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纪录片的力量和魅力在于视觉,在于对应时的默契。
苦难固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可是,艺术家的责任更是发现超越困顿与绝望的力量,并在现实里给绝望的人一些悲悯和关爱,并给予希望。
――――卡夫卡·陆(KavkaLu)


纪录片是一种态度,一种规则,从影像本身可以看见拍摄者的胸襟和情怀,从理论上讲,一个纪录片者不爱国(不是政府)是难以想象的,作为现实的纪录者,他必须热爱他的故土和人民,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感染力和悲悯精神。
只有反骨和愤怒是不够的,甚至在一个日臻完善的制度里是愚蠢而不当的。
因为做黎小锋君《夜行人》的缘故,我翻出了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尔达的一部描绘市井生活的纪录片《我和拾穗者》作为一种镜语对话来看,在这部关于欧洲捡拾者的题材的现实纪录片里,大气的瓦尔达在小人物身上注入的确实人类理想的命题:
尊严、忧国和无关境遇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
我时常想,如果是中国纪录片者拍摄这样的题材会怎样处理,作为一个摄影师仅有纪录和所谓良知是不够的,对于艺术家和摄影师他更大的责任是发现超越困顿与绝望的力量,并在现实里给绝望的人一些悲悯和关爱,并给予希望。
哪里是艺术的起点,哪里是艺术的终点,这些以街上捡拾来为生的法国人,他们尊重法律赋予的权利,他们没有跪在别人面前充当不劳而获的乞讨者,尽管他们没有工作,尽管他们在垃圾桶里寻求他们基本的生存食品,但是,他们有着自尊、良心和秩序,这是一些值得尊敬的人。
从他们捡拾的过程敏锐的导演用事实控诉了物质世界的过度消费和错误选择,那些在标准化里被当作垃圾倾倒的不合标准的土豆其实却可以让许多人吃饱肚子,作为技术标准就像全球化里的入世标准是准入博弈,可是,在处理这些东西的时候却是可以人性化一些,那些在倾倒汽车后面保持距离的捡拾者,没有哄抢,没有贪婪,他们拿够了就默默离开,这绝对刺激了我,即便是未庄巨无霸电视台也会时常播放哄抢微小物品的新闻,这充分说明民众的素质,但是,教化民众是国家责任,这种方法论的研究是政权巩固最重要的策略,
影片里有一个感人的章节描绘一个失去工作的助教,他白天在集市上捡拾蔬菜、水果当粮食,靠买卖旅游地图的微薄收益活着,然而,一到晚上他穿戴整齐来到青年中心教授那些没有文化的非洲移民法语,一个人的尊严是自己找回的,一个国家要人尊重不是经济的硬指标就可以换取的,更大程度上,你要让全世界看见你的精神价值观。

那一望无际的乡村道路,那总要的到来的终点是上帝的决定的,可是所有过程里的尊严是自己做出来的。
那个宁愿捡拾垃圾为生而不愿意忽悠学生的助教让我想到那些靠忽悠学生买车、买房、养小蜜(小狼狗)的未庄教授们,在这个意义上大多数中国教授应该下地狱。我司一个小妹妹说她老师讲了一辈子的《雁南飞》,我说,他是王八蛋,因为他除了这个什么都陌生。
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是那位捡拾剩余食物为生的助教,在晚上免费教授非洲移民知识,他让我更有理由对那些人格龌龊的未庄教授骂一句:狗日的,王八蛋!
在2006之后我用得比较多的词汇是未庄、哈哈哈和王八蛋,这表达了我对于一个记性社会的整体看法,同特别是对在巨无霸电视台不学无术谈老庄的那种误人子弟的教授的愤慨,他们比乞丐更没有尊严!

