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看美剧,即便是《越狱》风靡网络的时候,我也不过有一打没一打的在吃饭时瞄两眼,和看卡通片没区别。 真正看完全季的,大概只有《Friends》了。 一直认为这种编剧迎合观众心理,躲在调查后面,一边窥伺一边揣摩的拍摄手法,无法保证创作的独立性,媚俗媚雅,总归是一个‘媚’字。

这个假期一周宅在家,难得找了部备受推崇的来看,《BL》(波士顿法律),昨天把第五季大结局看完了,并不觉得惋惜,反而对刚开始的惊艳产生些怀疑。

我是从第四季开始看得,然后再往前看第一,第二季,并没有觉得第三季有人说得那么好,反倒是第四第五季的剪辑风格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第一印象就是切的快,和当庭辩论一样,不留情面,也不拖泥带水,不断的正反打,给人物近景,中景,偶尔来个摇镜,算是调剂一下。 而且有时接的有些生硬,缺乏过渡,刚开始看还不适应。每一集四十分钟都是这风格, 只有到最后三分钟天台夜谈时,节奏才慢下来,给一个两人都在视野里的平坐画面,算是律师风味的对抗结束了,该总结了。

再回头去看第一季时,发现那时还不这么过分,多少照顾点观众的观影接受程度,大概时导演后来自信心暴增,和Alan一样傲视一切,玩得转了,什么都敢说。这个态度我倒是挺喜欢的,像个创作者,老跟着傻乎乎的观众转多没魄力呀。 不过,太得意了总是无法长久的,‘满则溢’嘛。第四季以后,许多案子已经政治化了,体制,宪法,人权,正义,这些东西都在辩论里反复提及,自由派和保守派对大选的支持也常常用来攻击。主要人物之间的交互越来越少了,主要集中在Alan和Denny, Denny 和Shirly上,Jerry这个人物自成一线,用来制造突兀和笑料。而且剧中很多幽默的段子,都和sex有关,剧中人的容忍度和模棱两可的选择,让编剧在词穷转场的时候可以翻出来,缓解一下观众的厌倦。

关于《BL》中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毫无疑问是美国化的,而且是主流化的。Alan这个标准的自由派能够随意放言无忌,这也算是编剧的纵容赞同。我一直认为电影是输出文化和价值观的渠道,这种观点并不过时,待在国外久了依然很浓烈。现在有了网络,本来只需面对本国观众的连续剧和动漫也充当起了这个角色。日本人倒是把话说在明处,从官方赞同动漫的承载方式,麻生这个漫画首相自己就是这么长大了,保不住他把这种幼稚简化的价值观用在内政外交上。国内翻译组因为最后一季对华人的歧视,先是拒绝翻译,后来又在翻译中隐晦部分名词。这种情感和姿态我能够理解,你看Shirly一口一个Chinese,她用一个偏见的概念,笼统的指代了面前一个个独立的人,比起她之前的平等,显得如此虚伪。国内的美剧迷们,如果只是通过网络了解美国,当然会不适应,毕竟没有天天身处这种批评和丑化中,还以为美国人在触及利益时,依然是那么有礼貌。

一个有趣的例子,昨天巴黎机场有个中国人买了4万6千欧元的葡萄酒,创了记录,这条新闻被所有的电视台反复播放。但这并不是个简单独立的短信,而是被媒体解读者引申到中国产品质量,中国抵制法国,中国人权状况,乃至Dalai等等。所以说,西方的思考方式同样是这种惯性,你一个普通的商业买卖都会被附加上很多意识形态的猜错推论。最后一集中,Shirley说你中国人来买软件可以,但不能买律师所。IBM卖给你们中国人,笔记本生产权也能卖给你,但涉及到国家制度和司法原则的律师所不行。在如今的金融危机背景下,这种对手上还攒着点美元的中国的恐慌并不稀奇。 但这种恐慌,更深层次是来自于Denny这代人的‘麦卡锡主义’: 中国人=CCP,中国人做什么都是CCp要取代美国统治全世界。 这种恐慌落到影视里,就是对外来敌人的丑化和反击,例如一群面目可憎,专制凶鄙的中国财团,由一个长的很像李肇星的官商模样来耀武扬威,一言不和就满嘴‘Bitch’,见到Denny举枪就像老鼠般逃窜。


