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既然少年Pi的故事存在"另一个"版本,成年Pi呢?】

中午和朋友聊电影少年Pi。他先从马伯庸的意象考据开始,然后运用Freud的Oedipus Complex理论,试图将故事掩盖的残酷"食母"构建成精神分析意义上的圆满叙事,然后再过渡到Pi这一命名中包含的圆周(π)意味,从国学角度谈人性…

不得不承认,在他略带激动的表述中,我也跟着经历了一场解读文本的淋漓快感,但随着意义的不断交织和延伸,我开始警惕:无论是影片本身的人物-动物对位,马伯庸对岛屿等一系列意象的解读,还是朋友尚未成熟的精神分析构建,等等,都在进行一件同样的事情:给影片中出现的形象赋予意义符号,考查其间关系,然后声称某种真实的存在。


这只是一种读法。在影片最后,得救的少年Pi在墨西哥医院的病床上讲述了"另一个"故事,在颠覆前一个故事的同时,给影片带来了井喷式的解读可能。这仿佛是导演给所有人做的一次示范,于是大家便开始了几乎狂欢式的分析。

李安难道没有意识到这一“授权”可能给影片带来灾难性的解读么?他似乎不仅想到了,而且每一步棋都走到观影者前面,让每一个试图声称完成“揭秘”的说法,总留有几处难圆其说的瑕疵,引起更多的人质疑。

然而,李安又是极其严谨的。需要注意的是,少年Pi最后推翻整个漂流的“另一个故事”是在成年Pi的讲述中进行的。病床上的少年Pi之于日本调查员的“讲述—倾听—选择”关系和成年Pi面对传记作者的“讲述—倾听—选择”关系构成了另一个更值得玩味的对位,这一对关系的相互参照对事实的影响,比所讲述的内容更重要。既然少年Pi的故事存在"另一个"版本,成年Pi呢?



2

【每个哲学术语背后都展开了一扇诱人的门邀我进去,交给我一把锋利的工具,去把影片文本大卸八块】

"这么一说,就连那场风暴都有可能是象征。事实真相是,船上人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了船的失事?"朋友一下变得很兴奋起来,"那么,Pi的女友也可能就在船上,只不过后来可能在她身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所以被Pi抹去,含糊其辞说忘记分离场景…"

所以岛屿的女性象征也有可能是他女友,我接着说,总之一定是对Pi最重要的女性。

"这么说,我想起读到的一篇评论,说Pi吃掉的很可能是他女友!之前觉得太牵强,你这么一讲……"朋友的话让我出了一身冷汗。我害怕的并不是他大脑高速运转后会寻找到哪些作证来支撑这一恐怖的猜想,而是一下子意识到:叙事人作为真相的唯一知晓者一旦暗示其表述具有迷惑性,任何对真相的揣度都有可能是真相本身!这不仅仅是在解读Pi身上发生。

结构主义。语言学转向。拉康的"所指"一切都是"能指"系统构建的虚幻自我。波德里亚…… 每个哲学术语背后都展开了一扇诱人的门邀我进去,交给我一把锋利的工具,去把影片文本大卸八块。而我,在那一刻,拒绝做一个冷血的外科大夫,我惦念的是,无论经历有多么血腥和残酷,生还的Pi在正常人的生活中如何面对噩梦般的回忆。



3

【虎,以及整个事件的形象化投射,不是为了遮掩事实,恰恰相反,是用来盛放事实。】

那只人格象征化的“孟加拉虎”真的永远离开Pi了么?恐怕没有。因为虎的离开依然是建立在Pi的叙述之中,是说给记者听的。很可能不但没有远离,甚至还在,所以Pi不得不将它(那个兽性的自我)放在语言的牢笼里;“虎”不仅仅是Pi的象征,还应该是Pi给自己心理阴暗面建立的牢笼。

正如朋友后来和我聊到的国学中“空谷传声,虚堂习听”八个字,因为声音是无形的,必须要有空谷才能将其呈现。生还后进入正常生活的Pi因为要面对漂流中显现的那个凶残而真实的自我,必须将之转移到自己的“体”外,才能让现实的自我得以涤洗。于是童年亲眼见到过生食活物的那只孟加拉虎形象才被唤醒。饥饿的老虎必须要吃掉其它兽类!这一生存逻辑进而衍生出另外的动/人物对位,使得虎的自我投射找到对应意义循环。而且,这一逻辑自然而然将Pi所认同的自我安置在了受害者的位置,大大减轻了其心理负罪感。一旦漂流时的记忆袭来,这一套投射的叙事语言系统便被激活,将真相转译成新的形象和画面(那海天一色的绯红就极有可能是甲板上如河的血水。换句话说,电影呈现的画面多绚烂,事实就有多残酷。恐怕正是意识到这一张力的存在,李安才费那么多心血要用3D来完成这部影片)。

