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空镜头,留白,宗教冲突,科学信仰冲突,数字绘景,CG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下文称作《少年派》)是李安在2012年拍摄上映的电影,故事讲述一位缺乏灵感的作者无意间了解了派当年因海难失去父母,与一只老虎在海上漂泊最终得救的故事的两个版本。孩子,宗教,灾难,动物,3D这些电影界公认难驾驭的题材,李安将他们在一部电影中展现出来并完美的融合。该电影一经上映就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并获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视觉效果等大奖。《少年派》在内容和立意,主题表达上的优秀无需多言,奥斯卡最佳导演就是李安电影国际品质的再一次认证。该论文将从电影的视觉效果和美学概念,技术应用上展开分析。
首先我将介绍一下这部电影诞生的时代,电影在2012年拍摄上映,从电影诞生至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实在电影的拍摄手法,表达效果上已经被电影界的前辈们开发的差不多了,在电影的手法是已经基于完整,很难找到什么创新行的表现手法了,而在这种情况下电影的创新更多的是放在技术革新与营造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奇观之上。而李安在技术运用和画面的表现上又有了独树一帜的使用。看完《阿凡达》,卡梅隆会让你觉得3D就是电影的未来,什么剧情,什么信仰,都是浮云;看完《少年派》,李安会让你觉得3D就是电影的一项技术,什么立体,什么视觉震撼,都是为了表现对电影的尊重和信仰。李安这种对电影独到的把握,才让他在技术与艺术中掌握平衡,做的老少皆宜,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触动的点,而不至于曲高和寡。
中国电影深受中国传统艺术留白观念的影响,常常通过空镜头的运用营造出中国民族影像独特的“韵外之致”。在如今票房至上的大片时代,传统美学在电影中几乎消失殆尽,然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李安,其3D大片《少年派》运用了大量的空镜头,即巧妙自然,现实了物性空间和心灵空间的契合,又寓情与景,营造出具有古典意蕴的诗意情景。电影中出现的大量空镜头都是地平线构图,【例一】画面延地平线分割成天空和海洋两部分,两部分平分并减少了其中事物的数量,减少了分散视觉关注的的点,最大程度的展现风景或塑造主角在该环境中的生存状况。这种构图将海天相连,最大程度的消除了空间和距离感,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视觉奇观,带给观众一种奇幻,绚丽,亦真亦假的观感,这种视觉效果也是导演特意营造,从而引起观众对这个故事真假性的思考。这种场景在现实中难以出现,但在电影中却成了一种常见的视觉符号,这种超出人们常规认识的场景在电影中就称做奇观。首先,这种奇观的画面效果具有极高的美感,大量的高饱和度颜色,和颜色之间的强对比,给予了画面一种如梦似幻的朦胧美感,天空和海洋在画面中相融合,海洋倒影着天空的景色,消融了地面和天空的距离,给观众的直观感受就是主角至身与天堂之中,带给观众一种奇特的视觉冲击,从画面的角度加强了故事的奇幻属性。其次,电影中的大量画面场景采用了留白的方式,电影的留白是指通过画面构图或镜头的拍摄角度及运动路线等方式,使电影画面的主体或配体体现出不同的程度的故意缺少,以表达导演期盼观众感知的丰富的意蕴。空镜头是电影镜头留白中最经典的一种方式,【例二】画面中天空大海是深邃的黑色,黑色是典型的封闭色彩,除了岛屿发出的荧光其他的事物都被黑色吞没,给观众带了神秘,压抑,阴郁,岛屿发出的荧光象征着虚无的希望。这种留白的表现手法营造赋予了画面强烈的东方美学气质,并且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要不断识破谜面,这种“猜谜”的快感使观众获得前所未有的审美趣悦,而这也是留白艺术手法的独特魅力所在。
电影中的派他同时信仰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种多重信仰在西方语境中是对宗教的不忠诚,就像西方评价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没有一个确定的国教,人民没有明确的信仰,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中国的确没有明确某一个宗教的主体地位,但却允许多种不同的宗教在中国土地上存在,中国不限制人民的信仰,从中体现出的正是中国传统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智慧。我们的人民不需要将希望寄托在缥缈的神佛之上,我们相信利于百姓日用的思想才是社会需要的。我们可以不同的宗教,文化在我们的土地上交流借鉴,因为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抱有强烈的自信。电影中派的信仰正好与中国的宗教环境相类似,派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宗教,宗教的排他性在他身上并不存在,这种和谐中透露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共存之美,不同的事物同处在一个社会环境中,和谐共生。理智和感性的矛盾则统一在派的父母身上,并对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派的父亲因为腿上的疾病因而信奉科学,派的母亲因为成长的家庭环境信奉宗教。