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

大约很少有人预料到,走入电影院看到的是这样一部影片,但电影院本身会预料到这一点。在北京上映的第一天,某放映厅里的人数是10人,这是观众对它的接受能力的一个真实写照。与它比较起来,《鬼子来了》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出色而完美的练习——但现在姜文张开了他的翅膀,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飞翔。《太阳照常升起》第一部分某些台词的文艺腔,和有些生硬的结尾,足以成为诟病的焦点;有意打乱的叙事、令人晕眩的大量环拍镜头,足以赶跑许多观众。但是,请允许我再说一遍,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飞翔,不管它是否跌跌撞撞、或者注定栽倒在地上,它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是第一次,一个做梦者把自己的胸膛打开,让观众看到发生在其中的一连串爆炸。这是一部“死硬的艺术片”:这句话并非形容它的难懂,而是形容它的不妥协。当着全国人民展示自己的不妥协,在今天,这是多么奢侈,又是多么必要和稀缺的事情。

在中国没有另一部电影有过这么强烈的戏剧感:因为戏剧感从“意义”中解放了出来。用一个已经被用得毫无意义的文艺学术语,这叫“反讽”。在影片的第一部分,“疯妈”上树的场面配上了美妙开阔的协奏。在影片的第二部分,镜头望了望深情脉脉的陈冲,又望了望满脸苦涩的黄秋生——一边是激烈、动人的告白,一边是啼笑皆非,这到底是一场喜剧还是一出正剧?观众无法分辨,导演自己也不愿分辨:这不是普通剧情片的微言大义,只是几个人的梦交织在一起。在这一部分的结尾,黄秋生弹唱着《美丽的梭罗河》,姜文的小号时不时来上一段极不和谐的《波利舞曲》:导演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即兴爵士的手腕,以对常规的破坏,把观众从沉睡般的观看引向狂喜和晕眩之中。

在影片的第一部分,房祖名去寻找妈妈,一路不见人,只有一前一后两只奶牛上前迎接。貌似合理的情节,以这样的节奏和穿插表现出来,有着童话般的神奇迷幻。当孔维在写着“尽头”两个大字的地方,遇到穿着皮衣、拿着(其实这时还在那位“归国华侨”手里的)猎枪的姜文时,理性告诉我们:这仅仅是一出戏,但我们却无法忽略掉深深刺入人心的天真浪漫。姜文用矗立于山头的这两个大字明明白白地告诉观众:这只是一场幻觉,入戏的观众却没有办法抗拒幻觉的荼毒,而他们的脑海里,却还装着影片第三部分中,那已经发生过的“未来”:她托付终生的丈夫将与一个医生偷情,而她将与一个山村里的小队长偷情。他们的爱情会如败絮般无力——但时间却要被电影停留在这一刻。火车下出生的孩子不会长大,爱情在草原的婚礼中将永葆纯净和狂热,刚刚升起的太阳也不会再落下:虽然作为点题的道具,它看起来多少有些傻。

有影评人宣称:《太阳照常升起》如《达芬奇密码》一般复杂:这部影片在“故弄玄虚”背后仍然有着缜密的剧情肌理。但他似乎忘了,这种复杂极容易被丰富的影像和情感埋藏起来——与《达芬奇密码》不同,这不是一部需要看“懂”的影片,而是一部需要开放自己的心去看的影片。寻思前后,“疯妈”搭建的小石屋十足就是母亲的子宫;姜文手里的猎枪是男性能力的替代品——且慢,观众不需要精神分析,也不需要学术意义。他们需要的很简单:被打动。只要一个人还有做梦的能力,他就能被这部影片打动:一部电影不就是一个梦么?能与数百万人共享一个真诚、美好的梦,这确实是一件“有劲”的事情。就像与数百万人一起,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那样。

太阳照常升起(2007)

又名:太阳再次升起 / The Sun Also Rises

上映日期:2007-09-21(中国大陆) / 2007-09-03(威尼斯电影节)片长:116分钟

主演:房祖名 / 周韵 / 姜文 / 黄秋生 / 陈冲 / 孔维 / 崔健 / 李加民 / 

导演:姜文 / 编剧:过士行 Shixing Guo/姜文 Wen Jiang/述平 Shuping

太阳照常升起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