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舞台剧《驴得水》自2012年上演后,一共出了将近20个版本。由原版编导周申、刘露执导的是2012年和2016年两个版本,基本只是更换演员和舞台编排,剧本台词都没什么改变。2016年上映的电影版《驴得水》依然由周申、刘露导演,故事主线也没有变化,但是情节、台词等等细微之处做了很大修改,看得出来编剧为舞台剧《驴得水》的电影化做了很多工作。

2012、2016和电影版全都参与的唯一一位演员是饰演张一曼的任素汐,她同时也是舞台剧和电影版共同的主题歌——《我要你》的演唱者,为本剧付出很多。2012版饰演美国慈善家罗斯的孙博、饰演周铁男的富冠铭、饰演佳佳的陈星分别参与了2016版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演出。电影版召回了2012版的两位演员:饰演特派员的韩彦博、饰演铜匠(舞台剧版为铁匠)老婆的王堃。舞台剧版铁匠说的是山东方言(?)绕口令,电影版铜匠的演员阿如那是蒙古族,他说的是蒙古语。

剧中人物的名字全部来自于周申、刘露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其中裴魁山是出身中央戏剧学院的舞台剧导演和作家,电影版《驴得水》编导特意请来裴魁山本人饰演剧中人物“裴魁山”,他是本剧唯一一位“本人饰演本名”的演员。

除了任素汐作为功勋演员贡献非常出色的演技以外,我个人非常喜欢在2016第二轮演出中扮演罗斯先生的松天硕,他在舞台上的体态和念白让人完全看不出是一位90后年轻演员,我非常喜欢他的戏。

<图片2>

【故事源于人物】

激发戏剧家创作的原动力要么是人物,要么是故事。《驴得水》的核心很明显是人物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从人物性格出发构建编导想要述说的情节,在情节架构中加入转折和呼应。请留意剧中5位有始有终的人物对待私生活和爱情、教育事业和吃空饷、向强权屈服、最终是否接受现实等方面的不同态度:

张一曼:内心向往爱情,舞台剧版没有感情戏,电影版似乎暗示她向往的爱情是孙校长(?),作风上水性杨花,每天穿的旗袍不重样;对教育事业一般关心,介于裴魁山和孙校长之间;由于个体太弱小而不得不全方位向强权屈服;和佳佳一样最终没有接受现实,但做出了和佳佳不同的选择。

裴魁山:对张一曼有爱情,无法忍受她的放荡;对教育事业极不关心,以吃空饷为首要追求;向强权屈服,不敢表态;最终接受现实,回到故事一开始的态度。

周铁男:对佳佳有朦胧的感情,对张一曼私生活略有微词;对教育事业一般关心,介于裴魁山和孙校长之间;从一开始的极其不畏强权,180度转弯成为强权的走狗;最终接受现实,回到故事一开始的态度。

孙校长:舞台剧版没有感情戏,电影版似乎暗示他对张一曼有感情(?),对张一曼私生活不予置评;对教育事业怀有最坚定的信念,认为吃空饷只是实现理想的手段;向强权屈服,试图左右逢源;最终接受现实,回到故事一开始的态度。

佳佳:对周铁男有朦胧的感情,编导借她年纪小这一事实,规避了让她对张一曼私生活表态的压力;完全无法接受吃空饷的事实;由于个体太弱小而不得不向强权屈服;和张一曼一样没有接受现实,但做出了和张一曼不同的选择。

为了让人物关系更突出更典型,作者不得不让故事情节出现多个硬转,令观众感到匠气也在所不惜。但是《驴得水》所表现的人物群像确实太鲜明,以至于舞台上的芸芸众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互攻讦所带来的冲击力,就快要治愈和抚平观众因转场的生硬、电影语言的匮乏而产生的不适。人物和故事都无懈可击的作品太少了。浑然天成往往只是艺术家和灵感的偶然相遇。

<图片3>

【吐槽始于舞台】

舞台剧版的《驴得水》热情奔放,节奏快,台词显得非常无厘头,为的是让观众和演员们尽情欢笑,跟着演员一起吐槽,带动观众的情绪更加外放。舞台剧版是一出大家都能普遍接受的搞笑喜剧,讽刺的情节很重要,但其实看过之后并不感伤。

比如,来电报的时候,念电报的演员都会有如下台词:

校长:电报上说:“请务必查实领钱人之身份!务必尽快、一定必须、必须经快、务必一定……”这不是碎嘴子么?