派父亲理性的教育让派明白了这个世界的残酷,了解了生存法则,母亲则是带着感性的思维去影响派,母亲告诉派:“科学让我们认识外在的事物,却没有观照自己的内心”。感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体现在海上的漂流中,少年在暴风雨中的祷告和质问是感性和宗教的体现,而派靠着“求生手册”的来获取淡水,运用科学的方法驯化老虎,发射信号弹,获取漂流的知识和生存技能,这是科学在和理性作用的展现。对于这些看似二元对立的矛盾,李安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融合在电影中实现了对立和统一,使得观众在理性和感性,信仰和科学,传统和现代的和谐自由之中,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而不同”的共存思想美学自然贴切融入其中,就像东方传统的内敛含蓄,电影中的东方美学概念也是不留痕迹,不说教,不明确观点,以种中立的态度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
毋庸置疑,电影是视听艺术,当代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3D技术也突飞猛进。3D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广泛应用,更是把大屏幕放映带来的视觉效果推向极致。其实早在《阿凡达》上映之前,《少年派》就在李安导演的酝酿之中了,利用3D技术,李安扩宽了这部电影的格局,让观众沉浸在派的艰辛旅程中,一颗心完全受到故事情感的牵动。电影中的大量场景都是导演采用数字绘景合成而成,数字绘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电脑绘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支持下对场景的刻画,“由数字技术创作的足以以假乱真的虚拟画面,在现实是无法找到原物和类似的对等物。”电影画面中【例三】一只巨大的鲸鱼带着荧光在男主面前跃出水面,这一组镜头中间包含了大量的数字计算,包括鲸鱼的模拟粒子计算,鲸鱼出水的特效,后期的调色渲染,加上制作人员的手动匹配,力求做到真实。这种制作上的精益求精,才使得呈现出的画面拥有奇幻的美感同时又有大量的细节做支撑不至于完全脱离现实。正是这种精美的特效画面做支撑,才使得整体电影有了一种亦真亦假,如梦似幻的气质,为其在故事上的多重可能性打好了基础。电影中另一个主角可以认为是那只老虎,他在电影中拥有仅次于派的戏份,而它的存在却全是电影的CG特效合成而来。【例四】电影中真实的老虎形象是依靠制造者对现实中老虎形态长期的研究,对真实老虎的数据扫描,再加上特效动作演员对其精准的还原,以及依照剧情赋予老虎的拟人情感。画面中老虎首次与派对视,制造者细致的将老虎眼中派的倒影也表现出来在将会增加大量的工作量,但也正是这种细致的表达,观众才得以从画面中准确的了解到导演对其人虎,一体两面,神性,兽性,皆为人性,天人合一的主题表达。极具美感的画面,逼真的视觉效果赋予了电影强大的视觉,美学享受,但单纯的画面美感,并不是李安导演所追求的,正如导演自己说的3D只是一种新的媒体,他是一种新的美学形式,是一种探险,也是一种电影导演的使命感用新的媒介去讲故事,但李安始终知到再新的表达方式也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3D也只能作为一种手段来表达他对电影的信仰与尊重。
《少年派》的出现被称为是《阿凡达》之后的又一电影丰碑,被称为3D技术的又一次伟大运用,《少年派》作为玩转3D的超凡映像,是李安演生涯的一处点睛之笔。李安在这部电影里能玩转3D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他眼里3D只是一种电影技法,不能凌驾到电影之上。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他亦恪守这一底限。在电影里,派用普通人的身躯完成了一段奇幻的漂流。但李安却没刻意贩卖这种技术上的成就,《少年派》的存在是让世界读懂了东方美学的柔和,含蓄,包容与灵性,是在东方语境下的对自然,对信仰,对人性的诠释。在他镜头里的美学容纳万千,让世人理解到的是客观的,包容的,不露真切的,物我和一的处世方法。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

又名: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漂流少年Pi

上映日期:2012-11-22(中国大陆) / 2012-09-28(纽约电影节) / 2012-11-21(美国)片长:127分钟

主演:苏拉·沙玛 / 伊尔凡·可汗 / 拉菲·斯波 / 阿迪勒·侯赛因 / 塔布 / 阿尤什·坦东 / 加塔姆·贝鲁尔 / 阿彦·汗 / 穆德·阿巴斯·卡勒里 / 维比什·希瓦库玛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詹姆斯·斋藤 / 俊·奈托 / 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 / 沙拉万提·塞纳特 / 王柏杰 / 柯一正 / 黄健玮 / 

导演:李安 / 编剧:扬·马特尔 Yann Martel/大卫·麦基 David Magee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关影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