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于中国电影资料馆,来的人很多,不清楚是不是满座,但豆瓣上没看到有人写影评,于是决定自己写一篇。这些影迷有看起来青涩呆板的学生情侣,也有留着长发的男生、纹着纹身的女生,以及性别很难判断的青年。无论什么形象,我只希望大家认真欣赏影片,不要因为锡兰拿了金棕榈就来扎堆围观,关注影人,更要关注作品内涵。

先说片名,这个中文名应该是台湾发行方译的。看片之前觉得这个名字很诗意,看完觉得这样译有点略直白,与片子整体风格不符,还是直译为《气候》更佳。

片子一开始就是荒凉的庙宇,嗡嗡的飞虫声,出场就貌合神离的夫妇,给我的感觉像是在沙漠拍片,演员和观众都烦躁难耐。紧接着,专注拍照的男主摔了一跤,爬起冲着山顶的女主做了个无奈的表情,外出度假的夫妇终于有了一个交流,虽然只是肢体语言。接着是一个长镜头,对着女主的脸一动不动,她的表情慢慢地由无表情到茫然再到失落,好像是想哭。刚进场没几分钟就要面对这样一张脸,观众们不得不尽快进入锡兰式节奏。
晚餐时二人因为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当着友人爆发,这个对着桌子的超长镜头真让我不适,中间差点走神。之后沙滩边,飞虫声依然嗡嗡,女主的噩梦让我意识到,夫妇的矛盾比想象地要来得快得多,果然男主送走了女主,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接下来,雨季,找到旧情人泄欲的那个长镜头让我看得真纠结,整个过程毫无情感可言,说像动物般交配,其实连动物都不如。可见不仅现在,就算在过去,他对这个旧情人也没有任何感情可言。第二次幽会时,旧情人主动发起了挑逗,听见电视说地震的男主却一点也硬不起来,可见他根本没有忘记女主。
需要吐槽一点的是,拿坚果往嘴里塞的那个动作,居然有人在后面笑,多么苦涩的画面,你把这当《分手大师》看吗?
看望父母那段,面对母亲渴望抱孙子的情感流露,男主只是苦笑,但内心一定已经下定决心找回妻子。

最后,大雪,不懂情趣的工科男教授细心挑选了那个只能放“致爱丽丝”的八音盒,试图找回她。买八音盒时“致爱丽丝”响起后,画面逐渐转移到大雪与行人中,同时切掉背景音,只剩“致爱丽丝”,听起来清澈动人。
在车上的深情告白,虽然毫无创意,但对于一个闷骚工科男来说,这已经是他全部感情的表达,看得出来他很渴望回到过去。而哭泣的女主也一样渴望回到过去。
那晚,他们的肉体重新走到了一起,也许是试图回到过去,但一觉醒来,工科男又抽风了……
飞机飞走,画面定格在了她的脸和纷飞的大雪上。

长镜头和人物特写太多,演员表情很细腻,同时非常考验观众耐心。

有人知道为什么是“献给我的儿子”吗?

适合分手的季节Iklimler(2006)

又名:适合分手的天气 / 气候 / Climates / Seasons / Les climats

上映日期:2006-10-20片长:101分钟

主演:埃布鲁·锡兰 / 努里·比格·锡兰 / 娜赞·克萨尔 / 穆罕默德·艾尔马斯 / 艾瑞福阿西 / Can Ozbatur / 乌富克·巴伊拉克塔尔 / 法蒂玛赛纶 / 艾岷·锡兰 / Semra Yilmaz / 弗里敦考克 /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 编剧:努里·比格·锡兰 Nuri Bilge Ceylan

适合分手的季节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