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还记得你结过婚吗?”
“不记得。”
“你丈夫死了,你现在成了寡妇。”
“要作多久寡妇,爸爸?”
——印度电影《water》开场2分47秒
<图片1>


印度电影都很长,少说三小时。据说是因为印度乡下很多民众还很穷,能看一次电影算是奢侈生活,如果电影时间不够长的话,观众会觉得不划算。所以一步宝莱坞电影往往拍上三小时,怕观众疲惫了就加入歌舞来调节气氛。(难怪我国引进的印度片要有删减)

女导演迪帕•梅塔执导的《祸水》是个异数,只有117分钟,几乎没有歌舞。敢这么与人民群众作对的,也只有文艺片导演了。《祸水》的英文名就叫《water》,另一个中文译名是《月亮河》,即恒河。故事讲的是20世纪30年代印度寡妇的悲惨处境,她们必须居住在寡妇收容所,剃光头发,终生吃素,不能随意与外人接触,被认为是不祥的象征。

这部电影从开拍到上映,一直受到宗教极端分子的阻扰,他们还扬言要取导演性命。

导演迪帕•梅塔1950年出生于印度,在新德里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后于1973年移居到加拿大。她的代表作《欲火》(Fire)、《大地》(Earth)、《祸水》(Water)合称“印度三部曲”,分别以性别、民族主义、宗教为主题,影片对传统社会极具挑战性,因而备受争议。如果说阿米尔汗是印度电影的一股清流,那么迪帕梅塔则是当之无愧的泥石流,对保守顽固势力不断发起冲击。

凭借《祸水》获得2006年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的Lisa Ray是很多影迷心中当之无愧的女神。同人女对她最为熟悉——2007年丽莎与Sheetal Sheth连续演出女同志电影《看不见的世界》、《同心难改》,成为女同志心目中的最佳情人之一。丽莎•雷的父亲是印度籍,母亲则是波兰籍,两人成婚后至加拿大多伦多定居,并生下丽莎,兼具了东西方的美。

《祸水》在一个八岁小女孩楚娅的视角下展开,楚娅小小年纪便成了童婚的受害者,她还没见过丈夫,丈夫就死了。她成了一个新寡妇,八岁。她还在懵懂中就和其他寡妇一样,被剃发,到“寡妇之家”去守寡。

按照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诞生的婆罗门法典《摩奴法典》规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女孩结婚。其他宗教经典也提到,让女孩子在发育之前结婚,父母死后可以升天。不过导致童婚的最直接的原因还是经济,印度女孩出家时娘家要付给男方一笔嫁妆费,女孩越小付给男方的嫁妆就越少,因而在农村、山区等贫困地域盛行童婚。印度政府于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 1978年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18岁,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童婚仍然会存在。

《摩奴法典》还规定:“寡妇理应受苦,克己守贞致死…丧夫后守贞的妻子可以上天堂…不贞的女子来世转生为胡狼”。但其实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4世纪流传的神话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可以看到,出身贵族的寡妇虽然不作奢侈的打扮,不再嫁,但是生活过得也并不差,没有受到家庭的虐待,史诗中俱卢国的太后贞信不但受人尊重,还在政治上掌握实权。可见,寡妇被虐待的锅,不该甩给印度教。

《祸水》借男主角之口说得很清楚了:“用宗教来作掩饰,其实只是为了钱。”那些被家里赶出门,送到寡妇院去的,都是穷人家的,为了节省家庭开支,就借宗教的名义,将寡妇扫地出门,或者鼓励她们为夫殉葬。

殉葬也借宗教之名,殉葬仪式用大神湿婆的妻子萨蒂命名,但在神话故事中,萨蒂并不是在丈夫死后殉葬,湿婆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中的毁灭神,他怎么可能死。萨蒂自焚是因为她的父亲生主达刹和湿婆之间有矛盾,达刹是三大主神创世神梵天之子,负责管理人间事物,他祭拜另一位主神维护世间之神毗湿奴,但是却拒绝祭拜毁灭神湿婆,他认为湿婆信徒苦修的行为与社会的文明发展相悖。达刹在一次盛大的火祭上邀请了众神而唯独没有邀请湿婆。萨蒂在父亲和丈夫之间左右为难,认为是自己令湿婆蒙羞,于是投入火堆中自焚。萨蒂死后转生为雪山女神帕尔瓦蒂,再次与湿婆结合。在这个印度教神话故事中,虽然不同教派的说法有些许差异,但每个故事中,萨蒂与丈夫湿婆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她也拥有和湿婆同样强大的神力。

在印度教经典,对妇女殉葬的态度并不统一。例如《阿闼婆吠陀13.3.1》就提议寡妇为先夫服丧及寻找其他男子再婚。《梨俱吠陀10.18.7》中也记载:寡妇不要带着苦恼踏进先夫的墓。印度教典籍繁多,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有人加入自己的解释,加入自己的立场,因而产生了对教义的不同解读,掌权者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阐释教义,以维护自己利益。寡妇在一个家庭中,不能创造什么财富,还要消耗家里的粮食、布匹、空间,因此在穷困地区,对寡妇的要求就越来越苛刻。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罪恶假宗教之名,有多少邪恶打着正义的旗帜?

