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期末的最后一节哲学课上,老师提出了关于天启之灾的三个实验,以全班20个人每人抽签来决定自己的职业,而自己则作为“神秘人”身份不被知晓。
随后三次的实验都以“团灭”结束,不同的是,第一次的实验来源于“理性”,无论是公投留下的人还是将老师拒之门外,都由理性决定,有迹可寻。这其中老师的身份为“神秘人”并且其站在“上帝视角”,由此看来拒绝“上帝”人类最终也会走向毁灭。
第二次实验源于“人性”,在每个人添加一条备注后,公投留下的人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来源于人性,例如对埃博拉病毒的恐惧以及对切除子宫无法受孕的女性的放弃,同样,在进入避难所后所关注的问题也转变为“繁衍”,在有人对此进行反抗时,老师以暴力镇压,受到重伤后选择开门,所有人一起毁灭。这时老师可以说是纯理论者,也验证了开篇学生说他是“二元论者”。但是最后他的做法却完全受感性所掌控。以此来表明纯理论者也将无法生存。
第三次实验由女主来决定留下的人,出发点完全来源于感性,“我的逻辑已经混乱”在这时,她的出发点已经不是我们应该怎么生存下去,而是我们如何感到生存的快乐。由此诗人,歌唱家,红酒鉴定师都被留下。有趣的是作为同性恋者也被附有存活的意义,以此看来,在女主心中不存在谁的生命高人一等,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生命同等珍贵。并且在最后核弹落在岛上,在老师射杀一人还是“团灭”中,选择团灭而不是生存也是出于内心的自愿选择,也可以说对于强权的反抗。而也只有第三次实验中表现出了人所具备的团结。
关于这三场实验其实只是老师对于求而不得女主喜欢的男主的戏耍(好像有些绕口),简单说就是老师将自己放在“神秘人”的强大位置,与男主“一个同性恋农民”做比较,以此来表示女主选择男主是个错误,明明自己与女主更加般配。于是在前两次实验中,第一次因为女主认为自己是个危险的人而将自己拒之门外,于是女主们因为不知道密码团灭;第二次在男主是个同性恋并且出轨的情况下,女主只是赌气与自己做爱,所以在自己受伤的情况下开门团灭。(好像有点病娇)。
那么其实最后女主对老师也进行了救赎,两人确实很般配,但是却因为两人都看的太清楚太明白而不可能在一起,相比之下女主和“什么都不知道”的男主才更有可能在一起。翻译过来就是“我是喜欢你的,但是我们不能够在一起,你很好,所以请你活下去”。
所以有了最后三次老师上楼的镜头。第一次拉开抽屉是个三明治,他吃了,这是因为“生活”,也是第一个实验“为了活下去”;第二次拉开抽屉是把手枪,这是“死亡”,枪声想起;第三次他选择不拉开抽屉,也就暗喻了女主的救赎起到了作用,让他从“行尸走肉的活下去还是选择结束生命一死了之”的选择中走出禁锢,迎来新生。
当然也有解读说枪声的响起,暗喻着对自己陷入“死亡就是解脱”想法的结束,最终走出哲学的死胡同,送走女主,开始新生。当然可能今后也不会再有和女主一样懂得自己想法的人再出现。
可以说整部影片揭示了关于“理性,人性与感性”的关系,缺一不可,不可独一而活。而开篇所提出的“无限猴子”论,电车难题,福悖论等几个哲学论也引人思考,可以说算是比较不错的“伪”哲学电影了。

末日哲学家The Philosophers(2014)

又名:末日公投(港) / After the Dark

上映日期:2013-08-21(德国) / 2014-02-07(美国)片长:106分钟

主演:詹姆斯·达西 James D'Arcy/苏菲·洛 Sophie Lowe/达里尔·沙巴拉 Daryl Sabara/弗雷迪·史卓玛 Freddie Stroma/瑞斯·维克菲尔德 Rhys Wakefield/邦妮·怀特 Bonnie Wright/雅各布·雅迪斯 Jacob Artist/乔治·布莱顿 George Blagden/菲利帕·库特哈德 Philippa Coulthard/凯蒂·芬德莱 Katie Findlay/娜塔莎·戈特 Natasha Gott/泰瑟·哈桑 Taser Hassan/香奈儿·比安卡·何 Chanelle Bianca Ho/达流士·胡马云 Darius Homayoun/辛塔·劳拉·基尔 Cinta Laura Kiehl

导演:约翰·赫德斯 John Huddles编剧:约翰·赫德斯 John Huddles

末日哲学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