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想看很久了,没想到终于空下来,这个纪录片系列都出2了。就好像平常买书一样,买了一大堆,放在家里的某处积灰。但这永远阻止不了我买纸质书的欲望,电子书在我看来就像第三者,野蛮霸道地出现。不管它是如何便捷,墨水屏如何护眼。那种纸质书的厚重感,踏实感是永远无法代替的。电子书除了上课偷看方便点,盖泡面好用点,我觉得它一无是处。

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小时候偷看知音杂志的时候,看到有一个教育板块说,犹太人会把蜂蜜涂在书上,让小孩子去舔舐,明白读书的香甜。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我的书必须是干干净净的,不能有褶皱。就算是漫画书,也不许在上面沾染薯片的油。

现在想想,得感谢我妈让我上了人生中第一个兴趣班——认字班。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丰满的。这令我自动跳过了绘本时代,转头跳入漫画。小时候就爱看低俗笑话,屎尿屁,看得我滋着大牙嘿嘿笑。那时候童真的绘本在我看来是不真实的,是空洞的。除了几本立体书,翻翻乐我是有点兴趣的。其他都闲置着,纵使他们贵的离奇。

上小学了,这个阶段大家都知道一类书籍——必读书目。他们写的好吗,好,恰如其分的好,刚好适合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但他的面是狭窄的,类别是单一的。无非是一些古代名著,科普著作。我最讨厌的就是写摘抄笔记,幸好我妈是个好妈妈,每次都帮我代劳。我还记得

班里有一个女孩子做的笔记又干净又美观,但她写出来的文章像块鸡胸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知道她的出现,会不会让一些老师反思自己布置任务的合理性。

接着,到了长个子的时候,吃是一方面,看又是另一方面。那时候觉得不够看,用现在的词来说,就是精神空虚。我便开始搜罗各种可以读的东西。

家里人总说我早熟,这点不错。我的厕所读物知音,讲的就是小三上位,大房撕逼。后来读的高雅点了,开始看张爱玲,亦舒。读言情小说,就好比去医院抽脂。看完之后,是无尽的空虚感,但带来的是辞藻的华丽,内心的翻腾。现在看自己写的东西,足够细腻得归功于看小说。

年龄越大,看书的时间越少,看书的热情越淡薄。但我买书的热情愈发高涨。我学会了一个专门形容我的词,“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家里四处散落着书,跨度之大,纬度之广。人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是从陈继儒到安德烈•纪德。我不看,书就摆在那里,也挺好。

后来去读高中,我可以坐地铁了。我的厕所读物摇身一变,成为了地铁读物。每周三次地铁。去学校,去上数学家教,回学校。来来去去的二号线上,我的阅读上升到另一个阶段。从前老师说我看书太杂,太乱,不挑食。现在,我开始分门别类了。一个星期乡土文学,一个星期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月日本文学专场,下个月古代名著。感谢那冰冷的把杆,每一次的依靠都为我带来冷峻的读书体验。

《但是还有书籍》是纪录片吗?我看倒像安利片。看得我心潮澎湃又疯狂买书,可家里的书柜早就不堪重负。但还好还好,49买来的书,学会的东西是4900也买不来的。朋友们,多读读书吧,就算看看百度小说也好。


但是还有书籍(2019)

又名:但是,还有书籍/And Yet The Books

主演:朱岳 / 俞国林 / 范晔 / 朱利伟 / 

导演:罗颖鸾 / 

但是还有书籍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