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北漂十余年的打工人,看《银河写手》时我被实实在在触动了,真笑中带泪。电影的主角虽然是编剧,一个看似小众的职业,但是他们的遭遇,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在继续打拼和回家躺平之间的徘徊,也许会令每一个北漂打工人感同身受。

电影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很有创新意识,甚至有些天马行空,比如以“人物”、“故事线”、“感情线”这几个小标题来讲故事,拆解了一部电影的故事是如何构成的,算是自己解构自己吧。电影在笑点的设置上也有一些小巧思,比如故事讲的是编剧的困境,所以片头就把编剧的名字给放大了,这是一种颇有反抗意识的幽默,也算是对电影行业轻视编剧的一种讽刺,令人不禁会心一笑。

《银河写手》的笑点,大部分都是围绕着人物的困境展开的,主角张了一和谈子是新人编剧,但是刚合作写完第一个剧本后,就觉得自己写得非常好,两人雄心万丈,和朋友聚会时还挑起了导演,从国外的诺兰挑到了国内的姜文。真正开始卖剧本的时候就更搞笑了,遇到一个叫贝勒的制片人,三番五次声称改了他们的剧本,然后把自己的名字加进编剧里,每一次都还往前挪一点,最后,真正写故事的人倒成了副编剧,啥也没干就打嘴炮的贝勒,反而成了总编剧,对行业潜规则和乱象的讽刺既辛辣又好笑。包括此后在健身房和影视公司老板谈“一个亿的项目”,蔡老板作为剧本介绍中间人抽朋友的成,大刘和小蕊出去买个东西的工夫背叛了害虫,这些桥段都算是人物自身困境中尴尬又猝不及防的笑点。

不止讽刺影视行业,更做打工人的嘴替

张了一和谈子是心怀理想的新人编剧,也是乙方打工人的缩影。他们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中的挣扎,很多人包括我也经历过,他们被一次又一次要求改剧本,剧本里的男二从人改成了狗,荒诞而又无厘头,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东西是好的,却不得不捏着鼻子按照制作人的要求一遍遍地修改。他们心怀理想,可是在现实面前,又不得不妥协、退让,直到退无可退。这样的痛苦任何一个乙方都会经历,工作中通常你认为一样东西很好,然而在客户眼中,它还是不够好,而按照客户的意思修改出来的东西,却又毫无灵魂。但是只要家里没矿,往往就得妥协,因为你需要这份“窝囊废”,交房租、吃饭。

实际上张了一和周可可就是理想和现实的两面,张了一是理想主义者,一定要写出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好剧本,而周可可就直面现实,无论是网大、短剧,她都会接,先养活自己,再去谈理想。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如何选择,确实是个难题,但大多数人,恐怕都只能选择做周可可。

电影中有很多地方简直是做打工人的嘴替。贝勒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编剧排序的最前面,而真正的编剧的名字被放在了其后,这很像工作中领导抢功;制片人让修改剧本时看似振振有词,甚至拽出了《救猫咪》节拍器这样的专业名词,但是让修改的地方可谓狗屁不通,这也很像工作中的外行指导内行……种种乱象,看似是直指影视行业,但又说的不只是影视行业独有的现象。

张了一在一次又一次修改剧本的过程中终于走向了崩溃,陷入了焦虑情绪,甚至在女友周可可和他分手后出现了妄想倾向。这种焦虑和自我怀疑我也深有共鸣,因为恰好在去年,我在工作过程中也被不停否定,逐渐失去信心,最后无所适从,不知道手头的工作该如何进行下去,哪怕是一段简单的话,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写,这就是乙方共通的痛。

丰满现实的人物,令人共情

《银河写手》的人物塑造可谓各具特色,而又非常现实,而且在每个人物身上,似乎都能或多或少产生一点共鸣。

在张了一的身上,除了打工人属性令人十分共情,还有另一个共鸣点,那就是他在被折磨到崩溃后决定回老家。其实近几年来,回老家躺平的念头无数次在我脑海里浮现。但目前为止仍然未能下定决心,也许我永远也躺不平吧!

