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为什么生在那个时代却不能谈论那个时代”。

蓝色是最冷的色彩。蓝色非常纯净,通常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

天蓝:最浅的蓝,几乎不含有红的痕迹,好像天空的清冷。

《蓝色骨头》是崔健的歌,“多年的政治运动使人们厌倦了红色……我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堕落”。

纯洁,宁静,宽容,神秘,悲伤,忧郁…… 它是充满梦幻的色彩,始终保持清澈、浪漫的感觉 蓝色是忧郁,blue在英语里常代表忧郁的心情或状态 蓝色的象征意义取决于它的明度:
明度高的蓝色象征清新与宁静;明度低的蓝色象征庄重与崇高;明度极低的蓝色象往着孤独与悲伤。

蓝色产生有寒冷、消极与肃穆的心理联想。 蓝色是万鸟翱翔后的天空和千帆过尽后大海,宁静,明亮,干净,透明、深邃,遥远,寒冷,忧郁,温柔,被动,梦幻,内在,智慧~~~

《蓝色骨头》信息量超大: 影射林立果选妃、同性恋等敏感题材。在与首长儿子谈了场不成功的恋爱后施堰萍去了文工团,造化弄人,组织上介绍的另一半却是个对女人没有兴趣的同性恋。施堰萍内心受到打击创作出了《迷失的季节》歌词。首长913出事后施堰萍因为牵连被调查。 在文工团被除名后去了回老家重庆支教?老钟去重庆找到施堰萍并组成家庭。家庭破裂后施堰萍被枪砸坏掉的面容,施堰萍得了创伤性失忆症,后来改革开放后去了美国,最后成为一名流浪歌手,并在美国组成新的家庭。晚年老钟因为枪击而患癌症,想自己给自己办了个葬礼。从看完到现在一直想尝试着把所有线索在脑海中理清楚。NB的舞蹈版《迷失的季节》还有程琳英文版《迷失的季节》,修改了歌词的《蓝色骨头》,还有梦境一样的蓝风筝。杜可风的摄影确实太美,电影呈现出的信息量太大。我现在也没法完全用语言一一的表述出来,小钟那天线我就不说了,不过施堰萍角色太成功,真的忘掉了“她”演员的本人。

看完电影感觉施堰萍像极了差不多同一时代的一位捷克斯洛伐克女歌手---------------玛尔塔·库碧索娃

解读这个涵义的钥匙就在玛尔塔自身的人生之中。面对自己曾被剥夺自由和歌声的国家和意识形态这个庞然怪物,坚持在斗争前沿奋战不屈的女歌手在自己的人生中,折射了这个国家的苦难的历史。

1991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捷克人重获自由,人们既欢喜雀跃又为即将投身资本主义激流的前景惴惴不安,在忧喜参半的这个国家的大街小巷又到处响起了披头士的《嗨 裘德》,外人或许不明白,只有捷克人清楚其中隐藏的涵义。


就像《蓝色骨头》结尾,阴霾终会过去终会迎来一片洁净的蓝天。

1989年冬,在捷克斯洛伐克一家建筑公司当打字员的玛尔塔·库碧索娃,受邀参加一个大学生集会。

库碧索娃曾是一名歌手。她以为学生们会让她演唱国歌,或是她的成名曲《玛尔塔的祈祷》。

“突然,学生要求:‘请唱《嘿,裘德》吧!’

库碧索娃有点儿慌。这曾是她最受欢迎的一首翻唱歌曲,但她已有20年没唱过了。她被禁止参加一切演艺活动,她的唱片被禁,就连歌迷埋在后院里的唱片也会被警察挖出来,销毁。

学生们鼓励她唱这首歌:“歌词我们都记得,我们可以告诉你。”

很快,1990年初的布拉格街头,到处都在播放这首歌。

“嘿,裘德,你为何哭泣,灼痛的眼睛,冰冷的泪水,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只有几首歌……”这是捷克语版的《嘿,裘德》。歌曲中的裘德被设定为一个少女。库碧索娃的歌词看似无关紧要,但上世纪60年代末在捷克斯洛伐克唱响时,人民听懂了她的话。

1968年,库碧索娃通过广播听到《嘿,裘德》的时候,还是一个偶像派的人气歌星。彼时,苏联的坦克还在布拉格街头横冲直撞。库碧索娃翻唱了这首感人的歌曲,安慰民众,表达抗议。

那是她漫长苦难的开始。

她翻唱的《嘿,裘德》成了这个国家变革的动力。


一切都始于1968年布拉格之春,其时杜布切克施行自由宽松政策,一时文艺界百花齐放,玛尔塔·库比索娃也在这时刚出道,成为歌坛巨星。

但悲剧突然越境而来。苏军坦克一夜之间占领布拉格,杜布切克被赶下台。抵抗的市民,横冲直撞的坦克,玛尔塔目睹了这一切。

内心的真实和社会的真实严重抵触。一夜之间,玛尔塔从一个偶像歌手变成了一个女斗士。

玛尔塔的武器是歌声。就在混乱和恐怖中,玛尔塔听到了披头士的《嗨 裘德》,她想到可以用捷克语翻唱此歌传递信息。这一举动,宣告了她漫长受难岁月的开始。

1968年8月的一天,玛尔塔做梦也想不到苏联会突然蛮悍入侵布拉格,尚未被占领的电台成为捍卫自由和尊严的最后堡垒,播音要求军队撤出捷克,把捷克还给捷克人。那些播音员一直坚持到身后响起枪声的最后一刻。

玛尔塔将“玛尔塔的祈祷”的歌曲磁带交给电台播放。一时间头脑混乱短路,不知做什么才好。她拼命思考,该为祖国做什么!

