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未经漂流者,不足以语人生 qq.com


很多年前我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只觉得这种跌宕起伏的冒险很有趣,画面美轮美奂,勇敢少年和猛虎大海漂流,最终离奇获救。如今重看,却发现已经是无法客观评价的电影了。我可以肯定地说,没经历过人生起伏的人是看不懂这部电影的,他们可以像面对数学谜题一样拆解整部电影,然后对于得意于自己聪明的解读。李安在电影里的确安排了一些复杂的结构,但是像他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导演,一定不仅仅是想让观众像对待公式一样对待他的电影。他想献给那些人,那些在人生大海里挣扎、绝望过、无限漂流过而又重新活了下来的人,只是这些死去又活来的人已经失去了青春。能体会少年派复杂心情的人恰恰已不再是少年,这是个多么悲伤的悖论。当一个人真正看懂什么的时候,电影就不是纯粹被欣赏的艺术品了,观影者看到的是派还是他自己?或许都有吧,就像派的爸爸说“当你直视老虎的时候,你什么都没看到,除了你自己的倒影。”思及此,亦复潸然泪下。



有人说,这是一部探讨人的神性、人性、兽性三者之间关系的电影,也有人说,电影的核心在于宗教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多元信仰之间的协调机制。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但他们还是太理性地对待这部电影了。这部电影其实只表达了一个事实,即人生无处不在的绝望。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绝望?说到底,不过是因为无常。无常可能会带来少许赐予,但对个体来说,更多的感受是剥夺,是失去,是崩塌,是迷惘……



少年派一家在印度经营动物园,本来生活得很安稳,却要面对政治因素带来的流离失所。上了轮船本以为一家人能远渡重洋重新开始,没想到遇到海难,家里死的就剩派一个人。逃到救生船上后,本以为只有自己,好在又增加了四只动物,结果斑鬣狗先吃了斑马,又吃了猴子,最后被老虎吃掉。(当然有些人不信这个版本的故事,更相信第二个版本,那就是厨师杀了佛教徒和母亲,最后又被少年派所杀。)不管哪个版本的故事,派都在经历血腥残暴的杀戮,故事里没有救赎与重生,只有罪恶与失去,最可悲的还不是这些他无法控制的事,而是在事件的推动下,派变成了从没想过的“怪物”,成了他自己都无法面对的人。



一艘救生小船在大海上孤独地航行,安稳肯定是谈不上的,死亡倒是随时会到来。其实如果编剧真的给派以忽然死亡的结局,任由他的小船在风暴中被湮灭,倒也是一种仁慈。但是电影里的派不知道他的命运是被“编剧”操控的,他将掌握他命运的那双手称之为“上帝”。他不知道自己在海上漂流中到底会不会死,以及什么时候死。他只知道,他在乎的一切都被大海吞噬了,家人、动物、纸和笔,每次当他似乎抓住什么东西想要证明生存是有希望的时候,他的希望会瞬间像大海里的泡沫一样破灭。



什么是真正的绝望呢?不是个体的生存环境被彻底摧毁后的一黑到底,而是在废墟上重建的点点星光都被无情地消灭了。不是不可以重建,也不是一次性消灭,而是每次都有重建的希望,随即就是被摧毁的失望。就像他以为神迹光顾了,结果却是失去了作为精神支柱的纸和笔。肉眼就能看到远处的巨轮,以为获救近在眼前,结果对方都看不见他燃放的烟雾弹。少年派就是反反复复被这些破碎的“希望”折磨着,看到电影中间的部分我曾想,派又不知道自己是主角,不知道主角是会有开挂光环的,他在上帝的翻云覆雨手中,会不会绝望到想要死亡?此时我认为电影中最妙的地方出现了,派像个普通人一样,接受了他以为的上帝让他死亡的旨意。他没有那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和主角光环,拼着命也想着要活下来意志,而是选择臣服于上帝传达的死亡信息。



