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8

vendome • 负负得正:随便说说


一般自己感兴趣的电影,都需要看两遍才能准确表达看法,因为只看一遍是会来不及消化很多信息的,感受也不够全面,这对一部电影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对温仕培这样有想法、敏感又风格化的导演和这样一部放了很多心思的电影,它本身就不是一遍可以把握的。所以我和不同的人看了三遍。家属、女性朋友、男性朋友,每个人的反馈都是不一样的,三个伙伴里有的是普通观众,有的是有一定电影基础的爱好者,有的是随遇而安。但三个人都认认真真看完,不同的反应非常有趣,或许可以代表不同类型观众的心声。

记得去年看《河边的错误》,第一遍很是震撼,觉得各方面的电影质感都非常好,但大脑还不能一遍就理解所有的情节设置和隐秘的精妙,看第二遍的时候基本理解消化之后,电影带来的后劲才逐渐强劲起来,喜欢的感觉愈加强烈。第一遍看《河边的错误》之前,我没有看过任何物料,无论是预告片、采访、甚至宣发中出现的正片片段,一概没有看过,完全是凭着对魏书钧和朱一龙的喜欢,还有对余华这部极简又黑色的文学作品如何搬上大荧幕的强烈好奇。所以,《河边的错误》给我的冲击感非常强,观影体验颇佳。而《负负得正》不一样,在上映之前我看了太多官方正片的片段、宣传采访、花絮、甚至影迷根据已有物料的各种解读,说实话这是很破坏观影感受的。正片里前半小时的内容,我觉得之前官方释出的片段都已经出现过了,导致我大概已经知道下面要发生的情节了,如果抱着知晓度为零的心态去看的话,我觉得满足感会更强。所以,电影应该是未知的艺术。这就更凸显了看第二遍的必要性。以上情况只限于我个人,我是希望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去看电影,而大多数人是要在起码知道个大概的情况下走进电影院。于是,《河边的错误》如果给出五星的话,《负负得正》给四星,其中一星是支持年轻的主创团队的这种不一样的勇敢尝试。推荐每个人都打开自己,去电影院里看一下。虽然很多人觉得《负负得正》是文艺片,我却觉得它不是,它只是偏向作者表达的电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艺片。无论如何,《负负得正》仍然是值得一看的,它有一种当代性,镜头对准的是很大一片无法发声的年轻人。

《负负得正》的评价里总少不了视听语言模仿王家卫之类的评论,还有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暖暖内含光》之类的,但我觉得是不对的。影片里能看到很多经典电影的元素,温仕培也并不避讳他对这些电影的喜爱。《迷失东京》、《春光乍泄》、《瞬息全宇宙》、《her》,都有些类似的气味,但显然并不是模仿,这种简单的比较是非常粗暴的。王家卫的电影更缥缈轻灵简约一些,而《负负得正》是一部在艺术和商业折中求索努力靠近现实的影片,它显然不是纯粹的文艺片,是一部人人都能看懂,表达方式也不难理解的想要接地气的面向城市青年的电影,受众对象显然不是单纯的我们这种老旧艺术电影影迷,它的电影元素,无论是故事、人物、设置、物象、内核、叙事都是通俗易懂的,需要一些思考,但又不用太多。矛盾的是,我觉得喜欢看爆米花商业大片或者社会热点剧情片的显然也不会喜欢这部电影,这种强烈作者向风格化的电影走上现在封闭的商业市场院线,是有一定风险的。冒着风险而上,明知会赔钱或收获不理解还去做,我是打心里敬佩的。

