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价值和体现价值》

一部以色列的影片,真的很少看该国作品啊!全片很多场合,都是警备森严,才真的会让人感受这是中东要地!
不发诙谐的开场,夹杂很多动画风格的叙事演进。
教育部和评奖委员会等人士磋商、争论如何确定最终获奖人的剧情,全部发生在一间仅容7人的小屋!让我不得不猜测导演是来自前苏联或者根本就是10年前才从白俄罗斯过去的,因为让我想起很早以前看过的那些国家拍摄的具有同样叙事方式的剧情!


故事不复杂,生活在耶路撒冷的父子二人都是在希伯来大学,研究犹太法典、古代文献的著名学者,儿子是受到父亲感染而踏入象牙,但青出于蓝且远胜,著作等身,声誉卓显。
父亲却是默默耕耘30年,进行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从家前往国立图书馆,考证法典的各类分支及语言逻辑,目的无疑是纠正现代批量印刷经卷的那些错误,恢复正统犹太教的正统道路!说白了,他就是一个不断在现代经书上打补丁,写注脚的考证者。
30年如一日,枯燥乏味的长期工作,换来的当然是没多少认同(儿子说包括他自己在内,全世界只4人领会)。因此获得以色列奖(全国学术最高奖,每年一度,总统+首相亲自参与颁发),也是遥不可及!

不料,这一日,幸福而来,父亲获得教育部电话,告知获奖;而实际却是阴差阳错,姓氏相同,名首字母亦相同的儿子获奖!
儿子不忍父亲多年夙愿落空,而慷概陈词评委主席,放弃自己一生可能获此奖的未来机会,甚至亲自撰写父亲的评审意见,终于使得将错就错,父亲成功!
可惜,多年来已然感觉无望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面对和儿子共同的研究课题,丝毫没有传承之巧言,直叙儿子为花架子、巧八哥,不踏实,无根基!
最后,聚光灯下,父亲登上领奖台,一切回归平静!

30年如一日,父亲阐述自己的工作就像在一大堆古陶片中清理、归档、测绘与脚注。目的是,为了后人可以有朝一日,顺利从碎片中获得有用之讯息,找到陶片碎裂前那个陶罐的影子,或者陶片够多、脚注够精细,甚至还能素描一幅有缺损的陶罐图呢!
但是,但是,父亲言辞灼灼地告诫,任何想拼出一个完整古陶罐的心,都是白费,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古陶罐-----他的含义是,必须是那个陶罐所有的碎片都被找到,且每一片所在位置都完全没错,那才可能拼出,但是,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在投资者中,很多人努力想寻找那个陶罐,因为一旦拼出来,卖个好价钱。有了这个出发点,因此“是否可以拼得出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只有一个结果了!
很多年来,找到拼出的图谱、方案、索引,多少人在努力,从神意巫师到价格操纵,再到趋势发现,再至价格发现,及至价值探寻,又到价值发现,并落于似乎全民价值观!

陶罐找到了吗?被大众认可的成功投资者,近百年以来,似乎就是图书馆上列一架子也就完了!
他们又谁拿得出陶罐呢?答案是:没有!
有的是指各位大家说“在拼”,说“拼好”,说“拼过”!

可惜,作为投资者,徜徉在市场中,目的是体现价值,无论体现的是自己亏钱的价值,还是不亏的价值,总之要体现!
发生在学术界的,历经30年精耕,而终被世人了解的情况,在这里是不可能的!
设想,一位亏了30年的投资者(真能亏,有本钱,哈哈),终于在那一天获得了全球价值投资者最高荣誉,被载入史册(《亏钱大萝卜榜》?);
亦或,一位研究价值投资理论30年的著名学者,终于在第30年前往市场开了户,决定用理论来实践了,一出手买了2股茅台......

呵呵,这些设想,都是空想!都是那个“陶罐”!
但是,寻找价值和体现价值的捷径在哪里?若没有,是否需要30年的“自闭”来坚守?

脚注הערת שוליים(2011)

又名:注脚风云(港) / 学术父子 / 抄袭风暴 / 注脚 / Footnote / He'arat Shulayim

上映日期:2011-05-25(以色列)片长:106分钟

主演:利奥尔·阿什肯纳齐 / 阿尔玛·扎克 / Shlomo Bar Aba / Alisa Rosen / Micah Lewensohn / 尤娃尔·莎夫 / Nevo Kimchi / 

导演:约瑟夫·斯达 / 编剧:约瑟夫·斯达 Joseph Ce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