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在家期间总算是把《圆桌派》补的差不多了,至少是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补完了。我个人认为看谈话类的节目嘛,人家自称为文化类节目,最适合在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看,就是那种半夜十二点,万籁俱寂,在极度安静放松的状态下,看着看着就会眼皮变的沉重,然后就由看节目改为听节目,设置好定时关闭,然后就模模糊糊睡着,第二天早上醒来一片空白,晚上从头来过。我曾经用《晓说》治疗轻度失眠,真是屡试不爽。
说到《圆桌派》,总有人拿《锵锵三人行》做比较,但是因为后者我之前并没怎么看过,所以并不关心窦文涛是更进步了还是更颓了,每期都只当是个新的节目在观看,所以主观上整体风格还算比较随意,感觉就是闲来无事的时候听几个老男人叨逼叨,就像家里来了客人话家常,不过讲的不是家长里短,而是抛出一个话题,谈论当今社会可能存在的问题,看起来随性,但是听着听着,又会明显感受到言语间的火花,思考之下,好像说的是这么回事儿的样子。
要说节目的深度,并不能说是有多深,只不过是几个“知识分子”“精英阶层”的喝茶聊天,节目组挑选的话题也是比较有心,一般都会结合网络上大热的事件展开,也可以说是蹭热点吧,比如郭德纲曹云金师徒反目、王宝强离婚、张靓颖母女、大学生裸贷、人工智能等等,免不了有人插科打诨,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但偶尔也能给予观者更多看问题的视角。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窦文涛,可以算得上是主持界的扛把子标准,抛出一个话题之后,总能在适当的时候往回收,而不至于让嘉宾跑偏太远,毕竟大部分嘉宾都是见惯人间风月场的老司机了。而且很难得的是,他总能很正确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明言自己的庸俗,把自身的姿态放的很低,说出广大观众的困扰,以此来打开嘉宾的话匣子。这样眼睛里偶尔流出的邪魅之气总给人深有目的的感觉,似乎也没那么讨人厌。
与之对比比较明显是梁文道,他是一个比较有学问的人,从谈吐中就能看出读过的书一定浩如烟海,而且可能因为修佛的缘故,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比较仙。我之前也碰巧看过他几篇散文,瞧过两期《一千零一夜》,总是感觉在他身上少了很多烟火气。所以无论谈到什么话题,道长都是一副飘飘然置身事外的样子,有一种看遍众生悲苦我独醒的感觉,所以比如有些期谈到房子,谈到缺钱,谈到饭局,谈到安全感等这些苦恼大众的问题,他总能淡淡地回一句:“我是修佛的,没有孩子,不认为金钱重要。”除开道长真的不缺钱之外,也可能在于独身的功德为世俗的你我所不懂,但是不缺钱的道长,也还是在网上卖起了红酒,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我个人比较喜欢马未都,一个来自北京空军大院的军二代,经常在鉴宝节目上看到的六七十岁的北京老大爷。因为见多识广,所以看问题看得很透彻,说话犀利、通透,北京口音的骄横和得瑟劲也很明显,但是毕竟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对现代的奔放态度和传统思想的缺失总是持保留态度。有时候又经常无故开车,也是意外但是不怎么违和。
还有《圆桌派》的常客蒋方舟,每次看有她在的节目,看屏幕上的弹幕都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节目里的嘉宾聊的火热,弹幕上的评论也吵的火热,可以看到倒舟派和挺舟派分分钟能把战火点燃。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蒋方舟的,一个所谓的“天才少女作家”,坐在一堆功成名就的老男人里,不卑不亢,有自己看法,但是又不会刻意卖弄,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至少作为普通人的我见到厉害的前辈肯定笨嘴拙舌说不出话的,又何必再去纠结对方的见识谈吐呢,如果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生和五六十岁的老男人一样油滑那才叫可怕吧?所以对于那些以貌取人甚至人身攻击的人,也只能说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一个人的言行,还是不予置评了。
还有马家辉、许子东这些面上彬彬有礼,生活比较随性有点放荡感的作家、教授们,据说是之前《锵锵》的常客,所以作为老朋友聊天就成了很随性的事情,再艰深的话题也能聊着聊着就敞开了,着实不易。
其他人,还有何冰、陈晓卿、陈丹青、冯唐、李小牧、刘索拉、张亚东、孟广美等等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的大咖,或固执、或包容、或敏锐、或庸俗,有人健谈,有人不健谈,有人很有深度,有人简单肤浅,言谈间总能透漏出一个人沉淀多年的气质,所以没事听听别人谈话叨逼叨,一炷香燃起就是一个话题,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推荐大家没事随便看看《圆桌派》,多个视角,多些见识。

圆桌派 第一季(2016)

又名:圆桌π

主演:窦文涛 / 梁文道 / 余世存 / 马未都 / 马家辉 / 黄佟佟 / 周轶君 / 冯唐 / 刘索拉 / 张亚东 / 徐累 / 曹星原 / 刘炎焱 / 李小牧 / 李艾 / 囧囧丸 / 陈丹青 / 蒋方舟 / 孟广美 / 潘采夫 / 肖央 / 曹判答 / 丁学良 / 刘树勇 / 陈晓卿 / 吴晓波 / 刘硕 / 

导演:苏雷 / 

圆桌派 第一季相关影评

Jayong
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