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圆桌派》相遇是在它开播十期之后,从别人的微博里看到的,因为喜欢陈丹青老师的缘故点开看了一期,便一发不可收拾追看到了最后。

《圆桌派》是一档文化访谈类节目,一张圆桌四个人,主持人窦文涛不变,嘉宾流动,主题追随热点,话题生动有趣,谈话喜人。

首先从形式上来看,四个人圆桌会议的形式很自然,谈话流畅自由,主持人不看稿子、不刻意转换话题,气氛轻松愉快,有时还有点小荤,观众在聆听对谈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和修学,这是打动我的地方。

圆桌派的仪式感颇强:节目开头的几个固定镜头拍摄,主持人的点香仪式,谈话最后的干杯仪式,节目最后的“关键词”解析等等......文化气息很浓郁,我很喜欢最后的“名词解析”部分,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嘉宾口中的文化界朋友,从而使我在这个节目中了解和关注了特别多文化出版界的名人们,顺便读了他们许多文章,受益匪浅。——仿佛得到了节目的附赠品。

从谈话内容上看,每一期的主题都跟拍摄同时期社会上、网络上发生的热点事件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比如“师徒”关乎郭德纲、“母女”关乎张靓颖、“江湖”关乎冯小刚等等...能不能谈出一些有价值和有新意的观点是这个节目的看点所在。

现在看来,跟热点联系较为紧密的几集中,“师徒”、“匠人”、“畸恋”、“江湖”这几期是我比较喜欢的。

“师徒”请了比较传统老成的马未都老师,谈到了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特点,现在很少人会了解到这些了。

特别喜欢“匠人”这集,是在当下广泛使用这个词的环境中少有的关于“匠人精神”的理性讨论,其中的一些看法见解很值得人深思。

“畸恋”这集呢,让我明白自己的见识还是太少,也明白我身上的传统细胞还是多于现代细胞吧,跟那些骇人听闻的情感相比,我还是个保守派🌚

“江湖”这一集,更多的了解到王朔和冯小刚的一些往事和风姿,在亲近他们的朋友口中听到那些故事,更加深了我对冯导的欣赏和敬佩,甚至还有点心疼他,大概一个表面坚强的人内心都会有极脆弱的部分吧,我相信冯导远没有他看上去那么坚硬。

后半季的话题与社会热点联系度下降了一些,更多围绕着某个话题、热点问题发散讨论。

“文青”这一集聊的很有意思,我甚至看了两遍。对这个词的态度由不齿到不耻。这一集里被蒋方舟彻底圈粉了,之前只喜欢看她的文字,在节目里她谈吐间有不俗的魅力,有时还会蹦出金句。

看完“相亲”这集之后就觉得她有趣了。

最喜欢的几集之一有“饭局”这一集,陈晓卿老师属于我“特别喜欢听他说话”的那类人,有学识又有趣,把吃这件事讲的很有意思:跟谁吃、在哪儿吃、怎么吃、吃什么......皆是文章。

被节目圈粉的一些老师们:窦文涛、梁文道、马未都、张亚东、蒋方舟、陈晓卿、刘硕、吴晓波......
从他们口中还了解到许多人,都加了微博关注,开心。
陈丹青老师还是一贯的大家风范,即使在节目里偶然说句脏话都有文人的感觉。特别印象深刻的是“死亡”那期,他的话能让人脊背发凉也如醍醐灌顶。

关注这个节目的同时,也发现了【看理想】旗下的其他文化节目,现在都在追,良心策划编排,都很喜欢!

还加入了【理想国】计划成为了理想家会员,可以回看很多往期的直播视频和访谈回放,都在慢慢补看中......

可以说这个节目激发的一连串活动稳固了理想国在我心中No.1文化品牌的位置。要向它看齐。

今天刚看完的最后一集《圆桌派》结尾,老师们一起吃饺子、拜年,真是亲切,很感谢在2016年年末遇到这档节目,填补了我生活的空隙,了解了许多有学问和有趣的人,下一季再会呀!


《圆桌派》第一季全24集名称:
师徒
出轨
母女
音乐
异国
匠人
网红
男色
八卦
中国人的美国梦破碎了吗?
不想上班怎么破?
畸恋
死亡
文青
裸贷
江湖
相亲
小苹果为什么火?
星座
嗜酒
为什么感觉越来越穷?
谁的青春不迷茫
饭局
人工智能时代还要回家过年吗?

圆桌派 第一季(2016)

又名:圆桌π

主演:窦文涛 / 梁文道 / 余世存 / 马未都 / 马家辉 / 黄佟佟 / 周轶君 / 冯唐 / 刘索拉 / 张亚东 / 徐累 / 曹星原 / 刘炎焱 / 李小牧 / 李艾 / 囧囧丸 / 陈丹青 / 蒋方舟 / 孟广美 / 潘采夫 / 肖央 / 曹判答 / 丁学良 / 刘树勇 / 陈晓卿 / 吴晓波 / 刘硕 / 

导演:苏雷 / 

圆桌派 第一季相关影评

Jayong
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