这句无厘头的台词在舞台剧版中使用了2次。

特派员到学校之后,校长偷偷把特派员公文包里的茶叶和咸鸭蛋拿走了。随后特派员打开自己的公文包:

特派员:我的茶叶呢?(十分焦急地)你们都帮我找找!是跟咸鸭蛋放一块儿的啊!
校长:特派员您先别着急。您的茶叶不是和咸鸭蛋放一块儿的么?
特派员:是啊。
校长:那您看看咸鸭蛋还在么?
特派员:(看包里)哦,咸鸭蛋也没了,这就对了。来来来,我们进入正题。

特派员听过铁匠的山东口音绕口令之后说:多么纯正的伦敦口音!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塞纳河畔!……你让我想起莎士比亚笔下一个著名的悲剧人物——帕萨特!

特派员:罗斯先生每个月赞助的十万块钱里,教育部需要扣去管理费、办公费、宣传费、车马费、咖喱狒狒。还要扣除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契税、中华复兴税、倒头就睡。另外还本着自愿的原则,替你们缴纳了抗日基金、住房公积金、湿纸巾、大长今、18K金还有牛板筋。
铁男:还牛板筋呢,没有大腰子么?
特派员:欸!你的这个意见,我会向上级反映的。

美国教育家罗斯说要建立100万美元的教育基金:

罗斯:这笔100万美元的教育基金只能交给驴得水老师的直系亲属。
周铁男:(对着假死的铁匠痛哭)三弟呀!你死得好惨啊!
裴魁山:(对着周铁男痛哭)二弟呀!咱妈说了,你是捡来的,不是亲生的!

铁匠老婆来学校找铁匠,铁匠就在不远处,为了不让铁匠老婆看到铁匠,学校里的四位老师排成一排,跟着铁匠老婆的步伐移动,挡住她的视线。他们四个人手挽手侧移的滑稽动作很明显是在模仿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四小天鹅的舞姿。

铁匠假死的葬礼上,特派员看着观众席说:

为什么有人笑?一会儿美国人来,哀乐一响,我希望能听到他们的哭声。
然后裴魁山和周铁男对着观众说:
各位父老乡亲!一会儿哀乐一响,有能哭出来的最好哭出来,哭不出来的也可以发出“呜”的声音,多谢多谢!哪个声音最大,一会儿可以去剧场门口领奖品……那我们就来试一遍。麻烦音响老师配合一下,哀乐起!
观众席一片“呜”的声音。

舞台剧版类似以上这些无厘头的搞笑情节还有很多,在电影版中全部被删掉了。

周铁男因为和佳佳搞暧昧,偶尔会管孙校长叫爹,然后自黑一句“叫爹叫早了”。之后他彻底屈服于特派员的强权,管特派员叫“干爹”。舞台剧中的周铁男是一个轻易管别人叫爹的人,电影版删掉了这部分情节。

<图片4>

【思索止于银幕】

和舞台剧比起来,电影对故事细节做了大量改动,去掉了无厘头搞笑情节,补充了一些舞台剧版一笔带过的部分,不仅显得连贯内敛了许多,也让影片看上去颇为写意。影片的节奏略微放缓,给观众更多思考的空间。电影版《驴得水》保持了舞台剧故事的讽刺性,多了一份感伤。

舞台剧版中,送铁匠回家的路上,佳佳和铁匠在驴车上有一段对话,提及了铁匠拍照的事情,张一曼曾经在城市里是交际花,佳佳甚至直截了当地称呼铁匠为她的好朋友,最后佳佳送了铁匠几本书,铁匠下驴车自己走回了家。后来假死的铁匠听到佳佳对死去的驴倾诉感情,突然坐起来说:我愿意和佳佳走!

