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主导的前两次实验,大家在悲观压抑中做选择,努力生存,结果死了。
第三次,女主角为主导的实验中,大家用“爱”的感性做选择,快乐生活,结果还是死了。
所以说,老师就是一个绝对的理性主义者,女主角就是一个宣扬“爱”的圣母傻白甜。
NO!
如此理性的老师会认定女主为最聪明的学生,为认为她是这世界上唯一可以懂他的人,会成为情人,可真的不是因为他缺爱啊。

一个极端理性主义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个人拙见,不是老师那样,而是女主角那样的。
老师的理性主义可以说成是一种信仰,而女主角却完全有了所谓的上帝视角——不仅认定这个东西,而且玩弄这些东西。
她的第三次实验,所起到的角色想什么?所有人都相信她,精神领袖有没有,而最后,所有人都愿意为“爱”献身有没有,生命的利益都在这种伟大的“爱”之下显得无关轻重了。
如果真的是要宣扬爱,影片的结局会是大家一起创造出一个新世界,毕竟留下的人智商能力都不错,鲁滨逊原本也不是什么野外生存专家来着的啊。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女主角其实和老师一样,早就看到了最后的结果,而且看得更远。她选择欺瞒,不把那些理性的真相给揭露,转而用“爱”这种听上去特别高大上的思想影响所有人。大家沉浸在一片祥和快乐之中,置生死与度外。

尤其是最后一段”地下情“曝光的戏份,理智如老师情绪是失落与难过的,而女主角冷静得如此冷漠(那个内心充满爱的圣母是这个样子)。
他们彼此认定是最适合彼此时,女主能够冷静说出他们不适合。那个恋爱中的女人能如此冷静分析——不适合的原因是他们都太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所以男主角那种”不够聪明“的人才适合她。

所以前面说绝对的理智主义者是女主角那样的,她看透了一切,足够冷漠的享受着”善美“,而不去捅破那个”真“。
薯条哥那种纯属YY的幻想被大家所认可的时候,谁还有理性。
于是大家面带鄙夷和同情的留下课本,对学了一年的哲学表示”哲学之于生活,就像手淫之于性爱“的无所谓的态度。大家面带笑意的离开,像是单纯的孩子终于用自己的爱证明了大人的理性只是偏执的错误。

而带领他们领略了这一切的女主角,却对那个强硬逼迫他们学会理性思考的老师说”You trouble me(你妨碍我了)“

最后的最后,老师三次上楼的迷之结局,不仅仅是画面,背景音乐都有了明显且刻意的不同。当最后,老师闭上眼睛的画面,接着是女主睁开眼睛的画面时,是不是说明,最最顽固的分子,也被”爱“所”教化“了呢?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是个人感受,所以可能真的只是我内心比较阴暗,想太多吧!

末日哲学家The Philosophers(2014)

又名:末日公投(港) / After the Dark

上映日期:2013-08-21(德国) / 2014-02-07(美国)片长:106分钟

主演:詹姆斯·达西 James D'Arcy/苏菲·洛 Sophie Lowe/达里尔·沙巴拉 Daryl Sabara/弗雷迪·史卓玛 Freddie Stroma/瑞斯·维克菲尔德 Rhys Wakefield/邦妮·怀特 Bonnie Wright/雅各布·雅迪斯 Jacob Artist/乔治·布莱顿 George Blagden/菲利帕·库特哈德 Philippa Coulthard/凯蒂·芬德莱 Katie Findlay/娜塔莎·戈特 Natasha Gott/泰瑟·哈桑 Taser Hassan/香奈儿·比安卡·何 Chanelle Bianca Ho/达流士·胡马云 Darius Homayoun/辛塔·劳拉·基尔 Cinta Laura Kiehl

导演:约翰·赫德斯 John Huddles编剧:约翰·赫德斯 John Huddles

末日哲学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