公路电影。从旁观者的身份来观望发生在邻国美国这块热土上的故事。
炎炎烈日下的德州沙漠,巍峨沙石耸立成山,似天长日久沉默不语的雕塑。天空澄静,淡淡的蓝笼罩在云边的山麓,这里没有一丝风,却安然恬淡如世外仙境。一个高瘦的身影出现在茫茫无垠的天际下,他穿一套过大的褐色西装,西装已然污秽不堪;胸前系一条短的黄色领带,领带耷拉着毫无生气;头戴一顶土气的红色鸭舌帽,帽子遮盖住他憔悴嶙峋的脸,形成一道道 阴影,如这沟壑纵横的山石。一只鹰盘旋停歇在山峰,虎视眈眈,仿佛就等着他体力不支倒地,可平白得一顿美餐。他抡起空荡荡的水壶,仰头饮下最后一滴水, 将水壶随意丢弃在沙漠里,回头淡漠而凶狠地看了鹰一眼,挺直了脊背,慢慢走向沙漠深处。这是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电影《德州巴黎》开篇一幕,长长的空镜头,配着瑞. 库德那悠扬旷远的吉他乐曲,造就了影史.上这一段动人心魄的美。
他走过了很多艰难的道路,大片大片的荒漠, 不久在一家小旅馆中,他口渴难耐,干嚼了一块冰后,受不了瞬间的刺激,倒在地上。醒来的时候已经不能成言。当他的弟弟从遥远的洛杉矶赶来接他的时候,他却选择了逃离,并且一个人孤独地走在荒凉的铁道上。特拉维斯有着一张苍老而又坚毅的脸,这种男人一看就是有过故事,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最后,当弟弟几次在公路上找到他后,他终于答应和他一起回去。但是,一路上,他像得了失语症一般,很少和弟弟交谈。他只是很沉默地拿了一张从德州当地买来的图片,一片沙漠中的一个路牌。他说,这是巴黎。德州的巴黎。是的,对于特拉维斯来说,德州就是他的梦想的天堂,就是他的巴黎,是他想为自己和简建造的一块儿家园。他在德州买了一块地,准备在找到离开他的妻子后在那里建造一个新家,但是,四年的时间如流水一般倾泻而去,他在路上寻找了那么久都没有妻子的身影。为此,他颓废得不想再次回到城市的繁华中去,也不想与任何人交谈,他试图将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回到洛杉矶后,与儿子血缘的深情使他再次振作起来,决定重新寻找简。于是,当他最终经历了千辛万苦找到简的时候却发现她在一家色情场所工作。一切现实的突然残酷而至让特拉维斯惊呆了,四年的寻找竟然是这样的结局。特拉维斯再一次见到简的镜头,导演处理得极为精湛。他远远地走过来,看到一个红衣女人的背影,从她不能言语的背部,特拉维斯就可以肯定那就是他魂牵梦绕的简。但是,他并没有直接上前叫住她的勇气,毕竟四年的时间太长了,于是他转身下去了。这时候,镜头转向一直背对着他的简,她转过身,只看到了特拉维斯下楼的身影。就这样错过了四年的寻找与等待。特拉维斯到楼下在接待室隔着玻璃近距离看到了简。她却看不到他的脸。于是,他们隔着玻璃对话,没说几句激动的特拉维斯就无法成言。他不知道要怎样直面这样一个简,他实在无法再和她说下去了,然后,特拉维斯放下电话不告而别。回去以后,他将儿子留在旅馆,再次去找简。向她述说了他们的故事,两个因爱发狂最终因为爱得太深而逃避的夫妻终于隔着一层玻璃相认了。简听声音认出了特拉维斯,但是她却看不到玻璃后面的特拉维斯。就像是他们明明相互深爱着却选择了分开了那般。阻隔他们的其实不是那块玻璃,而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不可交流的厚障蔽阻碍了他们。特拉维斯知道简一直想要巴黎那样的家园,于是,他一直努力想在德州那个对于他来说意义重大的地方建筑他们自己的巴黎。因为德州是特拉维斯的父母相爱并且孕育了他的地方,是他开始的地方,因此,他想要在开始的地方找到自已在无意中失去的东西并且将它留住。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开始的地方也是他的终点。最终,他还是发觉与简之间肉眼看不见的沟壑已经很深,深到任何一个走近一步都会粉身碎骨。他流着眼泪向简告别,虽然他们的离别每一次都没有说再见,但是,他们面对的却一直都是离别。简坐在房间里看着看不见对方的玻璃,8分钟的大特写,足见金辛格的功力。她那张美丽而又破碎的脸在最后终于被当年来不及流出的眼泪所淹没。她知道这次的离别会是他们的永远。特拉维斯成全了简和儿子,当他在15层楼之下感受到母子相认之情后,流着眼泪再次上路,回到他梦的发源地。他的德州,在那里他要寻找自己的巴黎。影片将人类面对深刻的爱情时候的脆弱和患得患失的心理刻画得深入骨髓,让观众为之心碎。车子行使在通往德州的路上,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粉碎的地方,惟有那条不知会通向何处的公路一直在向外延伸。影片最后长达十分钟的倾诉高潮,特拉维斯与简互吐心声,而结局却叫人迷惑与伤感:特拉维斯将亨特留给简,他孤身一人,在夜风与路灯下,又踏上漫漫长途,去寻找不知名的他方。这决然不是正宗的好莱坞导演所应该设立的结局,然而即便这结局令人不知所措,但1984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还是颁给了这部声情并茂的电影,或许它所显示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寻找故事,而是导演维姆.文德斯从影的曲折历程,他如同特拉维斯,终其一生寻找一个梦,却在梦想成真与梦醒时分放弃。
