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杜克VS无辜的人

文/冷化化

鬼书

我第一遍的第一印象,就是觉得它挺主流。


先是它的主题;不释怀伤痛就会成为心疾,久疾成念引发恶灵来袭,最后母子亲情终抵御,你听着是不是特别正的赶脚儿?

再就是它表现上,也不搞暴力血腥、浆水四溢cult那种俗套,它就不是cult电影,它只是以简洁有力的镜头,制造效果的恐怖片而已,因此大多数观众表示出不快,豆瓣评分和IMDB评分都不高,连及格线都不到(我认为7.0才是及格分)。


虽如此,《鬼书》仍是一部合格的恐怖片,在新世纪下它以最立竿见影的类型程式,很有效的完成了一个制作,且同时达到对老片表示出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我现在还很难说是借鉴还是致敬,这是我在看第二遍的时候加以印证并看第一遍之后想到的。


说态度,它让我想起1961年的一部电影《无辜的人》,改编自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螺丝在拧紧》,说的是一位不经世事的美女,受雇于庄园主,做家庭女教师,去庄园照顾雇主的侄子和侄女,被“鬼”骚扰,誓要拯救俩孩子于水火的故事。


按理说两片在成色上无从比较,提起这部老片也并不是想要做一个比较,而是想说,后来市场上能娱乐观众的类型片,都是对以往的再运用,尤其当某个类型作品有不错的成绩时,仔细观察更是对过往经典,在现时代下一种重新简明有力表达的结果。

《无》和《鬼》听上去故事不那么近似,但相隔一个多世纪之后,俩片在意思到具体的处理方式上仍有许多贴合之处。
《鬼》女主角的困扰,是对丈夫横死的心焦,长此以往不能释怀的创伤,不仅表现在心灵上更体现在性症上,剧中特意安排艾米莉一场亚手淫戏,还有开头儿子塞缪尔搂抱艾米莉亚,被艾米莉亚突然喝止,因为儿子搂的太紧了,这种“过于”亲密的程度,让艾恍惚中觉得,这只是她和已逝丈夫间才应该拥有的举动,后来她的手淫又突然被塞缪尔打断,丈夫-儿子、儿子-丈夫,无论对已逝和现在,她都无法寄托,怨念渐生。



《无》的女主人公吉登斯小姐,同样有性症上的焦虑,对雇主的暗相思,受制于家庭和宗教的束缚,不能明示,在如桃源般的庄园,第一次见到雇主侄子(十几岁),俨然成人般向她献花、谄媚似雇主的时候,她已经心悸难平,等后来小侄子迈尔斯,嘴对嘴吻了她,她那点正常的人心被彻底击垮,她已经分不清是雇主还是迈尔斯了。

这种意思上的贴合,在具体制作表现上却截然不同。

《鬼》所有的点都非常清楚,它没有那么多含义和歧义,它的情节设置和场面调度,都为快速制造和达到一种效果-恐怖。

这在影片开场便予以明示,第一个镜头就是女主人公艾米莉亚,坠落深不可测黑蓝色的床上,梦见死去的丈夫,被儿子吵醒;家周遭单色的深蓝灰,阴沉的氛围等等,都在用类型特征,告诉我们这将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之后的情节亦是对即将到来的恐怖的提示、加强,观众就是在这种既担忧又期待的紧张中,渡过一种体验。




《无》恰好相反,它的开场虽也显现出一丝惊悚,但意象十分模棱两可。黑背景下出现的吉登斯,究竟是在祈祷什么呢?她为什么而担忧?

在接下来阳光明媚,豁然开朗样貌的场次中,我们的疑惑一时无处释放。

假设你对原小说和剧情全无知晓的情况下,去看此片,你不能马上就得出这是一个恐怖类型的概念。怪异和不协调虽掺杂在其中的“现实”里,我们脑袋却一直在运转:为什么?,而不像《鬼》,没那么多问号,只等待恶灵会给主人公带来什么样的破坏。

这也使得《无》各制作程序非常精细和复杂化,场景陈设和道具,在还原生活的同时又蕴含着各种抽象的题旨,摄影、灯光、音响尤为这种蕴含推波助澜,它的调度从不直接点名要义,情节也不仅仅是为下一步提示,暗寓积累到一个量的程度,最后化学出惊骇的结果。