寡妇殉葬的萨蒂习俗在约公元400年已经出现,约于公元500年笈多王朝衰落后更为盛行。16世纪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之后,延缓寡妇接受火葬的时间,希望以此缓和寡妇的自杀行为,并向可能会自焚的妇女送上金钱及礼品阻止其殉葬,禁止有子女的寡妇殉葬。18世纪末印度被欧洲列强入侵,葡萄牙、英国及丹麦虽没有明令禁止殉葬,但西方传教士在印度民间进行着反殉葬的运动,1829年孟加拉管辖区由总督威廉•斑迪克正式立法取缔萨蒂殉葬,之后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

但是即使在现代印度,仍然有许多寡妇受到虐待,甚至被迫殉葬。民间的传统习俗根深蒂固,和文明社会的法律抗衡, 有位在瓦拉纳西的社会工作者辛格说:“在印度,一个小女孩生下来之后要听父亲的命令,出嫁以后要听丈夫的命令,丈夫死后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则必须听儿子的命令。所以那种女人必须服从别人命令的观念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血液里,整个社会对男人压迫女人也习以为常。”

寡妇被赶出家门后,要做工维持生活,由于没有人维护她们的权益,因而经常被工头压榨。除此之外,寡妇还面临着被强奸的危险,被强奸后也不敢声张。

《祸水》中的寡妇院,只有卡丽安妮一个人留着长发,宛如天使,但她的遭遇并不美好,之所以允许她留长发,是为了让美丽的她陪客人或和河对面的贵族睡觉,来换取整个寡妇院的粮食、房租。寡妇们靠她养活,却又看不起她,让她一个人住在阁楼上。

卡丽安妮和婆罗门少爷那罗延偶遇并相爱。那罗延是一位进步青年,他的父亲也是开明贵族,他们支持甘地,支持民族解放和妇女的解放。卡丽安妮要承担的比那罗延多了太多,首先“寡妇之家”的负责人麦杜马提和皮条客古拉碧坚决反对这颗人肉摇钱树改嫁;其次卡丽安妮自己守传统观念影响,对人言也有担忧;最可怕的是,她发现那罗延的父亲是她的客人之一,强烈的羞耻感令她无法面对那罗延,因而选择了走入恒河,自尽、自净。

卡丽安妮死了,寡妇们的故事还没有完。寡妇院想要将小女孩楚娅培养成下一个卡丽安妮,将她送给河对岸的贵族陪睡。寡妇院中一位好心的中年妇女莎肯塔拉(迪迪)得知此事后,不愿意楚娅再次受到伤害,她将楚娅带到那罗延身边,请他带走楚娅,追随甘地的脚步。

《祸水》这部电影画面唯美隽永,剧情上有很多地方和印度的古老神话相呼应,让观众感受到印度文明的神秘,也令熟悉印度文化的人理解到电影中的隐喻。

寡妇院中的好人莎肯塔拉,看不惯其他人的所作所为,一直在默默地帮助卡丽安妮和楚娅。小小的楚娅认为她就是杜尔迦女神的化身。杜尔迦女神是湿婆的妻子雪山女神帕尔瓦蒂的多种形象之一,她面目可怖,专治各种凶邪的妖魔鬼怪,维护着世间的正义。杜尔迦女神后来被吸收如藏传佛教中,名为“难近母”(汉语翻)。

卡丽安妮是虔诚的印度教毗湿奴派信徒,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奎师那是她的保护神。很巧,她遇上了真命天子那罗延。在印度教神话中,《摩诃那罗延奥义书》将那罗延视为宇宙的终极存在,在后期的文献中“那罗延”成为毗湿奴的别称。卡丽安妮遇上那罗延,即是遇上了她的真命天子,她的救赎。思想开明、受过高等教育的那罗延用他的思想影响着卡丽安妮,鼓励她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

传说毗湿奴化身为雅度族的王子奎师那,他童年在牧牛人处长大,和牧女罗陀青梅竹马,书中描述这种感情为parakiya,至上、永恒之爱,是一种超越配偶关系的爱。奎师那背负着为雅利安世界重塑正法的历史使命,因而离开牧牛人族,另取艳光公主等多位公主为妻,去维护正法。在这部电影中,卡丽安妮和那罗延最终没有在一起,那罗延在她去世后追随甘地而去,也是在追求现代社会的正法。
 
卡丽安妮最终还是走向了悲剧,并且她的悲剧在不断地复制者。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悲剧中,几乎是所有人都充当了帮凶的角色。被关在寡妇院里的寡妇们,她们是受害者,也同样是帮凶。本来寡妇们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社会习俗将她们束缚起来,她们却麻木对待,同类群体之间还相互倾轧,出卖别人来换取自己的些许安逸。

岂止是在印度的寡妇院。看过电视剧《武则天》的朋友应该有印象,唐太宗去世后,没有生育子女的妃子被迫到感业寺出家。生活在这里的虽然都是身世可怜的女子,但是她们之间却持强凌弱、欺负新人。

还有我国广州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自梳女,她们本来是为了摆脱男权的束缚而自愿梳起发髻,发誓永不嫁人,住在“姑婆屋”中。但她们却自己给自己定下严酷的规矩:一经梳起,终生不得翻悔,如有不轨,就会被乡党不容,遭受酷刑、浸猪笼,死后不准收尸葬殓。在电影《自梳》中就有一幕讲到一名自梳女遇上真爱的男子后却难成眷属的悲剧。人类是群居动物,却无法做到同病相怜,往往是落井下石。

是恶的环境使人性之恶滋长,还是人性之恶催生了恶的环境?有些罪恶,恒河水也洗不清。

水Water(2005)

又名:祸水 / 月亮河 / River Moon / 止水上的浮花

上映日期:2005-11-04片长:117分钟

主演:Lisa Ray/John Abraham/Seema Biswas

导演:迪帕·梅塔 Deepa Mehta编剧:阿努拉格·卡施亚普 Anurag Kashyap/迪帕·梅塔 Deepa Mehta

水相关影评

一只大碗
Saman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