虎,以及整个事件的形象化投射,不是为了遮掩事实,恰恰相反,是用来盛放事实。但是一任这一臆想发展下去,必然会造成另外一种精神伤害,所以Pi必须让自己保持一定的清醒:日本调查员也有可能是Pi臆想出的形象,外化出的另一个理性的自我投射,反问自己,寻求能够接受的说法。所以第二个故事仅仅是第一个故事虚幻性的提醒,为了不让自己掉进臆想漩涡的一根绳索。


4

【当Pi在给自我投射的孟加拉虎命名时,首先选择的是thirsty。这可能是他早期自我构建回忆时采用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是神父“赐予”的,饱含神的包容与恩惠。】

"也就是说整个故事都可能是虚构的了?"朋友若有所思,"既然成年Pi对所叙述的内容有绝对的主导权,那么他所讲述的内容一定是经过意识筛选过的!可是话语本身也会泄露潜意识的真相,那么如何判断影片的内容哪些是显意识、哪些是潜意识的产物呢?"

朋友依然是精神分析的路数,这一问让我一时语塞。很好玩的是,当时我想到了几米的绘本<地下铁>,里面所有的不可思议的美好画面,无论是金色落叶里的猪,还是身子下面蓝色的巨大鲸鱼,都是小女孩对声音的主观投射。<地下铁>的英文名是Sound of Colors, 很久以来我都为这本绘本的英文名击节称叹,精巧的钥匙一般,一下子将安静的绘本变成不插电的留声机。

还记不记得Richard Park名字隐含的吃人事件?我问道,成年Pi难道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含义么?那好,我再问你,那只孟加拉虎的名字原来叫thirsty,后来被误读,为什么非要是Richard Park?难道真是捕捉到它的猎手的名字?

朋友略略思考了下,"我明白了,我们之所以知道那只老虎叫Richard Park,依然是Pi告诉我们的。也就是说,Pi在明白Richard Park背后典故的情况下并没有拒绝这样称谓老虎,或者这根本就是他自己的选择!"对,连thirsty的名字也是Pi自己的命名。有人说Pi是老虎的“答案”一开始就告诉给观众了,因为当童年Pi去教堂偷圣水喝时,神父问他“You must be thirsty”也可以理解将这里的thirsty理解为老虎。这并不是巧合,也不是埋下伏笔或者李安玩弄语言游戏那么简单。问题是,李安让成年Pi在叙事时选择这样一种“巧合”—— 童年时偷水喝的故事应该是事实,这件事肯定给Pi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神父对于Pi的僭越行为定义为“thirsty”。对,thirsty,“口渴”,成了“偷窃”或者“罪行”的掩饰,或则投射;更为关键的是,在神父的表达中,对生理需求的肯定超越了对象征性行为的指认。所以,当Pi在给自我投射的孟加拉虎命名时,首先选择的是thirsty。这可能是他早期自我构建回忆时采用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是神父“赐予”的,饱含神的包容与恩惠。无论怎样,可以大大降低作为施暴者的负疚感。但是这个名字又太直接,太暴露,所以后来选择了Richard Park这个更像是人名又同时提醒自己事实真相的名字。


“所以这是最最明显的显意识控制欲的体现。因为,是文字的,不是形象,唯一可以确认的内容。”朋友说完,连我自己也惊呆了,如果不是在交谈,不是在叙述,我能讲出那么多东西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

又名: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漂流少年Pi

上映日期:2012-11-22(中国大陆) / 2012-09-28(纽约电影节) / 2012-11-21(美国)片长:127分钟

主演:苏拉·沙玛 / 伊尔凡·可汗 / 拉菲·斯波 / 阿迪勒·侯赛因 / 塔布 / 阿尤什·坦东 / 加塔姆·贝鲁尔 / 阿彦·汗 / 穆德·阿巴斯·卡勒里 / 维比什·希瓦库玛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詹姆斯·斋藤 / 俊·奈托 / 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 / 沙拉万提·塞纳特 / 王柏杰 / 柯一正 / 黄健玮 / 

导演:李安 / 编剧:扬·马特尔 Yann Martel/大卫·麦基 David Magee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关影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