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部电影,可惜未能看到3D的,许多奇幻美妙的场景只是模糊的感觉到了。这部电影到最后如果不是中年派有意流露出的狡黠和邪恶的眼神和气质,我会被那个美丽的故事所吸引和信服,很本能的认为派讲到第二故事是假的,是说给不懂生命的奇迹和顽强的日本调查员听的。在导演未给出选择前,我满心欢喜的接受了这个故事的叙述路线,并且将它作为我看过的优秀电影而封存起来,只是在后来的日子里若是有机会提及这部影片时,我会以看过者的姿态说:“哦,那是个不错的电影,画面很美,人的生命力很顽强,人表现自我生命力顽强的能力同样令人震撼。”但是,我的想法完全低估了这部影片它所思索的价值。在这个问题出来之后,我的脑子一懵,反应过来之后便迅速转向了另一个极端。那一极端更符合我对人的历史和发展现实实际的看法。那就是善于伪装的我们总是会用真善美的外衣隐藏起自身发展中为了生存所作出的与真善美相违背事物事情。战争和屠杀这种大规模的残害异己的情形充斥着人类的整个生存历史。人类的真善美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人特有的且珍贵的品质。但正是因为这些东西在面临危机关头时极易流失,所以才需要不断的强制趋向。派出生和生长在印度这个宗教信仰浓厚且供奉神位众多的国家里,从小在自我的思索下在众多宗教中寻找着能令自己信服的信仰。我认为,派虽然还在信仰中迷失,但他必定在本质上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甚至愿意相信凶猛的老虎是不会伤害善良的自己的。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纯真的人若因为生命而做出强者淘汰弱者的选择才更能让人思考人性究竟如何,才能让我们能直面人性。在影片的一开始,我感觉其实导演除了描述了印度的宗教信仰的庞杂现状外,已经为之后派所做的选择做了一个铺垫,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影片中时刻在述说的上帝的庇佑也成了人对自己的伪装,除人之外,别无上帝。老虎、斑鬣狗、斑马、猩猩对应着派、厨子、喝肉汤的佛家弟子、母亲。斑马(即佛家弟子)摔断了腿毫无自卫能力,只能接受被杀的命运。
猩猩(即派的母亲)是和派心意相通,且为了保护派而被斑鬣狗咬死,派所说的猩猩的儿子应该意指的是自己的哥哥。而斑鬣狗我认为它代表的是厨子而不是派的父亲,因为这个动物无论对派还是猩猩都充满了攻击性。这个特质使它看起来更像是那位脾气火爆与派的父亲发生冲突的厨子。因为之前的矛盾,使得他们在同处一艘船之初就充满敌意。后来斑鬣狗咬死猩猩更说明这一点,如果是派的父亲,那位有着新思想,爱家庭的爸爸的话是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的。此时派与老虎共存且还是对立的,善良的派害怕畏惧老虎,也断然不会想到自己就是这只虎。猩猩(母亲)的死亡,随之,虎咬死了斑鬣狗可以看作是派的虎性开始显现的标志。可能在这至亲被杀,自己的生命面临威胁的这一刻,派的信仰已经在恍惚间受到了冲击。我觉得,一个人如果由好变坏,却一直坚称自己是有信仰,那么他在生活未受冲击前是真诚信仰的。发生变故后,神并未予以实质性的帮助,他凭借自己成熟的心志和锻炼出来的手段自己救了自己,这当中若是存在违背他之前信仰的事情,那么他的再次信仰就会转化为自己人性的伪装。派在我看来就是如此。虎的消失同样是一个死无对证的完美谎言。派在这生死考验的航行中从小王子迅速长大,成为完美大人。最后作家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那么,一定是这样的,不管我们人性中有多少需要隐藏起来的成分,但不可否定的是,我们总有一颗向善的心,这颗心让我们美好和期待。邪恶这一东西已经被千百年来的自我教育削弱或者更强化了,善心增强就是削弱的成果或是强化的更好伪装。但这又怎么能说的清呢?好的艺术从来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欣赏者,它总是给人选择或是连选择也放弃,你去思考就好了,带着自己的思考去生活就好了。我们不能善或恶所单一裹挟,这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缺一半的。但是若有单纯的信仰,或许世界就会变得简单一些。管他呢,派有了他自己的生存法则,我们也有并且会不断变化。最后如此无法言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

又名: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漂流少年Pi

上映日期:2012-11-22(中国大陆) / 2012-09-28(纽约电影节) / 2012-11-21(美国)片长:127分钟

主演:苏拉·沙玛 / 伊尔凡·可汗 / 拉菲·斯波 / 阿迪勒·侯赛因 / 塔布 / 阿尤什·坦东 / 加塔姆·贝鲁尔 / 阿彦·汗 / 穆德·阿巴斯·卡勒里 / 维比什·希瓦库玛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詹姆斯·斋藤 / 俊·奈托 / 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 / 沙拉万提·塞纳特 / 王柏杰 / 柯一正 / 黄健玮 / 

导演:李安 / 编剧:扬·马特尔 Yann Martel/大卫·麦基 David Magee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关影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