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话一个小细节,一个长得不算好看的西瓜头男生发言反对男生花心行为,几个大概平时就看不惯他的男生就开始嘲笑他,为首的比较流里流气,言下之意你这个丑男想花心也没本事吧,少在那里装圣母。按照传统突出教师光环的教育剧,最终话里学生种种不良的性格特质和价值观应都如中村一般有很大改善,怎么也不会出现这么明显表现出欺凌倾向的学生。而出面反驳他们的竟然不是铃木,而是小川。
现实里,坏学生往往不会再教师面前表现出他的坏,因为教化的使命感在传统老师身上的表现就是道德的权威:同学们要好好相处,不能欺负别人,遇到挫折不能放弃,不能早恋,上课不能睡觉,等等,造成潜意识里,凡是要被老师看在眼里的都是好的。我们都从学生时代过来,或正经历着学生时代,相信没有人是能在一个班主任面前做完全自由的自己的。做人表里不一虽然是社会的默认现象,但学生时代在经济与人格上的不独立,行动受限尤为明显,反而是受这套扭曲的价值观毒害最深的阶段。现实中成绩至上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是教师在传统教育学解决方案下对学生内心问题有心无力的叹息,毕竟在冷硬的成人世界规则里,只要不造成社会问题,剧中学生那些疑问都不是事儿,高分通往名校,名校通向名企,现代教育是社会生产力上的成功,但也仅此而已了。我们只能通过看剧来寻找共鸣,慰藉那颗早已被学校教育逼仄到角落,落满灰尘的内心。
...扯远了。教师不是圣母,说到底一个真正致力去关注学生内心苦恼的教师能做什么呢?最后一话这个细节提醒我,教师无法替学生担负起他/她的人生,无法把一个学生身上坏的部分消除,甚至无法鼓励学生去创造社会价值——如果他没有这个意愿的话。所以电影版里,铃木老师两年前的学生仍走上不良的道路,他喜欢的老师也非铃木,而是冈田。老师无法担负学生的人生,是《铃木老师》给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我最大的箴言。如果老师替学生解决一切问题,学生只能得到一个可靠的长辈朋友;如果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路径,学生能在毕业以后的人生竞争中生存下来。可这就是全部吗?就是教师的极限了吗?不是的。要养鱼,不但要喂好饲料,还要挖一个好鱼塘;要树人,不但要浇灌人本身,还要创造一个不同价值观的人都能舒舒服服,充满活力地活着的人类社会。但学生终归不是树,不会完全按教育者的意愿吸收他所教的一切,即使那些都无比正确。所以老师无法强迫学生接受他的价值观,更无法完全凭主观创造一个大家好好相处的环境。于是老师就从一个保护者的身份里脱离了出来,变成了一个旁观者与引导者。这才有了最终话那个小细节里,铃木看着自己的学生被奚落。而小川跳了出来,是以她为代表的勇敢追寻终极价值的学生们维护了这个班级的成长能量,保护相对正确的价值观不被否定,是学生们自主创造的环境本身支持了他们在探寻价值观的路上不走偏。这是单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的。
那么到底,一个老师能做什么呢?答案也就昭然若揭了。老师根本上能做的,只是引导学生创造这么一个彼此互助,良性改变的环境而已。即使在教育资源足够的情况下,30个学生也不该配30个老师,毕竟学校只是学生进入真实社会的预备阶段。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的真正含义。

铃木老师鈴木先生(2011)

又名:Suzuki Sensei

主演:长谷川博己 Hiroki Hasegawa/臼田麻美 Asami Usuda/山口智充 Tomomitsu Yamaguchi/田畑智子 Tomoko Tabata/绪方义博 Denden/富田靖子 Yasuko Tomita/夕辉寿太 Jutta Yûki/北村匠海 Takumi Kitamura/土屋太凤 Tao Tsuchiya/未来穂香 Honoka Miki

导演:河合勇人/橋本光二郎/滝本憲吾编剧:古沢良太/岩下悠子/武富健治(原作)

铃木老师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