文德斯从影伊始,便受到好莱坞“西部电影”与“公路电影”的深远影响。他崇拜如约翰.福特、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尼古拉斯.雷伊这样的导演;他深爱如《远乡义侠》《逍遥骑士》《午夜牛郎》这些塑造与构筑血性男人的电影;他在德国导演了欧洲式的“公路电影三部曲”《爱丽丝漫游城市》《错误的举动》与《公路之王》;他深刻迷恋美式文化,梦想能有一日行驶在美国的西部,拍摄一部他心爱的电影。这一天来得很快,好莱坞导演弗朗西斯科.福特.科波拉向文德斯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为西洋镜公司拍摄一部惊悚电影《汉默特》。雄心壮志的文德斯尽管野心勃勃,却在拍摄过程中因剧本和导演风格而屡遭滑铁卢,他的电影被修改得支离破碎,因严重超支而延迟上映,票房亦是零星惨淡不堪。《汉默特》的失败让文德斯在坚定的美国梦面前开始手足无措,随后虽然执导了一部因描写制片公司与导演内幕而赢得掌声的电影《事物的状态》,文德斯却并没有因此而雀跃,而是想制作一部德国 人在美国的真正电影,《德州巴黎》在此刻应运而生。
《德州巴黎》具有十分浓厚的美国色彩,影评人曾将它称为“标志着文德斯美国化倾向的高峰”。一般而言,在美国获得成功的欧洲导演,如约瑟夫.冯.斯登堡与让.雅克.阿诺等人,终其一生 都很难以摆脱好莱坞的影响。而文德斯自《德州巴黎》后,回到德国又拍摄了《柏林苍穹下》等更纯净的民族电影,而且制作了《寻找小津》这样的纪录片,更与意大利电影大师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合作,拍摄了云上的日子》,因为这对于文德斯而言,一切都潜藏于电影《德州巴黎》的一个关键词:巴黎。法国的巴黎是很多人心中的梦,对于欧洲导演而言,巴黎是电影开始的地方,巴黎亦是诸如巴赞、戈达尔与特吕弗,诞生的地方。而德州巴黎对特拉维斯来说,是他父母第一次做爱的地方,他就在那里被孕育;是他和简在最恩爱的时候买下的地方,充满了梦想;是他因忌妒偏执而犯错后赎罪的地方,因此充满神圣的意义。于是,巴黎是一个代表了生命、爱情与存在的地方。也因此无论是法国的巴黎, 还是德州的巴黎,对文德斯而言,都是一个确认自我生命、自我价值与自我存在的地方。当这个世界如此喧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日渐扩大,生命愈发孤独寂寞的时刻,巴黎, 只属于灵魂安放处,属于文德斯的欧罗巴乡愁。.特拉维斯曾经拥有幸福,这是-种普遍而真实的幸福,就如同文德斯年轻的时候追寻过的美国梦;特拉维斯在偏执与迷茫中失去过幸福,就如同文德斯那一段尴尬而 龃龉的拍摄历程;特拉维斯在寻找到幸福之后又决然放弃,就如同文德斯在获得声望之际毅然转身。特拉维斯的存在象征了隔膜与疏离,爱情之火犹如执炬,愈发强求反而引得灼身之痛,唯有不断流浪与寻找,将自身归于虚无的茫茫天际,或许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而文德斯是灼痛之后的淡然,最终回到原初,他电影开始的地方,艺术的巴黎之梦将要凋零的地方,尔后“新德国电影四杰”逐一败谢,唯有文德斯依然坚守欧洲电影艺术阵地,大力扶持青年导演,或许正是他对电影之梦的回归与延续。
转载 德州巴黎: 维姆.文德斯的寂寞灵魂安放处 文肖 在失去中寻找--电影文学 侵删

德州巴黎Paris, Texas(1984)

又名:巴黎,德州(台) / 德克萨斯州的巴黎 / 德克萨斯,巴黎

上映日期:1984-05-14(戛纳电影节) / 1984-09-14(法国)片长:145分钟

主演:哈利·戴恩·斯坦通 / 萨姆·贝瑞 / 伯恩哈德·维基 / 迪恩·斯托克维尔 / 奥萝尔·克莱芒 / 亨特·卡森 / 维娃 / 索科洛·瓦尔迪兹 / 娜塔莎·金斯基 / 汤姆·法雷尔 / 约翰·劳瑞 / 

导演:维姆·文德斯 / 编剧:Sam Shepard/L.M. Kit Carson

德州巴黎相关影评

NF
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