第一个把苏军的暴行拍摄下来(10分钟长度)的是玛尔塔的丈夫南曼奇,就在事发当天他乔装躲过苏联人偷偷出国把录影带送到奥地利电视台,很快就在西方很多国家传开了,在第一时间把苏联入侵真相公诸于众。南曼奇说,他让苏联没机会像二战时期那样做一个虚假的捷克人手捧鲜花欢迎的场面。

玛尔塔与南曼奇商量决定在她准备出的新专辑中加一首争取重获自由强烈信息激励人心的歌曲,这时恰好电台在播放披头士的新曲《嗨 裘德》,玛尔塔想到翻唱这首抒情歌曲,在其中加入只有捷克人才心领神会的暗语信息。比起麦卡特尼的歌词,玛尔塔捷克语歌词甚至更有诗意一些。

1968年9月布拉格之春后,杜布切克被带离捷克去莫斯科受审,一切重回老大哥的轨道。亲苏政府给捷克人两种选择:要么拥护,要么流亡。玛尔塔选择了第三条路:斗争。

当局要求各界名流发表公开拥护合作的声明表态,很多人被迫屈服配合了。

玛尔塔不顾身边的人纷纷低头,专心做她的专辑,特意把《嗨 裘德》放在第一首。她与友人词作家一同执笔写歌词,把裘德换成捷克少女形象:“嗨 裘德/ 你为何哭泣/ 灼痛的眼睛/ 冰冷的泪水/ 我没什么礼物送你/只有几首歌·······你的歌喉/发出优美的歌声/告诉了我们不幸背后的“真实”······歌词是以两个少女对话的形式,一个给另一个激励勇气,“虽然人生给我们带来的只是痛苦/ 但不要烦恼/要相信自己的人生。 告诉她,“人生多么美好/有时却很残酷,歌曲最后鼓励裘德要用歌声正视人世间的黑暗。

此外玛尔塔还在歌曲《妈妈》视频里抱着身上扎满针的布娃娃,走在模拟的战场废墟上,一看即知是在指责苏军侵略行径。

玛尔塔这种被视为挑衅性的行动得到学生和市民的支持,《嗨 裘德》发单曲达60万张。

1969年当局向玛尔塔发出传讯令,审问《嗨 裘德》歌词的含义。有些歌迷把唱片埋在地下,遭到告密给警察挖出来销毁。

1970年玛尔塔被永远逐出音乐界,所有唱片遭禁,不得参加任何演出活动。

玛尔塔没有了经济来源,丈夫南曼奇也失去饭碗,生活一下子陷入绝境。

为了活下去,玛尔塔开始打零工。南曼奇则用别名写一些剧本。那时人人难以自保,没什么人能帮他们。

既没工作又没钱,南曼奇开始喝酒浇愁,一看见玛尔塔在家糊纸袋就和她吵架。

做了一年,警察就命令工厂不准再给她糊纸袋的活儿干了。

凄惨的生活让南曼奇终于熬不住了,像米兰昆德拉一样1974年他选择申请出国流亡,玛尔塔却选择了留下来。

之后的玛尔塔为生活所迫再婚,一代歌王沉寂下来。


在东欧剧变的前夜,玛尔塔在捷克播下自由的种子,功成身退再次离开了历史舞台。
1991年柏林墙的倒塌如风暴迅速蔓延到捷克,哈维尔顺理成章当上总统。应哈维尔的邀请,面对百万民众沉寂了20年的玛尔塔登台演唱了《玛尔塔的祈祷》,“愿和平在这片国土上常在,愿敌意、嫉妒、憎恶、恐惧还有纷争都烟消云散······”

继而很多大学的学生集会纷纷邀请她,她以为他们会要求她唱捷克国歌或是《玛尔塔的祈祷》。突然学生请求她:给我们唱《嗨 裘德》吧,玛尔塔说很久没唱了记不住词,学生们呼应她:我们都记得。玛尔塔很激动,说这是给我的最大安慰。她和他们一起唱起:

“嗨 裘德/ 你为何哭泣/ 灼痛的眼睛/ 冰冷的泪水/ 我没什么礼物送你/只有几首歌你常唱的歌/
嗨 裘德/ 甜言蜜语虽然动听/事实却并非如此/在所有押韵的歌词背后/都有弦外之音/在对我们倾诉
人生多美好/人生多残酷/可是裘德/要相信它/人生给我们带来创痛/或在我们伤口撒盐/或毒打我们直到棒断/人生玩弄我们/但请不要悲伤
嗨 裘德/你有你的歌/当人们唱起它/眼睛闪闪发光/而只要你低声哼唱/所有听众都会跪倒在你脚下/你来这边/我往那里/但裘德/即使和你相距千里/我心依然和你亲近/
此刻我为自己羞愧/除了听你唱/我无能为力/愿上帝惩罚我/没有你那引吭高歌的勇气
嗨 裘德/你也知道/口中刺痛那嚼石般的痛楚/你的歌喉/发出优美的歌声/告诉了我们不幸背后的‘真实’/
嗨 裘德······”

蓝色骨头(2013)

又名:Blue Sky Bones / The Blue Bone

上映日期:2014-10-17(中国大陆) / 2013-11-13(罗马电影节)片长:100分钟

主演:赵有亮 Youliang Zhao/倪虹洁 Hongjie Ni/尹昉 Fang Yin/黄轩 Xuan Huang/黄幻 ROSSY/果静林 Jinglin Guo/雷汉 Han Lei/陶冶 Ye Tao/毛阿敏 Amin Mao

导演:崔健 Jian Cui编剧:崔健 Jian Cui

蓝色骨头相关影评

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