电影版中的铜匠上了佳佳的驴车之后,镜头就转换到下一个场景了。书是铜匠上驴车之前校长送的,张一曼“交际花”的称谓是在别的场景提及的,并且电影版中佳佳和铜匠关系很疏远。这个改动令后面铜匠和佳佳结婚的场景失去了力量,舞台剧中铁匠从不识男女之事的男孩,变成对曾经的好朋友、一个单纯的小女孩起歹念的小人,这个变化的冲击力是很大的,电影版彻底牺牲了这段人物性格。

舞台剧对佳佳和周铁男的感情描写很有意思:

佳佳:我给你学学铁匠昨天拍照时候的样子哈。
铁男:好。(模仿摄影师)准备,一、二、三……(模仿闪光灯的巨响)轰!
佳佳:(模仿铁匠吓得蒙住眼睛的样子和口音)呀呀呀!真吓人!
铁男趁佳佳蒙住眼睛绕到佳佳背后。佳佳放下手发现铁男不见了。
佳佳:嗯?
铁男:(从背后吓唬佳佳)轰!
佳佳:(吓得躲到铁男怀里)啊!
铁男:(抱住佳佳)吓着了吧……
佳佳:(推开铁男,生气地)你干嘛啊?!
铁男:怎么了佳佳?
佳佳被铁男吓得心悸,不高兴地躲开铁男,自己调整呼吸。
铁男:(以为佳佳厌烦自己)行吧,我明白了。对不起啊。(铁男欲走。)
佳佳:(急忙叫住铁男)铁男!……我不是那个意思。
铁男:那你是什么意思啊?
佳佳:讨厌。
铁男:(明白了佳佳并非厌烦自己)一会儿我跟你一块儿去送铁匠吧,这条路你没走过,回来的时候一个人多不安全?

舞台剧剧本中佳佳说的“讨厌”和括号里所写的内容点明了佳佳和铁男暧昧的情感。电影版中和这一段平行的情节是铁男送了佳佳一个弹力球,张一曼在一旁问:“打算啥时候明说?”然后佳佳在操场上找球,铁男把球藏在手里逗佳佳玩,佳佳追着他拿球。另外,影片中有一段想象中的片段,学校里的所有人穿着漂亮的马戏团一样的衣服合影,佳佳握住了铁男的手,也算是一次明示。舞台剧和电影版里爱情线都是暗线。

<图片5>

佳佳和张一曼在影片中都剪了头发,这是电影版的独创。这个设计有它的合理性,因为这两个女性角色本来就应该是对比着看的。

电影版加入了张一曼疑似发疯之后被保卫警长强奸未遂的情节。我不是很明白这个改动的逻辑,她对故事的表达没什么太大帮助,反而显得很突然。

舞台剧版铁匠情急之下,直接对特派员用山东口音念了一段绕口令,特派员夸他英语口音纯正。电影版加入了一些过渡情节,使故事更流畅:张一曼先是听到特派员用good morning回应她说的goodbye,然后对校长说:“我拿我的美貌保证,特派员不懂英语”,最后才是让铜匠放心大胆地站上讲台用蒙古语冒充英语。

舞台剧并没有明说为什么特派员不让孙校长、裴魁山、周铁男作为接待美国教育家的中方教师;电影版加入了孙校长大儿子跑到延安、裴魁山帮学校采购教具吃回扣、周铁男上学时打过系主任的辅助性情节,表明他们的背景都有污点,无法委以重任。

故事最后的部分改动比较大:舞台剧中,校长写了揭发信,让佳佳交给大伯,此时周铁男上台,把信拿走,露出已经投靠特派员的真面目。电影版中,周铁男已经投靠了特派员,劝说佳佳假扮驴得水的妻子,才知道佳佳刚刚写好了揭发信,打算让同学的哥哥帮忙上交,校长赶来劝说,镜头直接转场到灵堂里假扮驴得水妻子的佳佳。

舞台剧版美国人带来的是100万的教育基金,但只能由驴得水的亲属继承。美国人见到假扮驴得水妻子的佳佳,看她年纪小起了疑心,问她是怎么和驴得水认识、恋爱、走到一起的。

