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看完《银河写手》点映,这是一部很糊弄但又很独特的电影。它糊弄得很像烂片,但它的独特之处又能给人带来满满的关怀感。

首先这部电影可以简单概括成一句话:

一群年轻的制作人,用一个俗套生硬且不搭调的故事,来讲了一对编剧因自恋自己那个俗套生硬且不搭调的剧本,故一度失去爱情、生活、事业等等东西,然后再次从零出发,继续追逐电影梦的故事。

该电影的主线是由男一号自恋引发的,如果他能接地气一点,能够不要求自己第一个剧本就得是诺兰或姜文来导演等等,那就没有后面遭遇的一系列波折。

这种将故事发展归咎到自恋问题上的写法就是比较俗套的写法。我不是说自恋问题不是问题,但在2024年这个档口下仍将“编剧也是服务业”当作真知灼见,当做角色成长的终点来刻画的话,那就难免会有点俗套的。

至于生硬和不搭调则体现在多个方面。

比如男一和女朋友的爱情是一见钟情的,刚看完电影就抱在一起,再然后就是一整年的同居,在整个过程中这条爱情线就几乎没有存在感,只在剧末被拿出来作为打击男主的工具之一;

男主朋友感情问题的发生也是突兀的(指代私奔的那对朋友),且这段剧情也是可有可无的,目的像是随便找个借口来拆散团队,给故事强行增加点戏剧性而已;

男主编剧朋友的人脉关系也是特别BUG的,自己活得憋屈的同时,却总能让男主联系上大老板等等...几乎所有的感情线和关系线都有强烈的工具意味,只是为了让故事能够继续推进或者填充下趣味和时长的生硬为之(包括突然插入且长达大几分钟的“电影流程科普”也是一样的目的,而同时要知道的是,这部电影的时长也就仅有103分钟而已)。

但是,《银河写手》依旧不能说是烂片,重点在于它的独特底色---自嘲!

该电影的故事是俗套和生硬的,但这个事情又是制作人们早就知道的。我们不能说是制作人有意为之,更可能是一种“无能自嘲”。

在电影末尾阶段出现过这样一场戏,男主在被甲方折磨一整年后终于提起勇气回怼,用什么“真实世界本来就很突然很不讲理”等等言论来捍卫剧本价值和自身能力。

只是这番回怼换来的不是甲方的赞同,而是直接开除。那电影究竟是要表达对男主的认同?还是否定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否则何来自嘲),因为在更早之前的一段“朋友私奔关系”中,男主就曾给出过这样的复盘解释:看似bug(突然和生硬)的感情变动,其实早在生活细节中埋下伏笔。

还有还有,在男主被甲方辞退并回到宿舍后,他的女朋友也毅然决然抛弃了他。那你们觉得这段分手就纯粹是女友的心血来潮吗?还是说这段感情的破败也早已在日常生活中有迹可循呢?

是的,优秀编剧和平庸编剧的区别就体现在“能否抓住细节和本质”这一点上。

这是每一个故事佳作的核心,同时也是每一个编剧都得用一辈子去努力和追逐的东西。正因如此,除了极少数如诺兰和姜文这般出道即巅峰的天才制作人之外,对绝大多数年轻编剧来说往往只能对“合理性”三字望洋兴叹,又往往只能用愤怒去宣泄自己的无能。

这就是《银河写手》的独特之处。它很稚嫩,很俗套,也很生硬,但制作人没有掩饰这份不足,而是选择借主人公的经历来将这份编剧们的困境坦诚出来,而这份坦诚便是所谓的自嘲。

但注意了,这份自嘲导向的不是躺平和丧,而是一种基于认清自我之后的“真热爱”。

所以当男主接连遭遇被公司开除、被女朋友抛弃、以及只能承接各种网大和短剧的剧本来勉强维持生计之后,在他已经做出要放弃编剧梦要回老家躺平的决定之后,他还是会因为一个不错的剧本点子而再度燃起编剧的斗志---这种热爱仍在继续的操作,自然就是罗曼罗兰口中的英雄主义了。

还有还有,在电影最后的最后还安排了一段极为奇幻的发展:转眼间来到22世纪,此刻的影视圈已经被AI垄断,因为它们能轻而易举就创造出各种无瑕疵的剧本。但就在这时男主在100年前填埋土里且满是瑕疵的剧本却被挖掘了出来,它被未来人类当作最可宝贵的东西并拍成了电影,男主在100年前的梦想终于被实现了。

这种百年后梦想成真的发展是有点傻傻和天真的,但换一个角度来说,这又未尝不是在对生活和自我能力妥协之后,对于梦想和意义的温存,是一种独属于编剧们的浪漫。

所以总的来说,《银河写手》不仅是一部带有编剧自嘲性质的电影,它还是一碗共勉和励志性质的鸡汤。

编剧们的人生很苦,工作很艰难,梦想就更是遥不可及...但值得庆幸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编剧的热爱,仍在继续啊。


银河写手(2023)

又名:Galaxy Writer

上映日期:2024-03-30(中国大陆)/2023-07-24(FIRST青年电影展)片长:104分钟

主演:宋木子 / 合文俊 / 李飞 / 李文茹 / 宋晓亮 / 张皓森 / 刘默然 / 祁又一 / 

导演:李阔 / 单丹丹 / 

银河写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