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花了五百万刀买下同名纪实文学的电影改编权并找到老马丁时,后者至少有三种叙事角度可供选择:1、以调查局探员怀特为主角,剥茧抽丝侦破这一系列离奇的“奥塞奇印第安人谋杀案”。这也是原著的视角,顺便讲了约翰·埃德加·胡佛在本案的作用以及联邦调查局的运行。事实上第一版的剧本也是这么写的,由莱昂纳多饰演怀特;但小李子敏锐指出“白人英雄拯救土著”的套路现在已经惹人厌了,必须大改。2、以受害者奥塞奇人,尤其是茉莉一家的视角展开。奥塞奇人因为土地上的石油而暴富,又因为财富而遭遇灭顶之灾(几年内几十人遇害),这种独特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必定十分值得挖掘。然而让原住民做主角这事就算马丁答应,投了两亿的苹果公司估计也不同意(担心没人看)。莱昂纳多也终究还是想自己做男一号,于是就有了第三种、也是本片最终采纳的叙事。3、采用罪犯黑尔和欧内斯特叔侄的视角。平心而论这是平衡了商业和艺术的最佳选择,马丁也可以发挥他黑帮片的特长。只是这样一来,我们既无缘侦探片的扣人心弦,也无法深入思考不劳而获和我为鱼肉带来的复杂心绪。耄耋之年的马丁在接受采访时感叹时日无多,我则感叹他错过了放手一搏的机会。

很多北美原住民部落都喜欢给每个月的满月起名字。比如《风之彩》中唱的corn moon是指九月满月(玉米成熟季),而本片片名的“花月”(flower moon)是指五月满月(野花开花季)。“花月杀手”从字面意思理解是五月时的杀手,可是片中的谋杀并不只发生在五月,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奥塞奇人对五月满月的称呼不像其他部落叫“花月”,而叫“杀花月”(flower-killing moon);注意,这里的“花”并非指五月开的花,而是之前的四月开的花——正是由于更高更强壮的植物在五月生长,才使得之前已经开放的较低矮弱小的花被迫死去。这当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奥塞奇人关注“失败者”而非“胜利者”的角度很独特,只是他们的族群也不幸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了白人(比如黑尔)眼中的落伍者,险遭灭族。小说用“杀花月”这个俗语的意境起了“花月杀手”的名字,巧妙而意味深长。

关于男主欧内斯特,很多人提到平庸之恶。但我想这和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banality of evil)还不完全一样。后者是以服从命令为挡箭牌,认为自己没有直接参与、无法拒绝、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作恶。而欧内斯特则更像是连基本的三观都是一锅粥(“我爱钱几乎跟爱老婆一样多”),在对叔叔和妻子的爱之间拉扯,最终为了更多的利益而滑向前者。如果说纳粹军民的屠刀是朝向“异类”,欧内斯特则是边爱边杀自己的家人,这已经由平庸之恶升级为扭曲之恶了。说到底,他是一个道德观模糊、利欲熏心的人,所以后来他被策反、再被反策反、再被反反策反,也不难理解了。当然,不管是欧内斯特的昏庸顺从,还是黑尔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亦或是形形色色的其他帮凶(警察局长、医生、棺材店老板、小喽喽),归根结底还是对金钱的追逐在作祟。本片充分展现了欲望对人心灵的腐蚀和行为的扭曲。解决办法?一靠法律,二靠教化。如今一百年过去,以上两点都有显著进步;但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类似的事件可以减少减轻,却终究难以消除。

不算此前澳门赌场赞助的超烂短片《选角风云》,老马终于有机会让他的两大御用男主联袂了。罗伯特·德尼罗演黑帮老大自然是轻车熟路,而莱昂纳多则综合了自己《泰坦尼克号》(穷小子爱上富家女)、《华尔街之狼》(贪婪本性)、《荒野猎人》(与北美原住民的互动)等角色特征。女主莉莉·格莱斯顿的“最小化表演”颇受好评,成为颁奖季热门。但由于片中对茉莉和欧内斯特的感情刻画并不多(也非老马强项),我始终未能走进两人的内心,理解他们的关系,这也多少影响了我对两人演技的评价。


花月杀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2023)

又名:花开之月的杀手

上映日期:2023-05-20(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3-10-20(美国)片长:206分钟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Martin Scorsese编剧:艾瑞克·罗斯 Eric Roth/David Grann

花月杀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