这部片子不仅有捡拾者的影像,也有农场主、超市老板的话语,纪录片最有意思的是双方的观点折射的社会学意义,记得马丁在伍德斯多克的纪录片里插入的那段支持越战和反对越战者的街头对话,对话和纪录反应始终是纪录片最有价值的部分。新浪潮之母没有把过多的批判变成一种姿态,她让女性的温情在镜头里缓缓流动,在寻找的路上,女性导演的视点是如此的不同,关注自己的苍老和一望无际的路相对接,人生总有终点,但是,后来者会继续前人的足迹坚忍不拔地前行,作为活着的,我们是一味的暴怒摧毁这个世界,还是用自己博大、宽厚的心胸让世界有可能变得更好?!在导演的镜头里每一对夫妻的亲密让观众感受爱的力量,甚至在一个失去孩子抚养权的流浪汉的家外,那些公仔给我们同样传递着人类对于爱的渴望和恒久。这些在黎小锋的《夜行人》里我们也能看到,我们明白这些影像话语都是导演自己世界观的反映,它代表了导演的内心。在我的观念里一味指责国家(不是政府)的导演都是不可取的,中国有句老话:子不嫌母丑,即便你的妈妈真的是个婊子也不应该你把它变成牟利的工具更以更加卑劣的知识分子面目出现!
所有的影像都是可以分析的 你可以看见导演的内心,可以看见对于世界的态度,女性视角在男性主宰的世界往往被忽视,可是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身份会让女性更加宽容对待境遇和世界,她们支撑起了世界。

在穿越的路上,导演发现着美,发现着平常人的温情和持久的情谊,它同样是镜语给离婚率攀升的未庄一个惊醒:爱情不是婚纱的价值,酒水的铺张以及豪宅的炫耀,它来自平凡的日子,来自于彼此凝视时眼睛里的情谊。诗意不是刻意为之的东西,诗意是生命感怀的文字流露。
葡萄园主让·拉普兰奇和他的太太,街边咖啡馆相亲相爱的中年夫妻,都是让人感动的情节,特别是那位女士依旧回忆得起他们出遇时的打扮,爱在不经意里随着岁月流转,即便皱纹爬上脸颊,即便已经说不出话,那份挚爱将带往天堂

在本片里那些街上丢弃物在孩子的手上成为了艺术品,而作为对照的Cartier现代艺术中心我们是关于消费和镜语最好的注解,更多的时候,更多的艺术散落在民间,进入殿堂的是一种话语权,被神话的开始也是和艺术背离的开始。

作为电影人,艺术始终是被坚定的呈现的,而向电影的致敬是不可少的,导演找到了纪实摄影先驱马莱的后人介绍他们先人的影片,斯人不再,影像永恒。看着在路上的镜头,看着满是皱纹的新浪潮之母
万千感慨
发现美,发现平凡中的美,这远比进入殿堂重要。

最后,还是唠叨一句,对于任何纪录片作者而言,抱怨是非常容易的,但是给自己的故土建设性的意见不太容易,这是作为艺术家的良知选择。

【一些被放弃的写作点】
罗吉尔·凡·德尔·维登(约1399—1464)的祭坛画《基督下架》
伦勃朗的画 东京 和她的手 钢琴曲
26章10条 从日出到日落允许采摘
蔬菜田里的钢琴曲
俄国的洋娃娃
废物装置艺术家
外的手势
MARCHEUR
牡蛎 那些手套 发现美
劳动者
对话 那些鲁莽的年轻人 法官 超市老板 青年 不对等的消息
一个垃圾捡拾为生的谈论过度消费和石油对海鸟的污染
在街上找回的垃圾塑料制品让孩子发现美
冰箱里的小人 和示威者让我想起了107做过的一个装置全球化《国际歌

【附录:影片资料】
《拾荒者们和女拾荒者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2000法国
导演: 阿涅斯 瓦尔达(Agnès Varda)
片长:78分钟
奖项:2000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BSFC奖、2000年芝加哥影评人协会金雨果奖、2000欧洲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个人评价:艺术性8.5,欣赏性7(尊严和暖意的纪录片)

2007年3月4日 星期日 下午21时47分 风中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拾穗者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2000)

又名:拾穗者与我(港) / 艾格妮捡风景(台) / 同是天涯拾荒客 / 我和拾穗者 / 拾荒者 / The Gleaners & I

上映日期:2000-07-07片长:82分钟

主演:Bodan Litnanski / 阿涅斯·瓦尔达 / François Wertheimer /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 编剧:Agnès Varda

拾穗者相关影评

li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