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熟悉的人说了很多遍“你还不了解我?”——但谁都不了解谁。
影片的整体观感:节奏慢、台词不多、打光别具一格、音画对位的手法独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结尾处阿隆的死,让我想到了《筋疲力尽》,男主角的死都很突然,但又给了足够的时间去传递死亡前的情绪。
阿隆死后被人发现,警察和医生平常地把他搬上车,互相抽烟闲谈,杨德昌模糊了交谈时的声音,而是突出了机车汽车来来往往的嘈杂声,这一切都惯如往常,没有什么改变。如影片前面的对话所说,“是我设计的,不是我设计的,看起来都一样;有我,没有我,好像越来越不重要了。”
《青梅竹马》在台北上映之初,反映冷淡,四天下片。在三十多年后的如今,观众还是不喜欢这类尖锐的质问与审判。影片所反映的城市化高度发展中个人的困境与渺小,以及现代社会环境的冷漠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这些话题看起来老生常谈,却也太少被如今的大陆的主流影片所触及。“在一个不够快乐和理智的社会,观众就不想去电影院看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此话说的不无道理,但观众的接受度也与影片的表现形式有极大的关系。这是无法和解的一点,甚至也不是什么“商业与艺术”、“电影是什么”、“艺术电影的困境”之类的问题,只能说各取所好吧。
另外,妹妹阿玲太漂亮了,跳舞的那一段会想起《低俗小说》,很有渲染力。
再另外,说是有不少政治文化符号,但我看到和感受到的很少很少。因为是在b站看的,删了不少镜头,以后看台湾电影,一定别在主流视频网站看,虽说可能就少了几秒、几十秒,但传递出的情绪会有很大的差异。像在别的影评处看到的“三民主义”的大红字,我就确实没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