蔡老板是没什么才华但为人油滑的剧本掮客,我和他的共鸣点就是痛风。几年前我也痛风过,也体验过拄拐前行的痛苦,人到中年就是如此,要么职业瓶颈痛苦、要么身体痛苦、要么精神痛苦,要么都痛苦。而害虫让我非常有共鸣的地方是,他最朴素的愿望是给女友小蕊一个家。而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爱一个人,就想给她安稳、富足的生活。只不过,在大城市,似乎这个愿望很多时候都是奢望。

人物可以不成长,我们也可以不成长

《银河写手》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是反套路,比如电影中人物的感情线要不要铺垫之争,人物是不是必须得成长的议题,包括对制片人所说的《救猫咪》节拍器的讽刺,其实某种意义上而言,都是作为电影创作者,对行业所提出的问题。电影所触及的本质问题是,真正的好电影,是按照套路来?要符合所谓逻辑?还是要更贴近现实?

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本来就没有逻辑的,电影一定要强调所谓逻辑,这本身是不是一种荒诞呢?

于我而言,《银河写手》最打动我的就是那句“人物可以不成长”。在这个不断内卷的时代,人们不断地在传递人要成功的理念,不断有人告诉我们,到某个年龄,要拿多少薪水,坐上怎样的职位,取得怎样的成就。然后我们不断地在对比中迷失自我,变得越发焦虑,甚至抑郁,于是就有了青年危机、中年危机。

我去年就特别焦虑,对自己越来越不满,越来越多的自我批评和审判。因为在我看来,我是在同龄人中混的不起眼的那个,几年来职位原地踏步,工资也原封不动,人生仿佛卡在了某个点上。我甚至对工作的价值,自我存在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情绪一度极度低落。

然而,看《银河写手》时我不禁想,我的工作必须得要产生所谓价值吗?人生有标准答案吗?人一定要成长吗?

那句“人物可以不成长”就像一只温暖的手,抚慰了我躁动的心。其实我们可以不成长,接纳自己在某个阶段停滞不前,接纳自己面对生活有时候束手无策,接纳自己职业的原地踏步,也许就会活得更快乐和坦然一点。反正焦虑没用,有时候甚至努力也没用,还不如和自己和解,活得开心一点。

不得不说,电影的宣传在破圈上寻找到的点位很准确。从编剧行业的潜规则扩展到北漂打工人的痛点,而又以“人物可以不成长”这样的反焦虑、反内卷的台词抚慰人心,既让人共鸣,也治愈人心,从而达到破圈效果。

《银河写手》不止拍出了编剧的困境,也算是一部影视行业轻科普,它将影视行业的一角展示了出来。同时,看得出来,导演和编剧也是很爱电影的,在电影中有意无意地玩了很多梗儿,比如张了一和谈子写完剧本后说找谁拍,从诺兰聊到姜文;张了一设置问题转诺兰的电影票,问小丑的台词是什么;周可可和张了一在北影节看偶像诺兰的电影《黑暗骑士》时的偶遇。电影中对于《救猫咪》节拍器的诠释,也很简洁地向观众科普了编剧知识。

除了喜欢电影本身对电影观的诠释,我也很喜欢电影的结尾部分,结尾张了一没有选择回老家,而是选择了继续写剧本,但是没有去拍他写剧本究竟有没有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就像人生一样,只有选择,往往当下并看不到结局。

而在电影的最后,多年后的未来某一天,人工智能取代了人类,把张了一埋起来的剧本发掘出来放进了博物馆。这个隐喻也非常好,在浩渺的宇宙和时间里,人很渺小,但是人的一个小小的梦想,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终会被看到。所以,它向我们传达的是,虽然梦想很难实现,但还是要心怀梦想啊。这种对梦想的肯定和坚守,大概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吧。


银河写手(2023)

又名:Galaxy Writer

上映日期:2024-03-30(中国大陆)/2023-07-24(FIRST青年电影展)片长:104分钟

主演:宋木子 合文俊 李飞 李文茹 宋晓亮 张皓森 刘默然 祁又一 

导演:李阔,单丹丹

银河写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