说说好的方面,首先还是强烈的视听风格,影像和声音的玩法,美术和光线的统一,底色打得很好很完整。整个电影的美学基调是稳定的,色彩、质感、结构都能立得起来,手持、4:3、分屏、手机竖屏、摄像头影像、黑白默片,不停拉宽再缩窄的变幻画幅,快进、倒退、闪回、重复,拍摄手法非常丰富可看。虽然并不新鲜,但都是贴合要表达的不同场景。包括男女主闭上眼睛进入另一个世界场景,声音又在画外,分割但和谐,很有意思。特别喜欢的是影片起始在宇宙中的光门,和结尾片尾曲在海边堤岸逐渐拉进的光门,仿佛每个人和另一个世界的联接处,神秘而有希望,这个意象我很喜欢。卓别林那段也很喜欢,外星人的工作单位塑造得可以,下一秒我以为要星球大战了。两个人恋爱时的进程还可以舒展一下时间,从滑梯上倒着下来看楼房的景致拍的真好看。很多场合的打光都很精彩,十字炫光、回忆片段中直接落在演员身上的光束,眼睛里的光,在黑暗环境里的白光。整部的光芒都柔和统一而富有美感。叙事方法也是非线性的,回忆、梦境、想象,交织在一起。配乐有几段是喜欢的,比如男女主角第一次床戏那段,配合情境有种诡异又旖旎的感觉,还有一段后面黄振开在写字楼外抽烟和天空飞过飞机的音乐,非常南美的小调,想起当年志明与春娇的感觉。开头的出生戏剧性弦乐配乐和反抗外星人时的轰然加快的音乐,都特别适配。但女主夜店那个个人主题曲和与黄振开低哼的天桥歌曲,我觉得很一般,可以再精进。

另外,情节的不确定性特别可爱,留了很多空隙。能让人去讨论去解读,有想象和探究的空间。比如最后李小乐到底死没死。第一遍看我觉得这个结局说不出哪里的不自然,看第二遍就明白了。李小乐的命运被改写卡车停住邱天抬起头的脸被直接连接进了黄振开的漫画,后来黄振开走在国外的路上忽然背景音突然说想回去了因为想画漫画的结局了,女主角就出现,呈现了最后相拥的一幕被有戏剧性的圆镜头收缩结束,这都是有戏剧性的。甚至女主角本身和发生的恋爱包括外星人是否都是黄振开画的漫画呢?因为肠胃消化科大夫也说建议他去心理科,所以不是他压抑的精神世界的产物么?不是说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存在吗?多重想象才是空间。不同的可能性让这部片子更加立体丰富。

当然,我觉得最最需要肯定的是电影本身要传递的意图:鼓励当下的年轻人去突破现有封闭的常态,打破麻木、打破逃避、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存在、去相信和追寻爱的勇气,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不是么?电影本身关注的状态、情绪、际遇、选择,主体也不止是年轻人,适用于各年龄段每个人,比如很多人特别喜欢男女主角音画分离进入对方童年的那一段,我还特别喜欢黄振开的爸爸老了坐在轮椅上喋喋不休骂他一事无成是个废物时,黄振开无声地走过去用李小乐的自他交换法拿走父亲的负面情绪的设置。这并不是黄振开和过去的和解,而是黄振开经历过爱情、经历过时间、真正见人见事后的成熟。这对我们每个年龄段的人,对每个社会中摸爬滚打带有戾气的人都适用。

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我觉得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电影的体量不够,时长一小时四十分,放入这么多的元素,大量的叙事信息、丰富的表达形式,确实给人满足之感。有的片段很有意思,但很短,没有足够充分的描述就快速进入下一个内容,就像观者刚进入那个气场想深入沉浸一下又迅速被拉了出去,跑步进入下一场不免有点气喘吁吁,电影的留白差一点,节奏有些散乱,导致该有的停顿、消化、思考空间预留不充分。客观评价,温仕培作为作者型导演,和之前的青年导演魏书钧和刘江江在剧本完整度方面是有差距的,但他关注的题材、发力方向的与众不同,以及独特的影像语言,渗透进观众情感的能力在当下的青年导演中是非常难得、稀缺的。情节的合理性问题,这个不是我提出的,我觉得一切皆有可能。是共同观影的小伙伴提的。小伙伴说黄振开在国外周游花完了所有的钱,为何回老家还能有钱开一个不错的餐馆?道明寺和李小乐当着便利店员为了挣钱又去卖车,又当回了便利店员,这切换太快了吧。这些疑问反映出的一致问题是这部电影的碎片化,用太多的片段穿起来,每个碎片都太小太碎了,很多是可以取舍的,青年导演大多做不好取舍,很多很纠结。还有几处有些幼稚尴尬,比如jimi hendrix和patti smith那里,比如女主角和朱珠说拜拜那里,反正天桥唱歌那个桥段和见义勇为的场景多少拍的有点尴尬。

另外一个问题,不是电影本身质量问题,而是影片定位的问题,起始没有必要定档七夕,虽然是爱情片但明显目标观众非典型情侣,应该换个思路和档期去宣发,作为一般的剧情片或者艺术院线平档上映,效果会好很多。和商业影片挤在同一个赛道,对偏艺术表达的作者电影是不公平的,因为百分之八十的人是看不懂也不想看这样的影片的。这类影片应该走另一套体系。它的评价体系也不能在套用商业电影的模版。当然,这匆匆上映背后其中肯定有许多不为我们所知的原因和难处,所以这是小问题。