这些年我在法国看来,电视电影上对中国人如此描写屡见不鲜,尤其是这一年中法关系的波折里,中国人很少有正面的形象出现,即便是来西方求学的留学生和来消费的旅行者,都很少见到一个清晰真实的面容。我现在已经不像刚来时那么震惊,那么愤慨,那么急于争辩了。逐渐增加的忍耐力和承受度,换来的是我想从中发现一些普通百姓的潜在心理。从发达的西欧到曾经置于CCP统治下的东欧,许多固有的偏见,不但没有随着网络时代的信息交流而消散,反而有越传越烈,添油加醋的趋势。这种趋势的背后,是担心自己地位的丧失,基本利益的侵蚀,游戏规则的更改,Shirly和Denny害怕律师所被中国人买下,是不是官方的不过是个借口,即便中国是个和美国一样民主人权的国家,跨过太平洋来掌管制定规则和道德的法律界,总是无法让美国人接受的。

在这个年底,日渐困难的美国人面对一个萧条的圣诞,这让律师所里六位同行,《BL》六位主演的反抗多少有些悲壮,他们对中国人的指责无法改变兼并的结果,我看到了编剧Kelly的一种无奈和逃避。所以Alan最后两场辩护显得有些草草收场,虽然主创们想用三个事件来掀起一场大结局高潮,但流于技术层面的内部会议和疏于煽情的最高法院都给人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BL》最后两季的不少场景里,Alan的辩论似乎赢得太容易些,他自己也成了一种传奇,洋洋洒洒离题万里,攻击这个国家所有的漏洞和不公之处,到了关键切题的案件时,有时过于简略,对陪审团的陈词变成了煽情,说到一半音乐响起,人们垂头沉思,眼泪满眶,有点像《艺术时空》了,下一个场景就是宣布‘无罪’。

再回到华人的问题,Shirly在拒绝中国财团时,说了两句客套话:‘我很想去看长城,也喜欢在美国的华裔’。联系到前几集有个关于少女堕胎的案子,正是她接受的。 在那个案子里,已经明显感受到美国人对自己价值观的维护和对中国人思维的不解。温明娜扮演的母亲和韩国人扮演的女儿,其实代表了两种价值观的冲突。比较让我费解的是,编剧把两种对立倒过来了,母亲成了接受美国文化,抵制堕胎的维护者,而15岁的女儿反而成了维护中国‘落后残忍’的歧视女婴的代言人。可见这种斯诺时代的偏见,并没有因为中国这十几年经济告诉发展而消失。美国人对中国实力崛起的不得不接受,他们的反抗就是对中国文化中的糟粕愈加渲染,从中找到道德上的优越感得以平衡。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当代中国社会就知道,计划生育政策正在里逐步松动,由于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的重男轻女思想也不见于城镇居民,只在部分落后山区依然存在,怎么会出现在一个移民海外,接受美国教育,说得一口流利英语的女孩身上? 去年大热的《Juno》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宽容的美国社会,可这种宽容仅仅是对内的,在文化上的对外排斥依然存在,来律师所寻求帮助,并不仅限于法律方面,更主要的是接受美国人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遵循Denny这类‘纯正美国人’既定的游戏规则和道德准则。这才是Shirly拼命要维护的吧。

最后,我还是觉得Danny和Alan的结婚理由有些牵强,虽然他们真的是好朋友,虽然这惨淡的冬天大家都需要一个温暖的结局。

Luc,2008年12月26日于法国兰斯

波士顿法律 第一季Boston Legal(2004)

又名:律师风云 第一季

主演:雷内·奥博诺伊斯 Rene Auberjonois/马克·瓦雷 Mark Valley/詹姆斯·斯派德 James Spader/威廉·夏特纳 William Shatner/坎迪斯·伯根 Candice Bergen/莫妮卡·波特 Monica Potter/蕾克·贝尔 Lake Bell/罗娜·迈特拉 Rhona Mitra

导演:大卫·E·凯利 David E. Kelley编剧:大卫·E·凯利 David E. Kelley

波士顿法律 第一季相关影评

Sisyph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