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在深夜一点十分看完,一分钟后我开始用录音的方式记下观后感。
因为不想忘记,这些充满人心热力的瞬间。
影片开端,早餐厅里充斥着叮叮哐哐的声音让我好奇,以为是做早餐的母亲受够了给一家人日复一日的服务,才弄出巨大的声响,因为要知道,在国外,对声音的把控包括说话的语气和取放东西的轻重,都是一个人教养的体现。当几个小长镜头过后,一家人坐在餐桌前,才逐渐明白,原来这里除了(女主)宝拉,其他人都是听障,自然开口说话也是问题,只能发出咿咿呀呀的音节。
片子主线其实很明朗,也的确是心里预设的励志和温情片,但是妙就妙在每个人演的那么自然,宝拉在家庭和梦想之间内心的纠结,父母从头到尾的态度转变,音乐老师独有的艺术个性,和男主的衬托。这里面个人最最喜欢的,其实是妈妈的表演,奋力的夸张,表达愤怒时的捶胸顿足,喜极而泣时的热烈相拥,甚至是日常早晨和女儿道别时的吻还有同心爱的男人的小小俏皮,都让人觉得戏剧性和生活化结合的那么到位。
说到妈妈就不得不提爸爸,这个男人如果除了听障外,只是个满腹大义,温情似水时而沉闷时而荡漾的养牛农场主。他说他要去竞选镇长,在被采访时认真的说因为这几年镇上的好多产业都倒闭,拉塞镇年轻人都出去了,这样下去镇子怎么办?他想通过一些手段让生活的这个地方重焕活力,并且自信的表达,聋哑并不会影响他竞选镇长。其实从这里,我们看出他们的世界还是太过单纯和正面,这样直白又果断的说除了聋哑这一点,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一直的环境只是养牛场-市集卖奶酪-家庭这三点生活而已。因为全剧里你都会看到,和厂商的对接,集市上贩卖奶酪和一些生活中涉及到对外交涉的事情,都是宝拉一个人去扛起的,这也就为后面矛盾的触发埋下了伏笔。还有当最后看过女儿的表演后,果断决定送她去巴黎面试,而之前从未显出来,让人觉得温柔的暗暗为此鼓掌。
还有一个小角色,可能被人忽视,但仔细看去也相当重要。那就是长着娃娃脸其实也一直在姐姐身边的弟弟。试想如果这一家只有听障的爸爸妈妈和一个正常的女主,也就不会引出在奶酪房妈妈泪如雨下的那段话:“当我知道你能听得见,我哭的好伤心,因为我从来不能和无听障的人融在一起。”这一段所有演员的表现都淋漓尽致到了极点,有人说这样的父母很自私,掩埋了孩子的梦想,其实不然,从这里完全看得出残障人士的心里是深深的埋着不安全感和自卑,她怕如顶梁柱的女儿走后,家中的生活重心都失散,也怕这么多年是自己的养育方法出了错,女儿是不是早已经对这个家庭有了负面的情绪。太多的想法或许呼之欲出,让妈妈爸爸在那一瞬间像赶走似的让宝拉出去。
也许各个年龄段的看同一个电影会有不同的见解吧,这几年来也喜欢上了看看别人的影评什么的,对男女主角浅浅淡淡的爱情,对弟弟和闺蜜奇妙的化学作用,对爸爸妈妈老夫老妻依然能打情骂俏的细节处理,都不在此篇谈论了。我想说这是我一刷片子的感受,除了我们对爱情的向往,对性的幻想和对梦想的追逐,其实身边更多的细节才是打动心底的事情,也有接触过聋哑的朋友,知道他们对感情的表达比正常人更丰富,更敏感也更热烈。那种眼神交流的灵性,肢体触碰的温度和情绪爆发的挥舞,是无声世界中最有力的与这个正常世界的连通。
写影评的时候会想起很多细节,电影的伏笔和串联就清晰可见了,其实不想用“正常”这个词来定位女主和片中其他的角色,因为那席话会让你反思真的平时我们眼中有生理或者心理缺陷的人,就不正常了么?他们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这个世界,同我们一样努力的在这颗星球上存活,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团体,当然有趣的是也有自己认为他们之中的“非同类”,于是本能的出现了“排异”状态。所以啊,请别再用刻薄的语言去对待他人,别再用惊异的眼神去打量对方,如果当这样的朋友出现在你的面前,请将善良的笑意融化在眼里,相信他们就会明白:“你好,欢迎你的到来。”

贝利叶一家La famille Bélier(2014)

又名:闪亮的歌声(港) / 贝礼一家(台) / The Bélier Family

上映日期:2014-12-17(法国)片长:105分钟

主演:露安·艾梅哈 Louane Emera/嘉莲·维雅 Karin Viard/弗朗索瓦·达密安 François Damiens/伊连·贝加拉 Ilian Bergala/埃里克·埃尔莫斯尼诺 Eric Elmosnino/卢卡·戈尔贝格 Luca Gelberg/罗珊妮·杜兰 Roxane Duran/玛尔·索度佩 Mar Sodupe/斯代芬·沃杰托维茨 Stéphan Wojtowicz/Clémence Lassalas

导演:艾里克·拉缇戈 Eric Lartigau编剧:艾里克·拉缇戈 Eric Lartigau/托马斯·柏戈恩 Thomas Bidegain/Victoria Bedos/Stanislas Carré de Malberg

贝利叶一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