正是它的含蓄,成就了它的经典。唯其如此,才能延伸出它的旨意。
而《鬼》没不这么费事,有魔笼罩艾家就色泽黑暗,儿子就行为怪异,魔欲来蟑螂满地,与魔斗肝脑涂地……。

正是它的直截了当,成其为它的特色。唯有如此,才能淋漓的观赏它的类型快感。
两相对比,并非为厚此薄彼的说《鬼》不够牛逼。在很难再造旷世杰作的当下,《鬼》用最扼要的方式,出色完成了一个类型制作,而这种扼要正是它从往日经典中,提取出单纯的技巧,虽然其中可能寓示的各种形而上的指涉被抽取掉,只为制造效果,但这个效果是理想的令人满意的。

这对于一个初入行的导演来说,尤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绩效。

早年曾对一个志于编剧又苦无才思的朋友说过,你不妨多读经典,从经典里偷故事偷招,最后写不出杰作,但你剧本或许行之有效。
显然,詹妮弗·肯特比这走的更远,她不仅仅“偷”,还拿来表象化的恰当运用。

前边说,很难说《鬼》是对老片借鉴还是致敬,是因为我单《无》,不知道她是否看过《无》,但《鬼》中有大量使用老片的镜头,甚至巴巴杜克直接化为梅里爱默片里的形象辅助效果,因此想见这个演而优则导的女导演,也是个影迷,我不能以为她会错过《无辜的人》这部杰作。


肯特要为她的导途,快速的铺一条平坦的路,除了选择被乐道的类型和从老片偷艺外,在形象设置上还是有些理想的。有否发现,《鬼》一直男性角色缺失,但不表示男权的不在。

唯有的两个男性,一个同事快速消失,一个医生无帮助,其它艾和塞缪尔在任何场合遭遇的几乎都是女性角色。艾的妹妹也跟没爷们儿的人一样,家庭聚会全是女性,而“羞辱”也来自聚会上的女性,因为她们对艾提起了她死去的老公。

《无》也同样少活着的男性,庄园里仅有成人男性就是那个“鬼魂”昆特。

艾究竟是为老公死还是因为家庭中男权角色的缺失而悲伤?吉登斯见到的鬼魂,是世俗男权压抑后自抑的幻觉吗?
两位跨时代不同质素的导演,都对女性问题表示出一种隐忧。

但我觉得《鬼》的隐忧是看不见的,你只体验类型的愉悦;相反,《无》含蓄的表达更容易被发现,因为它逼着你思考。

所以两片无从比较,在艺术上不是一个东西,我只是强调一个好的类型佳作,它如何从经典中剥取招式应用于类型,这个两千来字文章,说明的过于浅显,就当我抛砖了,更多的你去思考。

最后对国内影人说一句,你平常看好多经典是为什么?

别梦想博大深远那些东西了,弄不出来。看经典就是把它应用于类型化,类型拍的好,久之也可能辉煌,过去有塞尔翁乔内,现在有斯皮尔伯格之流。
不过,我这话可能也过时了,现在国内导演早明白这道理了,看《夏洛特》《泰囧》……拍的多好!

补缀:《无》在结尾上还是有问题,最后很明显就是有鬼,这缩小了它艺术内涵和外延,又回归到普通类型化的层次。《鬼》的结尾虽然也不光明,但它从头至尾是统一的。

这也说明杰作亦不能完全回避类型特征,它既是类型典范,也为以后的类型常规带有指导性。

图文详情,欢迎关注公众号:操评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如有转载注明出处,否则爆你菊告你全家

鬼书The Babadook(2014)

又名:巴巴杜 / 鬼敲门(台)

上映日期:2014-05-22(澳大利亚)片长:92分钟

主演:艾斯·戴维斯 Essie Davis/Noah Wiseman/丹尼尔·亨绍尔 Daniel Henshall/Tim Purcell/Tiffany Lyndall-Knight/Hayley McElhinney/Cathy Adamek/Peta Shannon/Benjamin Winspear/Michael Gilmour/Adam Morgan/Craig Behenna

导演:Jennifer Kent编剧:Jennifer Kent

鬼书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