表演方面,没什么问题,邱天是适合的,收放的掌握也是准确自然的,影片里没有问题表现很好,难能可贵的是她没有那些娱乐圈年轻女明星的虚假庸俗感。之前在《平原上的摩西》里就觉得,她的理解和表现是年轻演员里难得把自己放低又没有包袱的,而且脸和身体表达是适合电影的,得天独厚有灵气。而李小乐这个人物本身就是非传统的,其实在年轻人中,这样的女孩有很多,但从没有一部国产电影认真去表现过这些女孩的状态。朱一龙演黄振开这种带有脆弱感和封闭压抑感的人物毫无难度,理解度完成度很高,而且可以看出来他把自己的角色没有放到那么靠前的位置,他更多地是融入。从《河边的错误》开始一直是收着演的感觉,感觉这部电影给他展现演技发挥的空间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个角色从内核感觉和他自己有相似之处,以前朱一龙总演和他自己很远的角色,完全是另一个人,所以觉得非常惊艳,而这次他演得角色带有了一些自己的色彩,效果就没有那么惊人了,但从配合影片的整体效果来看是和协统一的,期待以后他可以去探索一些更加外向的、不一样类型的角色。

现在国内电影市场大环境,并不好,和整体经济状况有关,和过审趋严创作者的局促放不开手脚有关,和资本一窝蜂流入保守赚钱的项目有关,和社会整体的包容度不断降低、创新力疲软有关。其实不只电影,其他各个领域都需要各种声音各种题材各种质感的表达,也需要剥开层层迷雾和嘈杂,在干净的天空下百花齐放的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我还是希望给认真用心的创作者一些空间和支持,以更健康、宽容的心态去培育和鼓励,哪怕还不成熟。今年暑期档因为一些偏激不负责任的声音,把很多还不错的片子的评价都带向了其他不公正的层面,让电影脱离了电影本身,对创作者的后续表达和电影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这让人痛心。

温仕培的两部长篇,我自己觉得,和《热带往事》相比,《负负得正》已经明显进步了太多,不是小幅进步,是大踏步地进步,执导的能力远超过我事先的预期,必须表扬。温仕培这样青年导演的想法、对电影的理解和热爱确实应该被更多人看到。虽然离成熟还有距离,但整个创作团队在丰富表达方式的同时,还保有一贯的视听风格,更有关注当下提出问题并尝试给出思路的勇气,这不值得赞扬么?试想一下如果电影市场充斥以俗套类型长篇、重口味电影、一心捞钱洗钱的改编IP、滥制热门题材片,该多么可怕。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进步,一方面需要有利于创作者的宽松的环境、条件,一方面需要健康良性的舆论和观众的进步。还有完整清晰的政府支持和分类赛道。

另外多说一句题外话,上热搜的事件。我觉得倒不要被各种表象情绪、群体和立场所左右了,还是要看本质。既然讨论的如火如荼,说明有可讨论性,观点不是一种,那就会把多方面的现存问题引向深入,有沟通、有讨论,这才是良性的。看了深圳和武汉的路演片段,确实尴尬,负面评价也更多些,不排除别有用心之人的发酵,但其实也就是一般的舆论事件,没什么大不了,花钱买教训,倒是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引以为鉴,有很多之前忽略的东西可以学习。毕竟,电影不是只有生产制作环节,和商品一样销售环节和售后环节同样复杂,或许更加复杂,还受到很多不可抗力的影响。

首先,我觉得电影的宣发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都是基本手法。宣传物料……这个的作用其实并不大,当下已经没什么人会为了宣传海报、大屏、周边、广告啥的去选择走进电影院。都是成年人,有理智选择的能力。再说路演,浅层问题这个场合为何?既然是路演,路演是做什么的?路演的形式、目的到底是干嘛? 宣传、反馈、扩大受众层面。片方、影院、艺人、粉丝在路演里的位置?那现在路演的效果到底有没有达到?这种观影后现场交流的路演对宣传的作用目前有多大加成?还要不要路演?是否可以有更有效的宣传形式?正常的电影宣传是谁来主导?资方?导演?宣发团队?明星还是什么别的势力。我看这个暑假各个电影的路演都很风风火火、各种媒体平台的宣传也都落不了空,但为什么宣发的效果都十分有限,甚至纷纷找不到合适的宣传点呢。

