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歌声,电影前期中期都在展现父亲的严苛的训练松发的发声技巧。而到故事的后期,松发终于熟练了民谣的歌唱技巧后,白发苍苍父亲才把西便制的心法传授她,即:西便制的歌声要充满恨,声音要像用刀捥心一样震撼。

而这种“恨”到底是什么呢?父亲的解释是:是人绵延了一生的情绪,淤积于心底永不消散的一种情绪。恨的绵延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绵延的恨。

其实这个“恨”只是借用了恨这个情绪,但并不完全是同样的意思。这种情绪并不是谁恨谁的那种具象的仇恨”,而是一种感觉,一种超越了具体个人的情绪,是歌谣表现时作为核心支撑的一种情感。中文中对应的概念可能是“苦”,众生皆苦的那个苦,是沉重,悲哀,浓郁的感触。但是因为歌唱表现的需要,它往往以撕心裂肺的痛苦示人,于是歌谣里会唱恨,但这种恨其实是控诉,恨山为什么那么高阻挡你的身影,恨海为什么那么广阔隔绝我们在不同的陆地上,恨太阳日落西山就像你舍我而去一般……

虽名曰“恨”,但其实是一种深层的情绪感触。与日本的“哀”中国的“愁”相近似而些许不同。比如近似日本的物哀,既可以“哀”花瓣的凋谢,也可以“哀”花朵的绽放,既慨叹生命逝去的萧瑟,也慨叹生命诞生后的不自由。而二者又与中国的“愁”文化近似,大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的惆怅。是一种必须由经历与岁月发酵,获得感与失去感皆有的灵魂悸动。

是一种抽象的,人要用尽一生要去压制,深埋在灵魂深最处,表面上不声不响的一种情绪。是人将一生中一切的经历,一切的情绪,一切的喜悦幸福,痛苦愤怒,欢喜哀愁全部收藏于心底,压置在心底,埋藏于灵魂中,不去触碰不去回想,但它随着时间越来越浓郁饱满,直到只要轻轻一触碰就立刻能引发电击般洪流的一种情绪。父亲要求松发感知这种情绪,将之融入声音中,所以才说:“西便制的歌声要充满恨,充满爱憎”。因为只有用这种“恨”,歌声才有穿透力,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才具有让观众无法置身事外的触动。也就是让观众共情。这种恨是空恨,并非仇恨。

而当松发的歌声具备这种恨之后,父亲又指出,光有“恨”还不够:“要超越它,把声音发出来”

父亲认为能唱出恨的是高手,但不是完美。西便制最高的境界是超越东西便制,单纯用歌声就让观众排除杂念忘记一切的声音。能唱出“恨”的歌声会吸引观众共情,但能穿过恨超越恨的歌声才能让人终生不忘。

可能做到吗?这便是父亲要松发一生进行的修行,即累积着磅礴的“恨”,但越过它,放空它,再歌唱它。


西便制서편제(1993)

又名:天涯歌女(港) / 悲歌一曲 / Seopyeonje / Sopyonje

上映日期:1993-04-10(韩国)片长:112分钟

主演:金明坤 Myung-gon Kim/吴贞孩 Jung-hae Oh/金圭铁

导演:林权泽 Kwon-taek Im编剧:金明坤 Myung-gon 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