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8-08

地爆天星 • 脚注:脚注

“他坚定不移的认为自己的职业,不过是一个老师。但在我看来,他应该至少可以填上讲师,甚至是教授、语言学家。”在别人想要赞美他的时候,努力的让事实看起来偏向谦逊和推诿是比较折中的一个方法。

而永远的不拘束于握手,拥抱。却是一个更清楚的真相。这个固执的形象是深入到他研究的文化里面。一个不可思议的坚韧和堆砌。让他自己造就了“堡垒”的形象。像是文化的堡垒,知识的堡垒,行为处事上的堡垒。且不是什么“崇高的”,让人“敬畏的”。更谈不上富有“生动”、“有趣”。他在公共场合里表现得自我。嘴巴紧闭,眉头紧锁,眼睛尽量的不与人对视。是一种不善言谈的举止和更为确切的,他自己认为的是,他们在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里,端着一个红酒杯,手腕上戴着相同颜色的扣带,嬉笑玩耍似的,一本正经的样子去高谈阔论地评价一个人。在一个粉饰得庄严、对称、庞大的场合,还有一些双手交叉在前的,穿黑西装,挂耳机,形似保镖的人站着,显得尤为的没有意义。

是的,他看来没有争议,但内心里面实在是委屈了。他不只是,被人们已经过度泛滥使用了的一个名词——“老师”。更严格意义上来讲,他却是认为自己称得上“语言学家”。但怎么反驳呢!是站起来大声的抗议、声讨。那么他看起来像是那些模仿有限的物品的样子的人们而言又有什么不同。清者自清,他自我的评价系统里面,真正的伟大和有意义。应该把时间花在追求东西起源的深刻琢磨上,哪怕是这件东西的一个碎片。达到精准的正确,才能够得上布满流苏的花边毛毯上的一个小角落。

实在是有人谦逊的承认他的古怪为一种美德上的“谦逊”。那么他会把他公然发表的言论精心地剪下来,用固体胶粘在一张纸上,再拿钢尺来抹平,放在一个透明的胶袋里,夹进一本叫做“杂奖集”的册子里面。然后继续的重复着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像是专注的看报纸,听广播,查阅资料,搜集书籍,走相同的一段路。来以示他并没有被这些恭维所干扰。但他有时都怀疑自己是否正如自己评价自己的那样伟大。因为,一旦书房的门关上了,一墙之隔,靠门边的一个位置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偶尔地会站在那里,偷偷的听上一段交谈的话,然后力求自然的回应或在得到关注的情况底下消亡于沉默。

公正的来说,他的宿命应该和他每天走的那条路上的一个纪念标牌一样。

上面写着:“纪念被谋杀的某某某博士,在前往国家图书馆的途中,丧命于此。”

脚注הערת שוליים(2011)

又名:注脚风云(港) / 学术父子 / 抄袭风暴 / 注脚 / Footnote / He'arat Shulayim

上映日期:2011-05-25(以色列)片长:106分钟

主演:利奥尔·阿什肯纳齐 / 阿尔玛·扎克 / Shlomo Bar Aba / Alisa Rosen / Micah Lewensohn / 尤娃尔·莎夫 / Nevo Kimchi / 

导演:约瑟夫·斯达 / 编剧:约瑟夫·斯达 Joseph Ce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