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雏菊》,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天使女孩们放浪狂野的评价了!

George:

垃圾世界中和美好电影。

蹦擦擦:

当叙事不再重要,只剩支离破碎的浪漫。

野凡:

这部影片即使放在今日依然十分先锋前卫。

supremacyacron:

这部电影献给那些精神生活完全错乱的人。

蝠蝠: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更何况是两个落入凡尘的天使怪人呢、、、

果树:

这部电影证明了纯真与邪恶,放纵与秩序,多彩和无味,堕落与进取,都可以是同义词。

法罗岛帝国皇后:

神作神作神作,色彩、布景、构图、镜头上能超越《雏菊》的寥寥无几,意识流视听极致的同类电影越来越受我青睐,例如《石榴的颜色》,不用动脑单纯的电影享受。

土:

回味起来,影像风格是极其大胆的。生活周遭运转起来的逻辑被抽空、被童话化。电影重造的现实已经毫不重要了,因为观众所见已从主角与导演一起毁坏、无视、玩弄以及(视觉)欺骗变成一场纯粹的影像魔术。

曲有误:

视觉上很具有冲击性,我们堕落是因为证明我们存在过,失控的秩序碎片化分散,水里的木棒抓不住,碎片也不可能复原,混乱的精神生活也不会骤然重建,构图,色调,剪辑,镜头都很厉害,洋溢着灵动不羁的光彩。

sparrow:

片头两人消磨时光时的骨骼配音很奇妙,即已昭示了精神迷惘且堕落之少女的生活。实验性的捷克新浪潮,同时女性视角的世界也独具先验性,欲望、麻木、冷漠、嬉笑、厌恶通过鲜明而迷乱的色彩展现出一种特定年龄阶段的游戏人生与轻佻之态。

Pincent:

可以理解成一部带有许多音乐和肢体元素并模仿基顿默片的女性喜剧,尽情地释放生命力和食欲,时尚、自由,并反抗男性凝视的视角,带着毁坏、拆剪一切的姿态,“什么事情我们都该试一下”,而结尾尽情堕落后依然是被捆绑、服从某种规则的。

盆满钵满赵+:
画面真美。 想证明自己存在,所以选择去堕落,如何去堕落,通过各种方式去骗吃骗喝。 片中破碎无处不在,滴答的打字机,爆炸声,混乱的残羹剩饭,各种细碎的图案…伴随着不明所以的细碎语言呼吸,纵然画面那么美,也产生一种强烈的生理不适感。 而把破碎的一切拼凑放回原位仿佛可以将一切恢复,短暂休憩,依旧世界崩塌。这个片子真的是献给精神世界完全混乱的人吧。

子夜无人:

“我不能总是考虑新鲜玩意” “我们可能得考虑更糟糕的生活”。布景、色彩、剪辑共同达成惊为天人的视觉体验,两个女性之间所有的对话和行动,都在尽情燃烧一种极度天真下的旺盛生命力。她们在用本能一样的放纵去诱惑男人再推开男人、降临晚宴再摧毁晚宴、享受艺术再剪碎艺术、践踏规则再重建规则。当破坏感达到顶峰的时刻,那盏施华洛世奇水晶吊灯骤然陨落,它变成了我们精神世界里平地而起的核爆。你看吧,快乐是一瞬间,幻灭也是一瞬间,唯有因我们的挥霍而留下的灾难会成为人类记忆中的永远。

Bob_Chow:

捷克新浪潮。行为逐渐重复,在相同母题下的诸类疯狂的绚烂的影像之间不断表达的只是拥有细微区别的符号,然而影片剪辑节奏之快导致观众仔细区分符号意义的时间不足(符号不因其指代物产生意义,而是在某一体系下的差异性)。战后捷克社会的衰老,人们的离去,离去一个堕落的却单纯的形象,不断在火车站送走,具体的人总是孤单,但是规矩总依旧存在,直至最后仍需依附。战争的炮火是开端更是节奏,灾难与革新总是以类似的模式被表达。不畏惧凝视的回望已经足以构成挑战,参照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吞噬和吸收,剪短,都是割离的尝试,但依然是窗内的世界,聚光灯下的牵线木偶(吱呀吱呀的声响),没有逃脱。时间和结构弱化,纯粹的影像但是却大量渴求解析,除非仅作为欲望化的充斥性癖的审美,那么必然是成功的。

#FIFF12#DAY3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雏菊Sedmikrásky(1966)

又名:野雏菊 / Daisies

上映日期:1966-12-30片长:74分钟

主演:Jitka Cerhová/Ivana Karbanová/Julius Albert

导演:Vera Chytilová编剧:维拉·希蒂洛娃 Vera Chytilová/帕维尔·祖拉契克 Pavel Jurácek/Ester Krumbachová

雏菊相关影评

企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