校长:佳佳,你想想我第一天带得水来见你,你嫌牠脏,非要给牠洗澡。你想想你俩每天一起去给我们大家挑水。你想想得水的房子着火那天你多着急。想想你每天晚上给牠唱歌、讲故事。你想想得水死的那天……

佳佳:你别说了!我记得,我永远记得得水是怎么死的!(指桑骂槐)现在我再也没有人可以说话了,再也没有人可以让我依靠了,我再也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我再也没有一个亲人了!我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了!得水,你才是我心中真正的人,如果你还在,我只带你一个人走,我们俩离开这儿,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

驴得水突然坐起来说:我跟你走!

这一段是舞台剧版《驴得水》的妙笔,相当于杀驴情节的又一次引用,非常巧妙。

电影版里美国人在知道驴得水去世后,临时决定拿出1万美元抚恤金。美国人看到佳佳,问能满足她的什么愿望,校长说她想去美国,美国人问跟我回美国你愿意吗,驴得水突然坐起来说:我愿意!带我走吧!——这部分改动远逊于原作,起到了点金成铁的效果。

<图片6>

【尺度决定效果】

众所周知,小说、舞台剧的尺度大于影视剧。《驴得水》舞台剧的部分情节可以说是非常大胆:

校长:(对铁匠)一会儿特派员醒了,你就按我们教你的做,千万别慌!
铁匠:我怕什么?我除了大盖帽我什么都不怕。
铁男:(从包里拿出一个大盖帽戴到自己头上)哎,你们帮我看看这是大盖帽么?
铁匠:(看到戴着大盖帽的铁男,吓得直接就跪下了,一边磕头一边喊)啊呀!别抓我!我没干过坏事儿啊!
校长:你干啥呀?
铁匠:我是良民啊,你放过我吧!

这部分对“大盖帽”的侧面描写在电影版中被删除了。

舞台剧版铁匠“死而复生”之后,罗斯先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罗斯:圣经中描写的是奇迹!我说我还是不能相信!
周铁男: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对5年前某事件记忆犹新的观众看到这里都会心一笑。用更直白的录像片段直接指涉该事件的某部影片,曾经以“过审但不上映”的结局告终。

校长“发疯”以后,罗斯先生说:我建议你们对校长进行休假式治疗。

铁匠老婆拿着镰刀上场追打铁匠,铁匠从枕头下面拿出铁锤抵抗。乱打一气之后,所有人下场,场上只剩下罗斯一人。他被刚刚的混乱搞得不知所措,无意间发现地上留下的铁锤和镰刀,发出一声感叹:Incredible China!

铁锤和镰刀,这寓意是不是有点太明显了。

“中国最缺乏教育的或许不是农民”等比较温和的台词被保留到了电影版。

<图片7>

舞台剧版张一曼和裴魁山认为账本是他们吃空饷的罪证,于是决定把账本撕碎,扔向空中,裴魁山看见此情此景,向张一曼告白。电影版隐去了账本这一桥段,改成了张一曼剥蒜,把蒜皮扔向空中,裴魁山向张一曼告白。

不过作为最具讽刺性情节之一的周铁男变节,电影版完整地保留了舞台剧的精髓,包括这句在舞台剧中起到带动观众吐槽情绪作用的对白,在电影版中也是一字未改:

周铁男对佳佳说:“你被枪打过吗?你知道子弹从脸上擦过去是什么感觉吗?我以前不比你横么佳佳?有用么?我告诉你,当你被人拿枪顶着头的时候,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人了!”

