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国产美食纪录片似乎在高级和文艺的路上越走越远。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堪比艺术品,从节目配音配乐到拍摄形式,都给观众一种“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食”的错觉。如果说这些纪录片赋予食物以艺术的话,那么《下饭菜》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用最接地气、最朴实的方式,记录每一道菜肴的诞生。
始于平凡,记录平凡
从云南鹤庆到福建连江再到江西婺源,摄制组将“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八个字贯彻到底。每个寻味之旅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必是菜市场,问话开篇也一定是“你觉得最能代表当地的一道下饭美食是什么?”
五期节目十道菜,没有一道菜的食材是难以寻到的,没有一道菜的制作步骤是繁琐的,没有一道菜的炊具是不常见的,甚至,没有一道菜的烹饪者称得上是专业厨师。蚕农、茶农、干货店老板……火腿、带鱼、猪蹄、土豆、腊肠…… 普通的人,普通的食物,普通的故事,却透过屏幕让人感受到了平凡而有趣的幸福。
云南鹤庆,做羊乳饼夹火腿的杨美玉和她丈夫以养蚕为生,辛苦几十年就为了能把两个女儿供到读大学,因为在农村,家里有一片菜田,也养一些家畜,作为日常食物的来源。但最常见的食材,也能做出美味。新鲜挤出的羊奶,放入锅中煮沸,再把纯天然的植物藤水倒进去,让奶在热锅中慢慢浓稠、渐渐凝固,白色的半固体时不时翻转一下、冒出几个热泡泡,食物就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一般鲜活。做好的羊乳饼贴上火腿,放进锅里蒸三十分钟,食材的滋味再次被热气唤醒,奶香和咸鲜相互渗透,再配上一碗辣椒蘸酱,一份羊乳饼夹火腿干掉两大碗米饭完全不在话下!
湖北恩施的茶农夫妇家境贫困,几十年前家庭收入还只能满足温饱需求,靠干农活来供孩子们读书,但还是交不起更多的学费,最后常常考第一女儿只能读到小学毕业,儿子也就读完了初中。一档美食纪录片,在一道菜肴的诞生中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记录的却不仅仅是食物的风味,更是人生百味。现在茶农夫妇的经济状况好转,给拍摄组做饭时毫不吝啬往大锅里放土豆、砍一整只腊猪蹄,阿姨又可爱又朴实,一边做饭,一边和导演组唠嗑家常,“你给我儿子找个媳妇,我就给你多砍一只猪脚”,好有生活气息。他们的生活虽然不富裕,却认真乐观又充满精气神的过着每一天。
干饭人,干饭菜,干饭魂
想要干饭,打开胃口的下饭菜必不可少。腊猪蹄炖土豆、柴火矮脚鸡、小炒肉、腊肠炖萝卜……啧啧啧,每一道菜都是干饭精品!炒菜和炖菜逼出的汤汁浇下去浸到白米饭里,再挖一勺菜盖在饭上,大口大口的扒饭,这滋味!
寻找美食是认真的,可爱也是认真的
一部纪录片,让我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笑出来的体验也是第一次了,这是一群有趣灵魂的碰撞。这场寻味之旅基本在乡镇穿梭,年纪大的当地人多用方言交流,自从有次一位老人说听不懂摄制组普通话之后,他们变开启了蹩脚的方言提问模式。很多当地居民听到摄制组非常不地道的地方话,都会用一种谜之眼神望着镜头,那种隔着屏幕溢出来尴尬真的太好笑了!
还有好多好多可爱的当地居民,比如,拍摄组问恩施的下饭菜是什么,当地人回答清一色的素菜,并且很朴素的说“那肉很贵啊”;推荐自家特产时,骄傲地反问摄制组“你们那里有没有……”,话里带着满满的胜负欲。最有意思的是湖南醴陵那位卖辣椒的大爷,他夸赞自家辣椒又香又甜,被问“生的不能吃吧?”,大爷二话没说掰断一根辣椒就往嘴里送,摄制组在线质疑被diss,真的太有意思了!
要说有什么不满意,就是太少了,不够看,期待能看到更多地方的下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