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都下映很久了,现在写观影感受,貌似迟了很多。无奈我刚看完此片那会儿,虽然心里好像有好多想说的,但又不知从何说起,虽然心里一直隐隐想着这事。最近看了一部哈佛大学有关公正的公开课,让我明晰了很多。
    其实刚看少年派时,我映像最深刻的并不是电影结尾那两个不同故事的版本,而是另外几点。其一是影片开始不久时,少年的派关于信仰的思考,他无端地深信多个宗教。在他父亲来看:什么都信,就等于什么都不信。但是在少年派的世界里,这些宗教不仅互相之间没有矛盾和冲突,而且有多方面的指引令他觉得世界开阔,存在无数的神及无数的可能性。在他看来神只是以不同的面貌存在并指引他而已。一天,他们一家四人围坐在餐桌旁,派的父亲告诉派:“我宁可你信仰我不认同的东西,也不要盲目地接受。首先是要理性地思考。” 对此,派的母亲表示认可,但她补充到:“科学让我们认识外在的事物,却没有关照自己的内心。”
    对于同样从青少年时期成长起来的我来说,以上少年派中对于信仰和理性的阐释,给了我很多启发。小时候孩子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父母、老师或书本告诉我们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但没有给出让我们自己信服的理由,很多人都是盲目地接受,并不会理性地思考。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听话,听父母、老师或书本的话就是对的。但我们渐渐长大了,我们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不能再为我们做主了,学生时代结束了,生活中不再有老师了,书本也不能为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给出解答。这时候,我们是否有能力形成自己坚信的、能够说服自己的是非标准呢?很多同龄人也许也没有认真思考过信仰、理性等等问题。信仰、宗教真正是什么,理性又是指什么。那当我们为生活中很多新出现的问题感到困扰时,该如何是好呢?就像前几天《南方周末》王小妮写的《我们的存在感》中提到的现今很多中国大学生的状态一般,大家很空虚,心里常常一片空白。抑或选择深信现在社会中弥漫的或宣扬的价值标准一般,利己的、物质的,或者是集体主义的、爱国主义的、无私奉献的、不要做特殊分子的标准才是对的,大家从心底是如何取舍的,为什么?
    其二是儿时的派出于好奇心,想要接近关在笼中的理查德•帕克,被父亲及时制止。但对年幼的派来说,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因此他相信眼前这只猛虎也有灵魂,也能跟他交流。但父亲企图告诉派:猛兽就是猛兽,不是玩伴,更不可能是朋友,你看它的眼睛,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影片将近尾声,成年派对作家说,让他不能释怀的是,当他和老虎帕克靠岸的时候,老虎竟然头也不回地径直离他而去,对他没有丝毫留恋,完全不计他们患难共处中的种种。Then Richard Parker, companion of my torment, awful, fierce thing that kept me alive, moved forward and disappeared forever from my life.
       从这一段中,让我思考个人与兽的区别。人珍贵的一点是有感情,就像派的母亲对他说的:科学让我们认识外在的事物,却没有关照自己的内心。所以只有理性也是不够的。作为个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谋划如何利益最大化,而对自己人生经历中的种种人和事置若罔闻,把所有心底的痕迹都擦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抹杀了自己的人性。
    其三派与老虎帕克在海上飘荡了很久,派与老虎斗争对峙,时刻担心命丧虎口,同时遭遇暴风雨,剩余的淡水食物被一冲而散,派孤立无援,感到绝望,他站在被暴风雨侵袭的摇晃的船头,仰天质问:我失去了家人,我失去了一切,我臣服,你还想要什么?最后派说:神啊,感谢你赐予生命,我已经准备好了。
    对影片中的这一段,有人解读为: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我觉得这种解读很有新意。在我理解,就是在生命危在旦夕,快要绝望的时候,也不是只要我们心里默记,只有战胜人生和自我,就可以活下去。不是说自己与人生以及自我始终只存在不停斗争的关系。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以及与自己相处的过程中,自己不停加深对生活以及自身的了解,以致任何时候对自己都有足够的了解与体会,从而始终拥有坚不可摧的生的欲望。
    以上是当初看完影片时,心里体会到的。后来看了关于公正的一部公开课,课程中教授提到的一个案例与少年派中结尾第二个故事版本意外地有相关性,让我又对电影中第二个故事版本产生了兴趣。课程中教授举了19世纪一个英国著名的法律案例,女王诉达德利和斯蒂芬斯案。案情是这样的:一艘船因遭遇暴风雨被大浪打翻,沉没了,全体船员一行四人逃上了救生艇,他们食物有限,没有淡水。食物吃完后,大家都奄奄一息。四人中的原船上的侍者派克因饮用了海水,生病了,似乎快死了。海难的第19天,船长达德利建议抽签,决定先牺牲一个人,以便让其他三人有机会活下去,但水手布鲁克斯拒绝了,抽签无果。最后船长达德利建议大副斯蒂芬斯杀死生病的派克,以便让其余人能够靠派克的尸体和血液为食,等待救援。后来他们杀死了帕克,并最终得救了。他们得救后,受到了审判,达德利和斯蒂芬斯成了谋杀罪的被告。课程中,教授问课堂上的学生,不考虑法律问题,作为陪审团,如何裁定达德利和斯蒂芬斯,他们的所作所为在道德上是否是允许的。学生们发言踊跃,精彩观点层出不穷,教授引导学生从西方后果主义道德原则中的功利主义和绝对主义的道德原则、自由主义等理论分析,剥茧抽丝,引出并分析介绍了边沁、穆勒、诺齐克、洛克等许多思想家的深刻理论和著作。
    了解了这些理论和角度之后,让人觉得,所谓道德不道德不是单凭直觉这样容易判断的,是需要有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支撑的。试想作为法官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是如何进行价值取舍、裁量的,只是凭借法律、司法解释条文的字面含义还有常识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理由是否足够充分?不对历史上宝贵的法律政治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连自己为何这样觉得都解释的不够清楚,很难自由心证吧。
    再者,作为法律或政策的制定者,对涉及国家人民福祉的事项作出决定时,是否对其深意有足够了解,论据是否足够充分,对于权利、程序、集体利益是如何解读的,这些恐怕是作为适格的法律或政策的制定者所必须考虑的。
    最后,作为个人,生命旅途这场冒险之旅并不只存在于遥远的海上,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和生命中。如果你是少年派,你将如何选择生存道路,如何与猛虎共存,如何在灾难、恐惧、阴暗的历程中,达到自我救赎与自我和解?——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

又名: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漂流少年Pi

上映日期:2012-11-22(中国大陆) / 2012-09-28(纽约电影节) / 2012-11-21(美国)片长:127分钟

主演:苏拉·沙玛 Suraj Sharma/伊尔凡·可汗 Irrfan Khan/拉菲·斯波 Rafe Spall/阿迪勒·侯赛因 Adil Hussain/塔布 Tabu/阿尤什·坦东 Ayush Tandon/加塔姆·贝鲁尔 Gautam Belur/阿彦·汗 Ayaan Khan/穆德·阿巴斯·卡勒里 Mohd. Abbas Khaleeli/维比什·希瓦库玛 Vibish Sivakumar/热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詹姆斯·塞托 James Saito/俊·奈托 Jun Naito/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 Andrea Di Stefano/沙拉万提·塞纳特 Shravanthi Sainath/王柏杰 Bo-Chieh Wang/柯一正 I-Chen Ko/黄健玮 Chien-wei Huang

导演:李安 Ang Lee编剧:扬·马特尔 Yann Martel/大卫·麦基 David Magee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关影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