至于现场的碰撞,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爆发出来?沟通机制是否真出现了问题?演员和明星的分界在哪儿?粉丝和演员的距离、粉丝对作品的实际作用、业界和大众的认知。朱一龙的身上显然是牵扯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个情况也不独他一份,他在这部电影里联合监制承担的责任也与以往不同。但演员直接面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回应,我觉得是勇敢和真诚的。

总之,事情被炒的根源在哪儿?各方都应该复盘反思一下,从小的方面来说,片方、宣发团队、工作室、粉丝可能都委屈,也可能都有问题。真正可怜的是主创。辛苦的付出认真打磨作品,但最后被关注的不是电影本身。从大的方面说,会不会打击这类作者向电影创作的信心?在没有政府资金支持下的文艺电影该如何生存。电影不是孤立的,各环节都有运行规则,立项环节、制作环节、报审环节、宣传环节、上映售后环节,哪个环节有问题都是掉链子的。专业人士应该引以为鉴好好规划下今后的策略。

电影是否要分类型做好精准定位?或者说找好有清晰分类的受众?明确不同来源的投资?很多国家都有自己成熟的艺术院线或艺术影院,甚至单一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资助艺术电影。法国、日本、意大利,甚至美国,都相对成熟而固定。我国虽然也有艺术影联和艺术院线,但作用形同虚设。当然更没有政府扶持和像日本的艺术基金会或财团出资。我自己本身是不希望分类如此清晰的,更愿意各种风格放在一个盘子里被更多的大众看到。但显然,目前的形势下效果不佳。

我觉得像朱一龙这种级别的演员,有幕后意愿,有表达意图,做联合监制,有胆量、有意愿去与年轻导演合作进行非市场化的有一点冒险的尝试,顶着压力尽自己的力量去创作不一样的明显不是奔钱去的电影,是非常有责任感有艺术追求的。毕竟他自己也身在资本市场里。但同时,他本身的咖位和风吹草动对巨大体量粉丝的影响力反过来也是非常考验创作团队和他本人的。因为粉丝群体年龄整体不大,还没有同样足够成熟,信息完全不对称,想问题容易偏激幼稚,网络舆论的复杂性也深不可测。轻率的发言其实并不是表达自己,表达的内容很有可能是被裹挟的。在这个人人都希望表达自己情感的年代,是需要在冷静思考和沉淀后再精确表达的,世界不是幼儿园抢玩具。各方最好能冷静判断,心能大些,宽容一点,理智一点,戒除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玻璃心。但说实话,思维幼稚群体短期也不能一下成长成熟,只有经过事情经过时间。都看长远些吧,大家都是成年人,回归电影本身,关注电影本身,大浪淘沙,浮尘和谎言终会被时代的风带走,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更珍贵。起码我判断《负负得正》是会在多年后会被拿出来再分析的有意义的一部电影。当下是看不出什么的。看了应对,感觉朱一龙是很谦逊但也很坚持很有独立想法和血性的演员,情商智商很高,也有足够的艺术审美,我相信这次的事件是提前打破预想,面对现实,祛魅个人,未尝不是好事。是会转化成经验的一个小考验。理智、信任、距离,是电影市场中各方当下最需要的。而基础教育、礼貌教育、尊重教育、集体意识教育、艺术教育、性情培养、市场涵养,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至于票房。票房不是一切,票房的高低和一部电影质量好坏并不是正相关的,代表不了一部电影的质量。现下唯票房论实在简单粗暴,渲染胜利或失利的标准实在太过功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大家都懂。票房焦虑大可不必,因为每一部电影上映之前,目标票房是多少,未到目标的情况怎么应对,我相信片方都是各种情况都想清楚了的,后果也是能承受的。特别是偏艺术向的电影,无论谁演票房都不会很高,像《河边的错误》3亿票房的奇迹我觉得短时间内不会再有。而且也不可能一个演员能永远扛票房,那是不可能的,这个想法基本和沙漠不会下雨一样荒谬。认清现实,早认识早通透。


负负得正(2024)

又名:Land of Broken Hearts

上映日期:2024-08-10(中国大陆)

主演:朱一龙 / 邱天 / 蒋奇明 / 朱珠 / 

导演:温仕培 / 

负负得正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