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它向我展示出许多如今被多方转发引用并能激化多元争议的哲学问题与思考。想要了解哲学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末日哲学家》。


这部电影的场景设置为一群学生正在教室中上他们毕业前的最后一节哲学课,这节课向我们展现出如今在聚餐甚至求职时有可能会遇见的思维实验,比如:

1. 无限猴子定理

它是灌输“无限”概念的经典方式。把一只猴子放在打字机前,让它永无止境地敲打键盘,假如,给予它无限的时间,最终,它能够依靠随机的打字动作,打出一部完整的、一字不差的《哈姆雷特》剧本。但是,假如,让它在特定的时间内,打出一行准确的文字,概率却微乎其微。因此,当时间达到无任何限制的无限时,所有事件在概率上,都会有实际发生的可能。


2. 电车难题

一辆失控的电车正全速冲向5名被绑在铁轨上的人,不过,你可以拉动眼前的转辙器,让电车驶向另一条只绑住一个人的轨道。你会如何选择?绝大部分人会选择以少数人的牺牲来换取多数人的利益,站在功利角度,也许这就是最正确的选择。假如,我们转换一下情景又会怎样?

假设当时没有转辙器,不过,铁轨旁站着一名胖子,他的体重足以让电车脱轨,你会把他推向电车么?与第一种情形相同,都是以牺牲1个人的方式来挽救5个人,但是,如果我们做出与前一种情形相同的选择,那么,我们脑中的算计行为,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谋杀。

拉动转辙器或者推胖子一把,这两种行为都是谋杀。当然,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选择是绝对正确或者错误的,因为任何一种选择背后的角度都能成为使该选择站住脚的支撑平台。


3. 无知是福悖论

你悬在距离地面有百米之高的雅加达高楼上并向三位好友发出呼救。当好友冲过来救你时,却因为担心有可能会发生在拉你时被拽下去的情况,而选择停止施救。最终,你摔下去却没有死。你会选择回到从前并当作从未考验过好友么?选择无知或装傻,一辈子做朋友会让你更开心么?

还是选择了解真相并接受现实,心知好友靠不住,即使在生死关头也无从依赖?然后,忘记旧友,大步向前,也许能找到新的朋友,同时,也意味着你可能会继续从其他高楼上摔下去。


以上三个设定还不是最有意思的,当老师引出终极思维实验时,让我顿时联想到如今流行的桌面游戏:

背景设置为即将到来的末日,课堂中的每个人都将获得一种职业,通过对职业的理性逻辑筛选,最终由全部21人投票决定出哪10人能够成为进入秘密基地躲避末日灾害的幸存者。这场思维实验还有许多场景与规则设定,十分有趣,既然是推荐,那我就不再多做剧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其实,从整部电影来看,它向我们传达出许多信息,比如:

1. 究竟是理性还是感性在推动世界的进化?

我想,剧中并没能给出答案,从游戏效果来看,理性与感性的后果都面临团灭。


2. 究竟是职业还是一个人在末日群体中的作用更大?

剧情已把职业在末日群体中的重要作用做出解答,不论站在理性与感性的角度上,职业的作用都在群体的选择与追逐的普遍价值观中发光发热,不同的是,群体在某一时刻对该职业的优势的解答,它并不能代表任何一个存在的职业没有价值。

而一个人在末日群体中的作用超越职业限制,电影已做出解释。首先,假如末日到来,及时行乐与生存繁衍相比,选择后者的概率更大,对于背负繁衍重责的末日群体而言,个人的基因优势、健康指数、智商指标、性格气质、生育能力等等综合指标都将更为一个人对末日群体的作用大于一个职业的佐证。


3. 哲学之于现实就像手淫之于做爱

电影给出的答案很明显,刚看完时,因为剧情信息量很大,传达的思考很多,所以没能想出这句话究竟想表达何种意思的头绪。不过,在大概整理思绪之后,我想到一个解释,仅是个人观点。电影开头时男主上课迟到,老师说起莎士比亚关于守时的名言:“宁可早三分钟,不可迟一分钟。”女主在后面已经把答案告诉我们:“对孤独的人来说,守时可不算美德吧?”

无用论:在有爱爱对象时,选择自己解决的概率不大,所以无用;就像对于孤独一人的生活而言,守时无用。

有用论:在有爱爱对象时,选择自己解决的低概率依然存在,就像孤独一人生活时,也可以选择守时。

中间论:当爱爱不能在所有需要的时刻发生时,自己解决成为一种必要途径;当人不会总生活在孤独中时,群体的出现加大守时的重要性。

单独看待“哲学”,或者将“哲学”置于“现实”中来看待,这是个人视角与选择。


4. 下课时的剧情反转,究竟想传达什么?

我想,它的含义与末日游戏的含义具有相关性,揭示未知事物,指引我们从黑暗中走出。正如反转时表达出的爱的讯息一样,不管它是何种形式,或者被不被接受,都是爱的某种表达形式。我的理解为,爱始终是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知事物,它的短暂与无形,让追逐的人们持续创造并前行。

这段剧情反转,我看到一碗鸡汤,饮不饮,随意。


5. 最终老师一个人时的结局究竟想说什么?

我只想引用莎士比亚著作《哈姆雷特》中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莎士比亚与其著作《哈姆雷特》始终贯穿全剧,也许这就是导演对大师与其著作在哲学领域深远影响的认可,以及向观众发出的指引,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哲学,这个问题并没有准确答案,但想要了解哲学的朋友,可以从莎士比亚与其著作《哈姆雷特》开始。

以上,为个人对电影的感受与思考。

末日哲学家The Philosophers(2014)

又名:末日公投(港) / After the Dark

上映日期:2013-08-21(德国) / 2014-02-07(美国)片长:106分钟

主演:詹姆斯·达西 James D'Arcy/苏菲·洛 Sophie Lowe/达里尔·沙巴拉 Daryl Sabara/弗雷迪·史卓玛 Freddie Stroma/瑞斯·维克菲尔德 Rhys Wakefield/邦妮·怀特 Bonnie Wright/雅各布·雅迪斯 Jacob Artist/乔治·布莱顿 George Blagden/菲利帕·库特哈德 Philippa Coulthard/凯蒂·芬德莱 Katie Findlay/娜塔莎·戈特 Natasha Gott/泰瑟·哈桑 Taser Hassan/香奈儿·比安卡·何 Chanelle Bianca Ho/达流士·胡马云 Darius Homayoun/辛塔·劳拉·基尔 Cinta Laura Kiehl

导演:约翰·赫德斯 John Huddles编剧:约翰·赫德斯 John Huddles

末日哲学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