向自己喜欢的女孩认怂——这对于每一位有过恋爱经历、一腔热血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男性观众,产生的共情效果是十分强烈的。

张一曼自扇耳光的桥段从2012、2016版到电影版一直都保留着。任素汐演了几百场的张一曼,从舞台打到银幕。特别是舞台剧,演一场就要打一遍,替任素汐心疼。

<图片8>

【结尾意犹未尽】

舞台剧和电影版张一曼的结局相同。我很喜欢这个结尾,故事就应该这样戛然而止,而不应有任何圆场,不是么。张一曼疯了吗?不知道。我看完舞台剧的感觉是她并没有疯,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持这样的判断。

她和佳佳的结局其实都是对现实的失望,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有趣的是,舞台剧中有一段校长挂着“孙恒海已疯”木牌示众的情节。舞台剧的剧本仔细推敲的话可以看出很多类似的互文。电影版里给出了非常多的张一曼已疯的情节,我真的以为剧本改成了张一曼已疯。然而最后的结局仍然让我觉得她并没疯,她仍然是那个任素汐本人评价为“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张一曼。

电影版沿用了舞台剧的全部音乐,包括刘洲创作的纯音乐,樊冲创作、任素汐演唱的主题歌《我要你》:

<图片9>

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你为我梳妆。
这夜的风儿吹,吹得心痒痒,我的情郎,我在他乡,望着月亮。
都怪这夜色,撩人的疯狂,都怪这吉他,弹得太凄凉。
哦我要唱着歌,默默把你想,我的情郎,你在何方,眼看天亮。
我要美丽的衣裳,为你对镜贴花黄。
这夜色太紧张,时间太漫长,我的情郎,我在他乡,望着月亮。

为什么这样一首渴望爱情的歌曲,由水性杨花放浪形骸的女教师张一曼演唱?这首歌是否与佳佳对挑水的驴,也就是故事中唯一一个诚恳做事的形象的情感有关?如果这首歌也是故事的一部分,那么张一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角色?编导是否在暗示她不为人知的过往?这种不确定的可能性是《驴得水》最迷人的地方,也是一个出色的戏剧故事往往都会有的钩子,观众会被这样的情节钩住,会投入大量情感思考这个故事,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电影版的结尾补充了一个十分写意的片段:

周铁男看着佳佳坐着驴车远走高飞,显得十分惆怅。走了一会儿,佳佳在驴车上发现一个箱子,不知道是谁的,打开一看,装满了五颜六色的弹力球,驴车因为一块石头产生颠簸,弹力球花花绿绿撒了一草坪,慢镜处理下,弹力球无拘无束四处蹦跳,比故事中任何一个人物都更自由。

——我们恍然大悟,才知道这个箱子应该是周铁男偷偷放在佳佳的驴车上的。这是爱情线作为暗线在影片中最强烈的存在。这段无疾而终的朦胧感情让我们感动,那些欢快的弹力球也让我们感动。

<图片10>

然而《驴得水》最令我感动的瞬间来自于2016年第二轮演出的舞台。演出结束了,演员们健步从后台走出,站成一排面带微笑接受观众鼓掌致意——这些人里是没有饰演佳佳的陈星的。观众掌声还未结束,现场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观众的掌声渐渐止息。

陈星上台了,她的步伐非常安静,与其他演员上台时的潇洒明快形成鲜明对比,她沉稳地走到舞台中央,在靠近观众席的边缘站定了。此时,头顶一束追光洒在陈星头上——这束追光在佳佳坐着驴车送铁匠回家,美国教育家罗斯看着众人打架下场之后,嘴里念叨“incredible China”的时候也出现过——。追光照射下,陈星的表情凝重而感伤,深情地向观众鞠了一躬,肩颈下沉得很慢,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为这个角色、这副感伤的表情和暗淡舞台上的这束光,我使劲鼓掌,好像我特别希望这束光能在那里再多停留一会儿似的。

驴得水(2016)

又名:Mr. Donkey

上映日期:2016-10-28(中国大陆)片长:111分钟

主演:任素汐 Suxi Ren/大力 Da Li/刘帅良 Shuailiang Liu/裴魁山 Kuishan Pei/阿如那 Runa Ke/韩彦博 Yanbo Han/卜冠今 Guanjin Bu/王堃 Kun Wang/高阳 Yang Gao/苏千越 Qianyue Su/亚瑟·麦克拉蒂 Arthur Mclarty/王峰 Feng Wang

导演:周申 Shen Zhou/刘露 Lu Liu编剧:周申 Shen Zhou/刘露 Lu Liu

驴得水相关影评

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