如果从宗教的角度分析这部电影,有一种观点认为它讲的是上帝(神)到底存不存在的问题,如果神存在,那么为什么神允许恶的存在,还不断摧毁人的希望呢?上帝难道不应该是全知全能的善的存在吗?可是纵观全片,少年派从始至终都没有质疑过神的存在,尽管他有三个看似不相容的信仰,但是在他的理念中,这三者的分化只是神降落在人间的不同形式。少年派始终坚定地认为神是存在的,当风暴来临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圣光神迹的降临。但是他也因为闪电吓到了理查德·帕克,随即对着天空大声质问和咆哮,他认可神的存在,但是又完全不能理解神的操作。他的经历让他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深深的不解,不理解并不是怀疑。当派已经接受死亡的结局的时候,他反而漂流到奇迹小岛上,结果发现小岛也不是可以常驻之地,这使得少年派又一次感觉糊涂了。神不断摧毁他,又不断施救,那么神到底想让他怎样呢?少年派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神在持续观望着他并适时出手指示他的旅程。所以根据少年派的表现,电影真正要探讨的是,神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既然人永远都无法理解神意,那么人应该如何处理神和人之间的关系呢?



少年派认为神的存在对人来说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在于几个方面。首先神是人在无常世界中体会到的恒常存在。不管世界以及自我如何变幻,神是永存的。少年派从始至终秉持着这一理念,因此他在面对严酷而未知的生存环境时能够保持相对淡定,这种淡定甚至是可以平静地接受死亡的状态。其次神的存在让少年派有了对抗绝望的勇气。我想如果是信奉科学主义的派的父亲遭此大难,一定会在理性的分析之下选择等死或者自杀。因为按照科学来讲,人不仅不能和老虎呆在同一条小船上,同时人也无法在没有救援的情况下在大海漂流数十天而不死。虽然少年派中途也觉得神愚弄了他,但是他依然选择相信神的旨意。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相信给了他希望,让他可以超越现实存在,坚定活下去的勇气。最后神的存在对他来说是解释世界的根基。少年派的遭遇太过离奇,而他之所以能够接受,就是因为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人无法改变上帝的心意,就只能去体会和遵从。一切不可抗力不仅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必须被接受的。



既然神的存在对人来说有意义,那么人应该如何处理和神的关系呢?显然,少年派最后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种新的信仰理论——“观望论”。这种新的宗教世界观能帮助他抵御无常带来的绝望。什么是“观望论”的宗教观?即少年派对漂流过程的总结。少年派说,“即使看似离弃我时,神在持续观望,即使看似不关心我受罪,神也在观望。当救助无望时,他让我休息,然后继续指示我的旅程。”这种观点认为人和神是一种合作关系,既不是全权由神来摆布,也不是被神弃之不理。在神的全权摆布理论下,神对人类是无限仁慈和温和的,是绝对不会放弃人类的,这必然解释不了他的残酷经历,以及轮船上的人们为什么会葬身大海。而认为神是绝对冷漠的,对人类坐视不管的,也同样无法解释他为什么在两次死亡之际遇到神启般的奇迹小岛和牙齿。因此他认为神与人是一种合作关系,他对人类有一种预设,即应该前进的道路,但是不会全程都进行干预,只会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提示。至于人能否完全体会神的旨意,神也无法控制,毕竟神人两隔,神不能代替人类去走他应该走的道路。因此人能在何种程度上体会神迹,将神设计的应然落实为实然,还是由人自己做主,这也是神给予人的自由意志的部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十年前的片子,在这个时代却有特殊的意义。按现在的话来说,李安祝福每一个在大海里漂流的孩子,最终都能平安上岸。多么时髦又温暖的关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

又名: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漂流少年Pi

上映日期:2012-11-22(中国大陆) / 2012-09-28(纽约电影节) / 2012-11-21(美国)片长:127分钟

主演:苏拉·沙玛 / 伊尔凡·可汗 / 拉菲·斯波 / 阿迪勒·侯赛因 / 塔布 / 阿尤什·坦东 / 加塔姆·贝鲁尔 / 阿彦·汗 / 穆德·阿巴斯·卡勒里 / 维比什·希瓦库玛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詹姆斯·斋藤 / 俊·奈托 / 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 / 沙拉万提·塞纳特 / 王柏杰 / 柯一正 / 黄健玮 / 

导演:李安 / 编剧:扬·马特尔 Yann Martel/大卫·麦基 David Magee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关影评

.