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通过一名在书店工作的豆友了解到这部纪录片。过去很少登录b站,也不会发弹幕,所以在点开视频看到满屏的“胡歌我来了!!!”时不免有些怀疑:b站、明星、书籍,这三者能很好地融合吗?(我当然不否认明星的阅读和b站的文化功能,在此只是表明最初的、刻板的印象)
但昨晚看完后,我很久都没有睡着,倒不是因为片子拍摄的技术多灵巧,故事多动人,只是因为自己是一个较爱书的人,而我所感受到的与热门短评中写的一样:“这是视频的胜利,也是书籍的胜利!”
我没有念中文系,甚至高中时就没有选择文科。我的职业不是编辑,不是出版人,更不是译者,但我与纪录片中的受访者们、与不是因为胡歌而观看本片的观众们一样,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读者。
比起与人交流,我似乎更喜欢在书里找答案:
当我被阴郁的死亡的念头萦绕的时候,袁哲生、黄国峻给了我慰藉,“人天生喜欢躲藏,渴望消失,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他们的内向、敏感,甚至对死亡异乎寻常的迷恋,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写作,就是用一种深情的方式和这个世界说再见”,而他们真正地“把生命当小说来写”。我想我远不及他们,所以还想留下继续参与这场“寂寞的游戏”;
当我因工作而沉浸于长者视角、深陷虚无的泥淖的时候,《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救了我,叶芝的诗歌救了我,我又回到阳光下,“抖落我的枝叶和花朵”;
我甚至在恋爱中受挫的时候,都会去书里找答案。我重新认识了少年维特,发现原来也有人在爱情中是这般敏感、甚至神经质。我又尝试通过《恋人絮语》解构爱情的厄运,并借《爱的艺术》学习如何爱人。我想通过阅读书籍所习得的“爱的艺术”,远比近期被推上风口浪尖的“爱的技艺”(PUA)来得真诚可靠,至少不会显得轻浮……
现实生活中,我的话很少,我想自己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更多地转投向文字的世界。因为读书于我而言,是一种交流。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对于世界的理解比自己要深一些,我想与他们交流。
最后,想用萨提亚的一首小诗作结:
我相信,
别人能给我最好的礼物,
就是看见我,听见我,明白我,和触动我的心。
我能够送出的最好的礼物,
就是去看、去听、去理解,及触动别人的心。
如果我们都做得到 ,
我便会感到,我们真正地联结着。
也许在生活中,你很难遇到一个能与你“真正地联结着”的人。
但是,还有书籍。

但是还有书籍(2019)

又名:但是,还有书籍/And Yet The Books

主演:朱岳 俞国林 范晔 朱利伟 

导演:罗颖鸾

但是还有书籍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