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让人失语的电影。它对很多根深蒂固的电影观念构成挑战。

看电影前,有太多的谜团需要解开:为什么嘎纳没有接受,为什么威尼斯颗粒无收?为什么连导演姜文自己也说不清楚这部电影在说什么?
看过电影,有些问题立刻有了答案,但新的疑问更多,有人说电影很好玩,有人说看不懂,究竟该如何理解这部电影,好还是不好?面对这些问题,恐怕很多人都犹豫不决,不知该说什么。

1、记忆碎片致使电影晦涩
《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它色彩绚丽,阳光灿烂。张艺谋的《英雄》之后,很多导演都趋向于“视觉震撼”路线,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然,张艺谋本就重视画面,姜文也一直对光影敏感。虽然路线相似,而且叙事上都卖了一些关子,但《英雄》的主题很好理解,由鼓吹“不杀”的反战立场,走向对侠义的批评,以大和平的名义鼓吹强权和个人牺牲的合理性,虽然人们对这一主题的评价不一,但至少知道影片在说什么,而姜文的《太阳》则在好看的画面下,让人无从把握,不知所云。每个画面每个片段都不难理解,但整体上却语焉不详,这就是《太阳》给人的奇怪感受。

这一感受也不难解释,姜文说过,四段电影中除了一个片断改编自叶弥的小说《天鹅绒》外,其他三段都是他的梦,梦的特征恰好就是清晰的片断组成无逻辑的整体。然而,让人感兴趣的是:其一,哪些表象组成了这个梦?其二,这个梦是否有解,是否可释?

算盘,手电,拖拉机,蒸汽火车,小队长,穿军装的警察,下放干部,记工分,看电影,摸屁股,李铁梅,阿廖沙,最可爱的人,严肃而亲切的苏联妇女干部,俄国话和俄国歌,《美丽的梭罗河》,《红色娘子军》,这些发生在八十年代以前“红色中国”如今已经荡然无存的意象,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姜文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碎片,组成了姜文的梦,组成了这部梦一般的电影。这些意象连三十岁以下的中国人都倍感陌生,遑论那些对当年封闭的红色中国一无所知的老外们,在这个意义上说,《太阳》不能被西方电影节所接受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这些记忆碎片虽然灿烂,但毕竟零散,缺少一个起承转合而又动人的故事来串连,这是观众无法捕捉导演意图,产生困惑的原因所在。当然,那些不追求故事,只注重视觉的观众会满意于好看好玩。但以一部精品佳作来要求,故事不足是个致命的缺陷,姜文自己出征前还一再强调好故事的重要性。

2、激情和浪漫赋予电影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姜文对这些记忆碎片的态度。这个红色中国在电影中有点荒诞不经,除了那些超现实的情节——例如会说话的飞鸟,浮在河上的衣服,梦一般的色彩光影以外,里面的女人们无一例外地举止夸张,疯疯癫癫。“荒诞”,这个对红色中国的判决并非姜文的贡献,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它就已经是主流话语的共识了。然而,是因为它荒诞,于是就拒绝它、遗忘它、遮蔽它、否定它,甚至妖魔化它,还是仍然接受它、承认它、敞开它、缅怀它,这是思想家和艺术家、公共叙事和个人叙事之间的最大不同。姜文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就自觉地选择了后一种立场,《太阳》仍是如此。于是我们在荒诞背后,看到的依旧是温情。虽然也有黄秋生饰演的梁老师突然吊死这样的残酷,但影片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温情的,疯妈与儿子与乡邻之间,下放干部与小队长与村童之间,支边青年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中国人和苏联人之间,都被选择性地表现的含情脉脉。

