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着回忆这部影片,在手机上敲打下这些文字。
雨夜,准备考大学的小康无聊地用圆规扎死了一只蟑螂;在台北的另一个地方,与小康年龄相仿的阿泽带着他的哥们行窃完之后,直接走进游戏厅,玩了一个通宵!
但,影片的开始并没有告诉这两组人物姓谁名谁!
甚至可以说,影片开头主角并不是这两组人物,而是其背景音:雨声。
雨声无处不在吞没了两组人物!
抛开别的不谈,开头交叉剪辑使我想起希区柯克的《火车怪客》。
希胖的这部影片的开头预示了两个主角终将碰面。
而《青少年哪吒》影片开始也预示着两主角终将碰面。
两片都是双主角的模式,好莱坞经常应用这种模式。要么两个主角相互斗争,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往往最终正确的价值观胜利了;要么两个主角相互吸引相互帮助,最终共同完成某个任务!
但这部影片却滑向一个令我们非常意外的方向!
介绍完小康和阿泽之后(再次提醒影片开头并没有介绍他们的姓名)。
第二天清晨阿泽骑着摩托车和朋友告别,回到了家。遇到了刚和自己的哥哥(剧本上如此写的)做完爱的少女阿桂。阿桂搭上阿泽,让阿泽用摩托车送她到工作地点。阿泽同意了。至此,我们相信阿桂和阿泽一如其他好莱坞影片终归会在一起,但,这是一组什么样的鸳鸯呀!阿桂刚刚才和阿泽的哥哥做完爱!
十字路口,用摩托车载着阿桂的阿泽和乘坐父亲的破出租车上补习班的小康不期而遇了!
注意此处呼啸的摩托车和破出租车的视觉对比。
小康似乎被生命完全不同自己的阿泽吸引了,一如我们期待了那样。
但,阿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有没发现《青少年哪吒》中阿泽唯一家长身份的哥哥并没有出现在影片中,我们只知道他的房间在阿泽隔壁,和阿桂发生了一夜情。
我们可以认为家长身份的缺失正是导致阿泽的迷茫,例如偷窃!
但是小康的家庭是完整的,他有父亲和母亲。
虽然这个家庭还生活在过去,或者说这是一个标配的传统中国家庭。
随着影片的不断发展,我可以说,即使小康的家庭,父母也是缺失的,虽然他的父母一直作为影片的次要人物一直出现!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父辈与小康之间是隔阂的,例如小康和父母没有商量就退了补习班的学费;母亲误认为小康是哪吒投胎,而小康也竟然装作哪吒附身在母亲面前装身弄鬼。从这一方面来说,小康的父母身份也是缺失的,他无法把父母当作偶像从他们身上学到传统的东西,以应变周遭的社会。
所以,小康和阿泽是一样的。他们都需要偶像。影片中,关于偶像的图腾经常出现,最显著的是游戏厅中挂着《终结者》中斯瓦辛格的海报。
再次回到第二天清晨的那个十字路口。小康和阿泽相遇了,小康近距离地望着载着阿桂的阿泽,但是他的视线落在阿泽身上。
阿泽也成为了小康的偶像。
小康是怎么学习他的偶像呢?好莱坞影片中两种不同价值观的人往往是竞争或者相互学习关系。该片粗看,小康和阿泽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貌似价值观也是不同的。
小康退了补习班的钱(事先没有和父母商量),用这些钱小康跟踪阿泽,几天都没有回家。
我们被接下来小康的举动震惊了。小康住进了阿泽和阿桂幽会的同一家旅馆,故意破坏了阿泽的摩托车甚至恶作剧般骑着自己的摩托车跟着推着被破坏的摩托车的阿泽,甚至两人再一次对视了。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这还要从阿泽的这次幽会开始说。阿泽总是面对笑容地和阿桂聊天搭讪。我在上文中提到,二者必然会走到一起,或者说我们必然会预见影片之后某个时间点,二人必然会发生一如阿泽的哥哥和阿桂的一夜情。
一夜情就发生在这次幽会。我们会发现这是怎么样的一夜情呀!没有激情没有呻吟,阿泽在自己渴望的和阿桂的一夜情的时候,慌张了,失落了,迷茫了,一如小康一样。
那小康怎么可能在阿泽的身上学到什么呢?!因为二者都是迷茫的人呀!
好莱坞的学到即成长的模式在这部影片中断裂了。这也是我们看完此片的迷惑。现代社会,每个个体用他自己柔软的身体迷茫地对抗着这个社会,没有答案,没有手段!
影片的结尾,又一次清晨,小康出现在台北街头西门町的天桥上,貌似找不到出路。
联想到另一部青春题材的伟大电影《无因的反抗》也是同样的结尾,第二天的清晨。《无》中三个主角是痛苦的,呐喊的,三人某种程度相互学习了,成长了,导演用清晨作为结尾暗示着他们可能美好的结局。
但,《青》呢?两位主角没有呐喊,他们只是痛苦着,迷茫着。和影片开头状态一样的小康和阿泽,他们没有变,社会也没变,结局我们猜想也没有变。

青少年哪吒(1992)

又名:Rebels of the Neon God

上映日期:1992-12(金马影展)片长:106分钟

主演:李康生 / 王渝文 / 陈昭荣 / 陆弈静 / 苗天 / 任长彬 / 

导演:蔡明亮 / 编剧: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青少年哪吒相关影评

非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