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小成本私人电影院在放映一个叫“female frames"的系列,连续三个月循环放映十多部女性导演的作品。我本来想去看另外一部,奈何太蠢买错了票,阴差阳错和朋友一起看了这一部1966年拍摄的捷克电影。

故事开篇之前用机器哒哒哒的运作背景介绍了导演演员等等,然后是一些黑白的爆炸视频。没有做任何功课的我还以为这个片子要讲战争。然后两个女孩子机械般的对话开始,我慢慢才发现,这原来是一部哲学喜剧啊。电影的从头到尾,两个女孩子一直在游戏人生,场面一度荒诞滑稽。假装和老男人约会蹭吃蹭喝,去酒馆看表演自带酒水还怪服务员记岔,把家里挂满了纸条并烧掉等等。两个人颓废却欢愉无厘头地产生一系列诸如“我们的存在怎么证明呢”之类的对话。

最后的最后,她们偷偷溜进了一个还未开宴的宴会,一边偷吃一边玩食物版打雪仗,非常顺便地破坏了整个布置,吃完还把窗帘扯下来在摆满食物的宴会桌上走秀,爬上吊灯荡秋千。而两位女孩最终意识到了自己应该把一切恢复原样。把碎掉的盘子豪不讲究对称地随便放回一起,把玩儿到散在地上的蛋糕尽心尽力地铲起来“啪叽”打回原来的盘子。在“恢复”好一切之后,两个人心满意足的躺在宴会桌上,抬头望着天花板上的吊灯。

她们看着吊灯在眼前摇啊摇啊摇,没有摇到外婆桥。它坠落了。“砰”“砰”“砰”“砰”连环炮一样的炸弹战争场面又一次次出现。

我又感叹,原来这还是一个反战片。侵略者,或是开始战争的人,也许是为了好玩,也许是为了表达存在感,也许只是不介意对周围产生的影响。而最终造成的影响也像那些不规则的碎盘一样永远无法恢复原样的。然后我搜了下网上的英文评论,发现没有人跟我想的一样,诶真巧。不过没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想法。Maybe this comes from my daily dose of annoyingness as a political science student lol.

电影结束有一句导演的话。“Dedicated to all those whose sole source of indignation is a trampled-on trifle.”不巧的是,我发现有的别人看的版本不是这个翻译,而是“Dedicated to those who get upset only over a stomped-upon bed of lettuce.” 可能我需要一个会捷克语的朋友来解答到底哪个是正确翻译了吧。说真的我要是看到的是第二个版本可能就不会分析出反战了。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电影的构图与剪辑。作为一个随性美学主义欣赏电影的人,我非常喜欢构图剪辑非常好看,每一帧都可以截图那种艺术品。但我实在不是一个电影爱好者,看过的电影库存十分贫瘠所以在这之前我最喜欢的电影是布达佩斯大饭店。但是这作为一个1966年拍摄的电影,可能因为我对于电影发展史过于的无知,我觉得一点也不像1966年的水平。非常的,漂亮美丽好看,我词库用完了。这是个艺术品。

雏菊Sedmikrásky(1966)

又名:野雏菊 / Daisies

上映日期:1966-12-30片长:74分钟

主演:Jitka Cerhová/Ivana Karbanová/Julius Albert

导演:Vera Chytilová编剧:维拉·希蒂洛娃 Vera Chytilová/帕维尔·祖拉契克 Pavel Jurácek/Ester Krumbachová

雏菊相关影评

企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