姜文的选择有合法性。姜文说《太阳》是一部怀旧的电影,他不仅是在缅怀一个旧时代,更是在缅怀一代人的“青春”,因此这种肯定性怀旧具有天然的合法性。而这个红色时代所具有的与青春同质的一些特点——激情和浪漫,在当下社会的丧失,使得这种怀旧更具正当性。影片中的激情和浪漫表现在“革命+恋爱”这个革命文学的经典模式中。“姜文和黄秋生”们从南洋回到祖国参加火热的革命和建设,“最可爱的人”阿廖沙(李不空)参加边疆建设,这是一代热血青年把激情奉献给浪漫化的革命。而“周韵和孔维”演绎的两个爱情故事,同样把浪漫和激情发挥到极致。对激情和浪漫的讴歌,在当今这个庸俗而功利的时代显得格外灿烂,这是影片值得肯定的审美价值所在。

3、青春无悔传达电影主题

在弗洛伊德理论中,梦境由生活的表象貌似混乱地组合而成,实质却在表达一种内心焦虑。文学和电影作为艺术家“欲望的升华”,曾被弗洛伊德明确定位为“白日梦”。然而,通常的艺术作品都是被理性修饰过的梦,而《太阳》则被姜文明确承认由梦构成,那么透过这个奇特的梦,我们能看出姜文在焦虑什么吗?

电影的主体是两个爱情和背叛的故事。周韵饰演的疯妈读书时与台上做报告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英雄李不空一见钟情,后来在李不空有点粗暴但很男人的爱情方式下怀上了孩子,但李却去了西部边疆。即将生产的周韵千里迢迢找到边疆,拿到的却是另一个叫娜塔莎的苏联女孩子写给被称作阿廖沙的李不空的几十封情书,阿廖沙和娜塔莎已经双双成了烈士。孔维饰演的南洋华侨与姜文饰演的归国华侨唐雨林之间同样演绎了一幕荡气回肠的爱情剧,孔维在接到唐某结婚的邀请后,同样千里迢迢来到西部。然而短暂的狂欢之后,两人即长期分居,唐某与林大夫保持不正当关系。孔维则与下放地的小队长有了不伦之恋。

两个爱情故事都有激情的开始,却都有背叛的结局,究竟该如何对待这段爱情?笔者认为这正是姜文的焦虑所在。当然,笔者虽然不排除姜文的焦虑就来自个人感情,但更认同这焦虑指向一个宏大的目标,那就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爱情故事不过是一个不自觉的隐喻。在那个红色中国里,无数年轻人满怀激情地投身于革命和建设,到头来却发现——更恰当地说被告知,他们的青春都浪费了,时代背叛了他们的激情。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一代人的青春被否定了,生命的意义被否定了,一代人因此面临着巨大的自我认同焦虑。

艺术是欲望的升华,焦虑需要借助艺术得到宣泄,《太阳》的意义在于它必须通过某种艺术伪装引导那一代人摆脱焦虑状态,曲折地实现自我认同。电影采取的策略是,尽情歌颂影片的激情,背叛却被轻描淡写,并获得宽容。疯妈虽然用抽打读信的儿子来发泄对丈夫的不满,最后烧毁了别的女人写给丈夫的情书,但她还是喜欢爬到大树上呼喊他的阿廖沙。孔维虽然被丈夫长期冷落,但是当丈夫下放山村时依然会跟过来。影片对背叛的宽容,宣示着创作者对那个青春所经历的红色岁月的态度:青春无悔、激情可贵,虽然有背叛的阴暗。影片中爱情的背叛之所以被宽容,源于两个女人的痴情,或许女权主义者会觉得姜文过于男人,然而若论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痴情,姜文这个男人也丝毫不逊色。

姜文希望自己的电影像坛高度数的酒,能与大家同醉,在没有完整故事的支撑下,他的这一希望怕只能在很少一部分同龄者那里实现了。

太阳照常升起(2007)

又名:太阳再次升起 / The Sun Also Rises

上映日期:2007-09-21(中国大陆) / 2007-09-03(威尼斯电影节)片长:116分钟

主演:房祖名 Jaycee Chan/周韵 Yun Zhou/姜文 Wen Jiang/黄秋生 Anthony Wong Chau-Sang/陈冲 Joan Chen/孔维 Wei Kong/崔健 Jian Cui/李加民

导演:姜文 Wen Jiang编剧:过士行 Shixing Guo/姜文 Wen Jiang/述平 Shuping

太阳照常升起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